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让一个美女背了2000年的黑锅

话说有个寓言故事,估计大家都知道,就是《狼来了》,李夫子身边很多家长朋友,就时常会拿这个故事来教育他们家孩子,那说到这点,李夫子就想起来咱们中国历史上就一直有一个类似于《狼来了》的故事流传至今,这个就是如今几乎妇孺皆知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为此一代绝世美女“褒姒”背了2000多年的黑锅,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李夫子一一道来。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概况

首先先回顾一下《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概况,说得就是西周时期的周幽王,他身边有个宠妃叫褒姒,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美女,但是褒姒是个冷美人,不爱笑,于是为了博得褒姒一笑,周幽王不惜命人点燃烽火,然而就在周围的各个诸侯看到烽火,以为周天子遇险,所以急急忙忙赶来支援的时候却发现哪来什么敌人啊,而这边呢,看到诸侯被戏耍,褒姒却笑起来,这让周幽王很高兴,于是他就一次次命令点燃烽火,一次次戏弄各诸侯……

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让一个美女背了2000年的黑锅

这狼来了,狼来了,叫着叫着狼就真的来了,后来北方的游牧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周幽王赶紧让人点燃烽火,然而之前被耍了好几次的诸侯们哪还信他啊,没有了个诸侯的救驾,最终西周首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也被杀身死。总之,这就是一个君王为了好女色而亡了国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也被记录在了《史记》里,不知道大家注意了吗?李夫子刚才一直在说这是个故事,没错,虽然被写进了《史记》,但《烽火戏诸侯》这事确确实实是假的,换句话说美女褒姒为了这件“无中生有”的事,背了2000多年的黑锅啊。说到这,肯定有人问了,《史记》都写了的事,你凭什么说他是假的呢?且听李夫子一条条分析。

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让一个美女背了2000年的黑锅

西周没有长城,又如何点火?

首先是点火的地点这件事。西周的时候还真没地方点这烽火,大家都知道,烽火一般是在长城上的烽火台上点燃的,借助高耸的地势才能达到传递信号的目的。那问题来了,要知道长城是春秋时期才有的雏形,然后战国七雄们又给长城添砖加瓦,最后由秦始皇他老人家来了个“连连看”,最终把秦长城统一起来的,所以周幽王压根就没长城这东西,他上哪点烽火呢?

西周也没有烽火,烽火台是西汉的专利

那可能又有人要说了,兴许西周那时候还不兴长城呢,你管我在哪点?我能点着不就行了吗?那李夫子还得说不太可能,为啥?因为烽火最早是战国才出现的,到了西汉与匈奴的对外战争中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的。这一点有考古发现能够证实,周王朝所在的关中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烽火台是建于西汉的。所以说这“点烽火”的版权搞不好还在人家汉武帝手里呢,而且根据记载,在周幽王时代“三川竭、岐山崩”,简单得说就是当时自然灾害多发,所以点烽火这事,能否不受干扰、准确无误的放出都是要打个问号的。

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让一个美女背了2000年的黑锅

“烽火戏诸侯”故事的漏洞

再说了,就算烽火、地点都有,但西周时期也不像今天的交通便利,既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铁。平时分在在各自封地的诸侯互相之间的距离都有八丈远,等他们看到烽火,然后整军备出发,跋山涉水怎么也个把月过去了,周幽王跟褒姒总不能傻站在烽火台上干吹一个月西北风吧。那还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周幽王没点烽火,而是搞了别的什么来戏弄诸侯呢?这种假设不是没有可能,那就要看看《史记》之前的那些“史记”有没有记载呢?

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让一个美女背了2000年的黑锅

“烽火戏诸侯”纯属后人编撰

先看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里的确是写了类似周幽王戏诸侯导致灭国的事,这里的烽火就变成了“擂鼓”,也就是“敲战鼓”。那再往前来看,最靠近周代的春秋时期,问题就来了。翻遍了《左传》和《竹书纪年》,这两本书却都没提到类似“烽火戏诸侯”的事。按理说都亡国了,这么大的事前因后果不可能不记载,然而前人都没写的事后人却突然冒出个故事,那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这故事是编出来的,所以到这“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基本尘埃落定了,这件事压根就跟“褒姒”没关系。但由此又有两个新问题,首先西周到底是怎么灭亡的呢?另外那既然这事不是真的,司马迁又干嘛跟这二位古人过不去呢?

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让一个美女背了2000年的黑锅

西周是如何灭亡的?

先来说说西周是怎么灭亡的?根据出土的战国《清华简》里的记载,周朝之所以灭国,完全是另一个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周幽王想出兵攻打一个叫“申国”的国家,没想到“申国”异常顽强,不但没被灭,反而联合了西戎一起返攻,结果杀死了周幽王,从此西周宣告结束。而周幽王死后,各诸侯群起窥伺王位,以至于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二王并立”的局面。即各诸侯分别拥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和周幽王的弟弟周携王,最终儿子周平王暂时得到天下被称为东周,但这时周王室的威信已经不复存在,中国历史上也从此开启了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让一个美女背了2000年的黑锅

司马迁以古喻今,警戒后人

那说完了西周灭亡的根源,再说说第二个问题,《史记》为什么把锅扣在周幽王和褒姒的头上呢?可能太史公“司马迁”的确是按照记载来编撰史记的,但架不住他手里的资料有问题,因为前面说了,《吕氏春秋》里虽然没写烽火,但却是有戏诸侯的记载,在往前的诗经里也确实有“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文字。当然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司马迁出于政治的需要,很有可能是他在叙述西周末年敌人入侵的历史时,想到了自己所处的西汉时代的边境烽火。当司马迁在史记里批评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而乱燃烽火的时候,内里却是对西汉长期内外战争的批判,为了警告汉武帝小心“黩武亡国”,也就是滥用战争手段导致亡国。他不惜让一位古代的美女背锅,进行一番“关公战秦琼”般的演绎,晦涩的传递出他对西周亡国的思考,而“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本质,也正是在提醒世人对滥用战争手段的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