為什麼戚家軍的鴛鴦陣,可以幾乎無傷擊敗武藝高強的倭寇?

地瓜水手


給筆者普及幾個背景知識,一,倭寇的主要構成是江浙沿海的中國人,日本的流寇只是少部分……不是他們武藝多麼高強,而是他們更熟悉地理海況民心等;二,明朝是極度的防範武將的武將的地位是非常低且被看不起的;三,武器是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明朝是發明火器作為武器最多的一個朝代,在當時世界範圍內都算先進,戰場上如果有大炮你放心將領絕對不會用刀槍的。基於對武將的防範,這些好玩意戚家軍是得不到的;三,關於軍隊戰術心裡,戚家軍是重新在江浙當地招收的農民,受倭寇之害,保家衛國之心強烈,同時聽話;倭寇就是強盜,圖財才是根本,搶不到錢他們會拼命,不太可能;四,所謂的陣法是因地制宜的講究,用竹製的武器,說實在有火繩槍有火銃,怎麼會用竹子……


管管156041833


先說結論:能和倭寇打出冷兵器時代的一系列零傷亡的全勝戰績,一是靠戚家軍的正規化建設,二是採用了科學的戰術體系和訓練體系,並非全是鴛鴦陣的功勞。

鴛鴦陣戰術詳解

從鴛鴦陣本身來分析,這種隊列編制對倭寇確實是科學有效的。鴛鴦陣基本單位是11人制的小隊,設藤牌手一人,長牌手一人,狼筅手2人,長槍手4人,鏜鈀手2人,火兵1人。

這種陣法的核心邏輯是:兵種相互掩護,追求火力密度。

長牌手則是手持巨大的一面盾牌,為長槍手抵擋矢石,並掩護藤牌手;整隊火力輸出的核心是4名長槍手。但因為長槍回手較慢,一擊不中,容易給對面暴露空擋,需要牌手掩護;而狼筅則可以憑藉繁多的枝丫擾亂敵人,掩護藤牌手,給藤牌手創造擊殺的機會。後面的2名鏜鈀手用於防衛側翼,防止有漏網之魚繞側;這樣2列縱隊的鴛鴦陣作戰小組在正面的火力密度達到了6長1短或6長2短——這個火力密度達到了靠單兵武藝來逞能的倭寇的7倍或者8倍。什麼樣的武士能戰勝這樣的作戰小隊?宮本武藏來了也夠嗆。

鴛鴦陣的變陣同樣非常靈活。可以根據不同場景變陣成“左右二伍”(兩個小縱隊),“小三才”和“三才”(縱隊變橫隊)。這種變陣方法和近代西方非常類似,可以很好的滿足戰場需要,完成行軍隊列到作戰隊列的轉變。

左右二伍(二列縱隊)

小三才(二橫隊)

三才陣(縱隊變大橫隊)

當然了,鴛鴦陣不是單獨存在的,戚家軍是按照4隊一哨,4哨一官,4官一總;每個總設置信號旗和鼓手號手,完成隊列行走、變陣和作戰指揮。

戚家軍的正規化建設

鴛鴦陣的使用要歸功於戚繼光將軍的創造——一位具備科學思維的軍事家。戚繼光不迷信古代兵書成法,又敢於“崇洋媚外”(認為鳥銃遠勝於土造火銃),都是他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這樣的思維模式下不僅能否發現正確的軍事建設方向,還能制定各種各樣的戰術細節,縱觀才整個大明王朝,能達到這個層次的軍事家是罕見的。他很早就知道軍事正規化是提升戰鬥力的根本:“兵制完備,令行禁止,定標準,重四藝,嚴軍紀,重賞罰,可長保虎狼之師也”——《備俺答策》。

而之所以說戚家軍是正規化建設的軍隊,是因為它滿足了以下幾個特徵:

一是戚家軍徵兵的兵源做到了去身份化。兵員不再依賴軍事貴族或軍戶,而是來源於社會各個階層(主要還是平民階層),士兵的出身只要滿足一定門檻即可(避免雞鳴狗盜之徒入伍),士兵服役領工資。戚繼光建設戚家軍時,果斷排除了衛所兵和軍戶,而是從民風彪悍的義烏平民階層中招收兵員,是典型的志願兵。而對這些大頭兵的軍餉,能做到從來不拖欠,不吃空額。這個是北方連裝備精良的九鎮邊軍都做不到的。

