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響應國家號召,宅家已經成為了大家近期的生活寫照。


為了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共克時艱、暢享美好,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河北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聯合策劃推出《動聽河北》欄目,每天14:30左右在《992樂行天下》節目中連線各地旅遊人帶您走進故事中的河北。


所謂看景不如聽景,宅家聽故事,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歡迎大家今天繼續跟我們

一起走進故事中的河北

第三期我們來到坐落於張家口蔚縣的

蔚州博物館

這裡珍藏著許多珍貴的文物

每件文物都鐫刻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其中不乏歷史名人的真跡

走進蔚州博物館 聆聽歷史的聲音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講述人蔚州博物館講解員胡婷婷


張家口蔚縣,被譽為“地上博物館”。

這裡文物遺存眾多,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多達22處,傲居縣級“全國第一”。

這裡文化氣息厚重,是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最佳民俗文化旅遊城市……

走進蔚州博物館,蔚縣富足、殷實的文化家底令人歎為觀止,豐富而珍貴的藏品傳遞著歷史的回聲,講述著屬於這片土地長久的繁榮與文明。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蔚州博物館始建於2016年,2017年正式對外開館,總建築面積達到一萬三千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有6400平方米,設了四個基本展廳和兩個專題展廳。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展出文物有1042套,其中包括國家一級文物10件,館藏文物一萬餘件。文物類型豐富多樣,有陶器,瓷器,木器,金銀器,書畫卷軸等眾多珍貴文物,以蔚縣歷史做為時間脈絡,將各個時期在蔚縣出土的珍貴文物進行陳列展覽,讓歷史烘托文物,讓文物訴說歷史,我們給博物館的展覽取了一個非常動人的名字,叫代蔚長歌。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每一件文物都是這首歌裡的音符,而每一段歷史恰恰是最美妙的旋律,今天我們只介紹其中的一小節音符,那就是蔚州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康熙皇帝的御筆真跡——臺省箴。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國寶檔案

時間: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材質:絹質

尺寸:縱:162CM 橫:56 CM

說明:此軸為康熙帝御筆所書,行書八行共200字,鈐四朱文印,其中有一方為“廣運之寶”。文字內容:“臺省之設,言責斯專,寄以耳目,寧取具員…”。

中國康熙皇帝不僅在治國方面有著雄才大略,在書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蔚縣博物館的專家在魏家祠堂裡發現了一件書法作品—臺省箴,落款處寫有康熙庚辰御製並書的字樣,經國家文物局謝稚柳等鑑定,確認這幅書法作品是康熙皇帝的真跡。臺省箴為紙本,縱162釐米,橫56釐米,用行草書寫,共200多字,全文佈局合理,運筆流暢,一氣呵成,字裡行間透出一種豪氣,反應出康熙皇帝在書法藝術上的深厚功力。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經考證,臺省箴不是寫給一般官員的,是康熙皇帝寫給六科官員的,六科指的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而負責檢查這六部官員的人就稱為六科給事中,他們擁有特別的權利。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臺省箴中第一句話是“臺省之設,言責斯專,寄以耳目,寧取具員”講明瞭六科給事中是專門負責言論的官員,他們充當皇帝的耳目,監視百官的行為,可以直接向皇帝進言上奏章,具有稽查百官的權利。而接下來的“通明無滯,公正無偏”,則是康熙皇帝對六科給事中官員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要讓皇帝對下面的情況通曉清楚,沒有停滯,這樣就能公正不片面。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居是官者,表裡方直,精白乃心,克廣其識”,表明了康熙皇帝希望官員,心地純潔清白,學識廣博。因為康熙自己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愛學習的皇帝,也是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他有一個習慣,“每日一講”,什麼叫每日一講?就是他每天下朝以後都會去找自己的老師學習,從未間斷過。“國計民生,臧否躕躑,凡所敷陳,敬將悃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官員在寫奏章時,對國計民生的稱讚或批評,對官員的罷免或提升,都要做到誠心誠意。


而“朕每覽譯,如箭在玄”則體現了康熙皇帝非常謙虛,他說每當看到古代官員的言論和事蹟,就好像眼前懸著一面鏡子,不禁要向這些人學習。專家說康熙皇帝寫的臺省箴在今天看來仍具有借鑑意義。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而且讓人意想不到的是,2007年我們偶然得知在北京故宮有一塊和臺省箴內容一模一樣的石碑,而這塊石碑就立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東朝房房簷下,專家說這塊石碑是康熙三十九年立下的,立碑的地方當年是朝房,為什麼會立在這呢?朝房是皇帝每天御門聽政還未開始時,文武百官等候的地方,也就是說康熙皇帝希望可以時刻提醒官員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臺省箴原藏於清宮之中,那麼它又是如何來到河北蔚縣的呢?專家認為這很可能和清朝名臣魏橡樞之子魏學誠有關,魏橡樞是河北蔚縣人,康熙皇帝對魏橡樞的人品和才能十分欣賞,任命他為刑部尚書,關於魏學誠的記載並不多,專家說他繼承了父親的才華,一直在翰林學院擔任纂修史書的官職,這副字他有可能接觸到,也許是皇帝賞賜給他的,或者是他自己通過一些方式攜帶出宮,將它供奉到家中祠堂,直到被我們發現。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992 動聽河北 | 到蔚州博物館一飽眼福 賞康熙皇帝御筆真跡

被時光切割的記憶構成了生活,千百年前的生活又幻化成了一種叫歷史的東西,而博物館就一個離歷史最近的地方。待到疫情結束,讓我們走進身邊的博物館,去觸摸歷史、感知文化。

來源 | 河北交通廣播車友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