二是對記軍功進行了改革。明代是以敵軍首級計算軍功,但是戚繼光嚴禁戰場上割首代功:“長兵之數決不許帶解首刀,只管當先殺去,不許立定顧戀首級”。因為戰場上一旦隊形崩潰,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結局。因此採用集體記功法:“每顆首級以三十兩論之,當先牌槍筅分二十兩,當先牌槍筅分二十兩,砍首兵二兩,餘兵無分者分一兩,火兵雖不上陣,本隊有功,亦分五錢;每顆本隊鳥銃手亦分二兩。”這樣就極大激發了集體的能動性和凝聚力,並且避免了因為戰場上掙功而導致的混亂。

三是很強的紀律性。《紀效新書》一共18卷,前9卷都是各種軍法、條款、禁令、規範,戚繼光事無鉅細的全部記錄,對觸犯每一項的處罰都做了很詳細的規定,如果看過這本書你會發現對違反軍紀的懲罰是動不動就斬;能把處罰定的這麼狠,說明戚家軍的軍紀已經相當嚴明,很少有違紀行為。

四是科學的戰術體系和嚴格的訓練。面對個人武藝高強的倭寇,戚繼光詳細的分析了他們的長處和短處;長處當然是單兵作戰能力強悍,短處則是戰場上每2個倭寇之間必須有足夠的距離,這些倭寇的武藝才能發揮出來。針對這樣的特點戚家軍選擇了密集混合編隊的作戰小組——鴛鴦陣。這種陣型非常靈活,在作戰時可以結成密集陣,在索敵、偵查的時候,又可以以哨為單位進行拉網排查,非常好用;而在接敵時可以按照不同情況變陣為二伍、小三才,三才,這需要嚴格和頻繁的進行隊列行走和隊列變換訓練。能做到這一點的古典軍隊確實是非常不易的。

此外戚繼光重視遠程投射火力,弓、弩、鳥銃、弗朗機混用,滿足不同射程上的打擊,及時淘汰了不實用的各種火門槍和火箭。在訓練上只要求士兵精確射擊90步以內的目標,甚至要求士兵“長兵短用”:”至若弓箭火器,皆長兵也,力可至百步者,五十步而後發;力可至五十步者,二十五步而後發,此亦長兵短用之法也。”在近距離發射,既保證了精確性又保證了威力,但對士兵的心裡素質要求非常高;英國人曾經在加拿大創造了30米距離上以3輪射擊擊潰法軍的記錄,但之前就是像一根樹樁一樣一動不動站在那裡承受著巨大傷亡,這對士兵的紀律性和心理素質的要求可想而知。戚家軍敢這麼做,也是因為紀律強作為前提。


紙上的宣仔


戚家軍的鴛鴦陣之所以能夠無傷擊敗武藝高強,單兵格鬥技術極高的倭寇,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針對倭寇的特點,開發了狼筅這種武器-倭刀雖快,也拿它沒辦法

倭寇的特點是武器厲害,單兵格鬥技術優於明軍士兵。

倭刀採用特殊工藝打製,極為鋒利,可以輕易斬斷明軍的長槍、腰刀等武器。加上倭寇主要成員是無主的日本武士,俗稱浪人,天天過著刀頭舔血的日子。

針對這些特別,戚繼光使用狼筅做為阻止倭寇進攻的主要武器,這貨長成這樣:


長度很長,佈滿了尖刺。用倭刀根本無法在一兩招之內斬斷,就算斬斷了因為長度很長,也無法很快進入到倭刀的進攻範圍。

最重要的,狼筅只是一個防守武器,它的目的是阻止倭寇的進攻,而真正的重點就是團隊做戰。

二、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鴛鴦陣是歷史最早的特種兵作戰小組

經常看國外大片的人都知道戰鬥力來自於作戰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一個小組裡面有善於遠攻的,有負責防守的,有負責保護側冀的,還有負責近身攻擊的。

鴛鴦陣裡面的狼筅也好,其他武器也好,單獨拿出來都沒辦法有效遏制倭寇,但是團隊一起作戰就完全不一樣了。

先是狼筅把倭寇擋在外面,讓他不能有效發揮倭刀的長處。在他疲於應付狼筅上的尖刺時,後面的火槍手已經瞄準了他,兩旁的刀手、盾牌手以後面的長槍手,輕鬆斬殺。

<strong>

鴛鴦陣這個特種兵戰鬥小組,始終是團隊合作,各展所長,不和倭寇拼武力和武器,拼的是戰術思想。

所以才能在很多場戰役中,大比例無傷完敗倭寇,成就了世界軍事史上的一段神話。


欣星


戚家軍的赫赫威名是靠打出來的,而且極其懸殊的傷亡比。

<strong>

比如寧溫臺大捷(寧波、台州、溫嶺),明軍前後斬首胃口一千零二十四級,僅上界嶺之戰中,戚繼光所部明軍便陣斬三百四十四,而損兵不過三人。

當時戚家軍以少打多,以一千五百人對倭寇二千人,先是在山區設伏,之後全為攻山、攻堅作戰。

而那支倭寇也不是什麼烏合之眾。他們在被明軍伏擊之後,三戰三敗依舊不亂,突圍而出的殘兵依舊自發聚集一起,進入有堅固圍牆的大宅死守,期間還曾組織過一次突圍,其戰術素養和戰鬥意志,以及面對挫折時的韌性,放在任何國家和時代,均可堪稱一流水平的精銳軍隊。

然而,這麼一支精銳輕易的就被戚家軍給消滅了。他們在戰場上被斬首三百四十四人,除被生擒若干,其餘一千多人或被摔死或被燒死,而明軍僅僅陣亡三人。其中陳四和陳七十二,死於圍攻朱家大宅時放火燒屋,只有王華廾一人死於兩陣交鋒。

這種讓人瞠目結舌的傷亡比是怎麼打出來的?

就如《劍橋戰爭史》一書中特別提到的那樣,戚繼光是一個16世紀時,與西方莫里斯親王交相輝映的軍事改革天才。而他最偉大之處就在於創立當時最先進的冷熱結合步兵戰術。

通過對《紀效新書》十八卷本和十四卷本,以及《練兵實紀》的復原,我們可以還原一下,當倭寇遭遇戚家軍時會遭遇到什麼樣的打擊。

當倭寇距離戚家軍112—128米時,在約每十五米的單位寬度上,倭寇要承受10名火繩槍兵的一次齊射;12名弓箭手的每人九次射擊,共108支箭;鏜鈀手的一次齊射,共6支火箭,合計進行124次射擊。

大家知道倭寇善於跳躍與使用倭刀,但倭刀這種大型雙手刀,需要很大的揮舞空間。比如倭寇在前面打頭陣的劍豪,需要大約寬度為3.5米的一個正面,這樣才能施展劍術。

因此面對戚家軍,那些打先鋒的倭寇劍豪,每個人要承受24—31次的投射攻擊後,才能與明軍進行肉搏作戰。而且為了防止倭寇以長槍列密集陣型來衝擊鴛鴦陣。戚繼光還在戚家軍的每個哨中,配備有三門小炮——賽熕銃。這樣倭寇如果使用密集隊形,就會被糊一臉,如果是劍豪打頭陣,也得是炮口餘生後,才有機會‘享受’那24—31次的投射攻擊。


其實,按這種火力配置,基本上倭寇打頭陣的那些精銳劍豪,很難有機會衝到明軍跟前。

而當倭寇頂著槍林彈雨、付出慘重傷亡衝到明軍跟前時,會發現明軍身體正面均被長牌手的盾牌遮蔽。當倭寇持長槍從上而下,刺入鴛鴦陣中時,牌手舉起盾牌,將敵方長槍頂起,身後長槍手出槍直刺;當倭寇從下刺槍時,牌手下坐盾牌,將敵方長槍壓住,身後長槍手出槍直刺。當倭寇將長槍從左右兩側刺入陣中時,左右兩邊狼筅手用狼筅將對方長槍絞拿,長槍手出槍直刺,鏜鈀手跟長槍手齊出,以保護長槍手。當倭寇人數較多,一擁而上之時,狼筅手護在牌手左右,左右方長槍手各跟狼筅手出槍,鏜鈀手護衛身後,藤牌手以藤牌遮蔽身體,用刀砍敵人下盤。


這樣,鴛鴦陣一共十名戰鬥人員,正面只有兩個身位寬度。每一個試圖攻入的倭寇,都要在越過一面盾牌之後,被一支狼筅控制格架兵器,然後被兩支長槍直刺。直刺的長槍手身邊還有一名鏜鈀手保護,以防止長槍脫出狼筅的保護。這樣無論倭寇從那個方向、怎樣進攻,都要面對至少三、四件兵器,等於一個倭寇被四個明軍圍毆。為面對戰術、火力上全面領先的戚家軍,倭寇作戰意志越是頑強,就越是將自己送到戚家軍刀下被屠殺而已。

總體上,戚家軍跟倭寇打仗,就是先是各種火器與弓箭,把衝在前面的精銳倭寇殺得七七七八八,然後各種冷兵器一起上,四個打一個,收割剩下的倭寇。

面對這樣的敵人,就算是日本劍聖宮本武藏來了,也得跪……

靠這種戰術和火力的優勢,戚家軍死三人和幹掉一千倭寇這樣極高的交換比,也就不足為奇了。

<strong>


冷兵器研究所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什麼戚家軍的鴛鴦陣,可以幾乎無傷擊敗武藝高強的倭寇?我們首先就得從小日本的倭刀以及刀術談起。

日本倭刀,源自中國唐刀,傳入日本後,經改良形成狹長、刀身略帶弧度的刀形。倭刀因刀身狹長,既適合砍劈(雙手握刀可力劈),也適合刺(刀身細長可刺),刀法簡單洗練,就是刀走直線,直入直出,刀勢兇猛。

今天日本的劍道其實就是當年的倭刀術,看過日本劍道表現的讀者一定會有深刻的印象。日本劍道最基本的技術動作主要有擊面、擊手、擊腹、刺喉、擺震、擊面切返、碰體等,其中擊面、擊手、擊腹、刺喉四個動作是用得最多的。注意那個“擊”字,可以說很好地概括了日本劍道的精髓所在。即揮劍時只求刀尖快速劈中對手要害即可,不求大面積的創傷。可以說,這是一種高效快捷的殺人技!這也是很符合日本人的脾性的。如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術就是如此,快速出擊,一擊即退。

由於明朝侵入我海疆的倭寇,多是日本一些沒落武士與浪人,他們從小練習倭刀,刀法閒熟。與人對戰,瞅準機會常突然縱身一躍,利用刀長的優勢,一刺或一擊(劈),就能取人性命。因此,常將養尊處優、缺少訓練的明軍打得一塌糊塗的。如嘉靖三十一年(1553年),一股倭寇僅三百餘人,侵犯嘉興,打敗守將盧鏜,明軍傷亡千餘。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股僅53人的倭寇,從浙江紹興登陸,竟一路洗劫浙、皖、蘇三省,攻掠杭、嚴、徽、寧、太平等州縣二十餘處,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暴走數千裡,殺死殺傷四五千官兵,歷時八十餘日,才被絕對優勢的明軍殲滅。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繼光受張居正的推薦,進署都指揮僉事一職,正式開始了剿滅倭寇的輝煌生涯。剿倭伊始,戚繼光就已經注意到了倭寇的刀法奇特了。在他的兵書《紀效新書》裡就指出日本刀法是一種“以雙手執一刀”的刀法,又說“長刀,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內光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進足則丈餘,(加之)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正因為如此,戚繼光全面改革了自己的軍隊。其中最見成效、戰果最顯的就是創造了“鴛鴦陣”,自始,橫行一時的倭寇末日到了!

“鴛鴦陣”就是專門針對倭寇的戰法、刀法創造的,“鴛鴦陣”一般由十一名士兵組成一個戰鬥小組,上陣時大家互相配合,互為羽翼,是一個戰鬥整體,就像一輛人肉坦克,威力無比。比如“鴛鴦陣”中專門設有士兵手握長長的狼筅,一種用長毛竹枝杈綴以金屬尖物的武器,長達數丈。你倭寇不是“喜躍”、能進“丈五尺”餘嗎?我就用幾丈長的狼筅掃你!不讓你躍、不讓你靠近。你單個倭寇的武藝不是很厲害嗎?我就整陣人碾壓你!直至將你“碾”成肉餅!這樣,倭寇的長刀長優勢,以及單兵作戰能力強的優勢一下子就沒有了。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繼光在臺州擺出“鴛鴦陣”,以1500人在山林中伏擊倭寇2000多人,全殲倭寇,而戚家軍幾無傷亡!“鴛鴦陣”發揮出了無比的威力。可以說,“鴛鴦陣”是中國人根據實際情況、實戰需要,勇於創新求變的精神,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很值得我們後輩學習發揚!


50後男人


倭寇主要組成人員包括日本浪人、日本武士、沿海強盜、無業遊民等等。其中最厲害的當屬日本武士和浪人,這些人原本都是日本各軍閥的支柱力量,由於年紀增大或者其他原因退休,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以至於淪為倭寇。

日本離著中國最近,所以這些倭寇經常到我們東南沿海地區打家劫舍、搶劫財物,濫殺無辜。甚至有一夥40人的倭寇,曾經從沿海登陸,一直殺到了應天城下,還殺掉了上千人,從此也能看出倭寇的可怕。

倭寇武藝高強,佩戴武士刀,單兵作戰能力很強,明軍普通士兵不是對手。在明軍接觸倭寇初期,經常吃敗仗,直到戚繼光組建了戚家軍。

戚家軍最厲害的戰法則是鴛鴦陣,戚家軍從創立之初幾乎沒有敗績,敵我傷亡比例是50比1,這都得益於精妙的鴛鴦陣。在那以冷兵器為主的明代,陣法大多數是集團作戰才有的,而小股部隊的陣法幾乎沒有。

戚繼光獨創了這套厲害的陣法,而且是無法破解,無論倭寇的武力值多高,只要碰到鴛鴦陣就必死無疑。那麼鴛鴦陣的奧秘是什麼?為何針對倭寇無往而不勝?

一寸長一寸強

戚家軍是特種軍隊,和現在的海豹突擊隊、俄羅斯阿爾法別動隊類似,數量比較少,一般執行特殊任務,面對正規軍無法攻克的敵人,才會讓戚家軍上場。

戚家軍的武器都是特製的,是戚繼光專門命人打造的,狼筅、長槍、鏜耙都比正常的武器長很多,目地就是防止敵人近身,在稍遠處殲滅敵人。因為倭寇擅於近戰格鬥,就算戚家軍受過專業訓練,在近身格鬥方面也不一定是他們的對手。

所以要在一定距離內作戰,讓敵人無法靠近,主要的攻擊人員是長槍手,在11人為主的鴛鴦陣陣中,長槍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速收割著敵人的生命。況且當時的倭寇個子也比較矮小,在沒有破綻的鴛鴦陣面前,只能敗下陣來。

團隊之間配合默契

鴛鴦陣的常規陣型是11人,前面兩個盾牌手最靠前,之後是指揮的隊長,兩名狼筅兵分裂左右,之後是四名長槍手,再後面是兩名鏜耙手。既然是陣,那麼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就好比足球比賽,哪怕前鋒能力再強,沒有團隊配合也很難取勝。

這11人如果配合默契,幾乎是可以到如入無人之境的地步,指哪打哪所向披靡。兩名盾牌手格擋敵人的刀槍、弓箭,一旦被後面的狼筅掛注,長槍手會馬上上前結果敵人的性命,如果敵人恰巧衝到了最後,那還有兩名鏜耙兵,可以迅速補刀幹掉敵人。


當然鴛鴦陣的陣型很多,在狹窄地區有更小的陣型,在廣闊的地區還有更大的陣型。戚繼光是個了不起的將軍,以他自身的學識和經驗,竟能另闢蹊徑結合倭寇的特點,發明出如此厲害的陣法,實在是佩服至極。戚家軍也是大明戰鬥力最強的特種部隊之一。


九魚亭


其實鴛鴦陣能夠打敗武藝高強的浪人倭寇,正是應了那句“亂拳打死老師傅”的俗話。也就是團隊合作集中攻擊對方的單兵遊勇,縱使對方人多,也可以創造出局部人數優勢的局面,然後擊潰對方。


事實上鴛鴦陣的使用,是中國陸軍陣法從中古時代走向近代的第一步,在中古時期,除了個別軍隊外,大多數軍隊還是更多的仰仗個人戰力的武勇。比如岳家軍裡面的扎馬刀手,那都是千錘百煉出來的強軍力士。而鴛鴦陣從選員到分配武器,都是經過了嚴格的標準審核,然後通過短期的高強度訓練,讓每個士兵在團隊中發揮出最佳的實力,也就是說我自己一個人不是你的對手,但是我在團隊中只要好好配合作戰,絕對完爆了你。

在戚繼光的鴛鴦陣裡面,真正做到了近代戰術要求的小團體高配合戰鬥模式,木牌手和藤牌手在前面掩護,兩個狼憲手在後面阻斷敵人進攻的節奏,四個長槍兵負責主要的殺傷,兩個耥耙手在最外側迂迴掩護,火兵負責遠程殺傷和近戰替補,隊長指揮和替補。可以說一套下來,真切做到了攻守皆備。也正是評價這麼一套戰法,戚繼光可以在福建浙軍對倭作戰做到基本百戰百勝,還大明一個太平江山。


火器工坊


戚家軍是明朝的一隻赫赫有名的軍隊,也被後世稱作是16到17世紀東亞的最強軍隊,而戚家軍的赫赫威名也是通過無數的戰役以及十數萬的戰績打出來的,也是當之無愧的最強軍隊,至於說為什麼戚家軍的鴛鴦陣可以幾乎無傷,或者說只傷亡幾個人就可以擊敗這些殘暴的倭寇,其實這也並不是完全靠鴛鴦陣的功勞,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雖然說鴛鴦陣這種經過實戰總結出來,特別適合個人與行伍,甚至萬人以上的一種實用性陣型,能極大地發揮出軍隊的實力,甚至成倍的增加戰士的作戰能力,但也是有限的,沒那麼玄乎,只能說鴛鴦陣帶來的是更加嚴明簡潔的隊形,以及高效的作戰手段,能夠充分發揮個人實力而非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強了戚家軍的實力,是戚家軍強大的重要保障之一。

但是關靠一個陣型也不足以使得戚家軍近乎無傷的對付倭寇,以及後續的對付各種對手達到的十數萬的斬首的恐怖記錄,戚家軍另外的一重強大的保障就是,先進精良的武器裝備,在古代那個除了將領基本上士兵是很難披甲的時代,戚家軍就能做到戰鬥部隊全營披上精良甲冑上陣,這是歷史上少有的,當然光有盾也不行,還得有矛,戚家軍的矛也很強大,各種先進的火器裝備,從火銃,到各類近遠程火炮,火器使用率最低的馬營都達到了42%以上,最高的輜重營高達58%以上,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只有20%左右,另外戚家軍的近戰裝備也是最為精良的,最強的矛,結合最強的盾,面對一群落魄日本武士和浪人,豈有不勝之理。

另外戚家軍的兵員來自於中國最能吃苦,最能忍耐的農民和礦工,他們吃的了苦,打的了戰,經過戚家軍的艱苦訓練和陣型上的配合,自然能夠百戰百勝,恐怕敵人還沒衝上前就已經倒下一大半了,即便近戰,身披精甲的戚家軍也能極大程度上止損,這也就是為什麼戚家軍能夠百戰百勝以及自身損失很小的主要原因所在了。


歷史微探索


由於倭冦大多是破落武士,是專業從事格鬥的人員這些人單兵作戰能力相當強!而此時明朝的軍隊,戰鬥力比較差,再加上普通士兵,作戰能力遠不如專門從事格鬥訓練的倭冦,就如同一個業餘挙手對戰專業拳手一樣,因此屢剿不絕。而且倭冠人數越來越多!為患甚重,驚動中央!於是派戚繼光南下平冦。

開始打了幾次,戚繼光也有損失,但戚畢竟是一代名將,他立刻發現了問題的根源!重新作了規劃!

1、招慕新軍,重新巡練。2、重新打造武器!自唐朝後期,經五代十國的混亂,再加上宋朝的重文抑武,使中國的武器-單刀,流於好看,實不堪一擊。倭刀是學自唐刀,又加以改良,刀背厚,刀面窄而長,可以劈、刺。而且雙手握刀,力道很大!當時明軍的刀面寬而短、薄,且單手持刀,兩刀相碰,明軍的刀常常被砍斷了!因此,戚準備重新用包鋼法制刀。3、創建鴦鴛陣!由於東南沿海一帶,阡陌遍地,河溝縱橫,而倭冦又到處流竄,少則百十人,多則數千人,散佈各處!很難採用大部隊一次性決戰解決問題!於是針對倭冦的特點創造出鴛鴦陣!下面著重介紹鴛鴦陣:

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此二人一執長牌、一執滕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

狼筅

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敵人迂迴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

而且這個陣法可以隨時以11人一組疊加,變千人萬人!又可以變少化減成5、6一組的兩才陣和3、4人一組的三才陣,去對付單個的倭冦。在任何時候,都能保證自己的安全,而且有效的殺傷敵人!就這樣通了一年多的時間,基本上用零傷亡的成本,肅清了倭寇!

戚繼光的偉大之處,是親臨戰場,勤于思考,基於實際,根據敵我雙方的態勢,具有針對性的創造出把敵我雙方優劣之勢顛覆性翻轉的陣法!抗倭勝利後,戚繼光後來又到北方駐防,他還創造出許多針對北方地勢平坦廣闊、騎兵縱橫突擊的許多陣法!

縱觀中國整個軍事史上,戚繼光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軍事家!可以與大破林胡的戰國名將李牧媲美!


夜夜龍泉壁上鳴


先不用具體介紹這種陣型,也不著急擺歷史事實,看問題我們就能直接給出最明確的答案了,倭寇再怎麼武藝高強它是個人的優勢,鴛鴦陣是一種陣法,打仗畢竟不是江湖比武單憑膘肥體壯敢打敢衝就行了,戰場上互相配合非常重要,同樣這麼些人非常散亂和排成陣型效果就是不一樣,隊形散亂打起來周圍都是自己人互相影響,還不能有效支援,軍事上佈陣解決的就是這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們具體到鴛鴦陣來說說它的優勢在哪。



鴛鴦陣的大概情況大家或許有所耳聞,這不是一種成千上萬人配合的大型陣法,而是採用十一人為一隊進行密切配合的小型陣法,最前面為隊長持有長槍或者旗子,身邊為兩名持盾牌者,手執盾牌和刀,敵人射來箭的時候可以將後面的人護在身後,短兵相接時可以近戰,盾牌有大一點的長牌和輕便靈活的藤牌。



其後是兩名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這種武器很長,就像一棵樹一樣,士兵可以用它直接攻擊敵人也可以揮舞起來襲擾,敵人也無法近前,對手慌亂之時長槍手順勢攻擊。



後面就是長槍手了,長槍進攻很有優勢,是進攻的主力不像前面的人有進攻的有襲擾的,所以用長槍的人比較多,有四人。後面還有兩個使用鏜鈀,樣子就是個三尖的叉子,負責支援和保護陣型後方,這種兵器可以別住刀劍有效支援前面的人作戰。



在戚繼光之前軍隊中招募了很多江湖上武藝高強之人,每個人都是高手,但是後來戚繼光的勝利讓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行軍打仗不是江湖比武,團隊的配合勝於個人之力。鴛鴦陣人數不多,靈活多變,而且也是根據倭寇作戰和兵器等特點進行設計,非常實用。當然了,抗倭的重大勝利不僅是鴛鴦陣的功勞,也和戚繼光這個人的才能,和他平時對士兵的教育、訓練有關,陣型只是對他們的軍事技能很好運用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