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縣與絲綢之路的歷史研究

“絲綢之路”是德國著名地理學家李希特霍芬(1833━1905年)首先提出的,他所說的絲綢之路是指連接中國與土耳其斯坦的路線,人們通常所說的路線是由長安出發經咸陽到甘肅和新疆的路線。

隴縣與絲綢之路的歷史研究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隴縣在西周晚期,由於秦人天水、清水一帶發展起來,從關中到隴縣在到甘肅的道路才開闢出來,從而開闢了絲綢之路東段南路也就是隴州道的基礎。開闢這條道路的領導人就是秦非子,大家都知道秦非子是專門給周天子牧馬的。這條道路的完善就是秦襄公。

隴州在秦非子時期 因為給周孝王牧馬有功,封土為附庸,邑之秦,秦就是現在甘肅青水縣。在秦襄公時,由於周平王東遷,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有功,周平王“賜之岐西之地”。

大家都知道周平王是沒辦法東遷,給秦襄公的地方也就是現在隴縣這塊寶地,需要秦襄公自己去從犬戎手中奪回來,於是秦襄公於十二年,發戎至於西岐,於是從清水縣遷都於今天的隴縣磨兒塬,現在有發覺了都城遺址,這就需要打通隴縣到甘肅的道路,這條路也是後來影響世界的絲綢之路。

隴縣與絲綢之路的歷史研究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秦人開闢的長安到隴縣的隴州道,從此成為了與西方來往的主要通道,因而秦始皇便將隴縣這裡作為國家的西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先對西邊邊境巡視,可見隴縣這裡的重要性。

在西漢時期,匈奴人控制了中國通往西域的交通咽喉河西走廊,這一交通線便完全關閉了,漢武帝時漢王朝國力昌盛,想重新打通絲綢之路,派張騫帥100人的使團,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

張騫當時就是從隴縣這裡過去的,在絲綢之路再次打通後,商旅可以從隴縣城西北的溫水鎮、火燒寨、新集川到甘肅,通往西域。這條道路在漢代後期由於北匈奴的崛起,不太安全,於是改到從縣城往西經過城關鎮、曹家灣鎮、到達固關鎮,從這裡到達關山,通往西域。也就形成了隴縣有兩條絲綢之道路可以通往西域。這對於隴縣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會。隴縣也從那時起成為重要的樞紐城市,貿易十分發達。

隴縣與絲綢之路的歷史研究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很多文人墨客都在隴縣這裡留下了詩文,高適寫下《登隴》:隴頭遠行客,隴上分流水。杜甫等詩人都來過這裡。

從鳳翔西北行,當經千陽、到達隴州,這裡是十分重要的驛站,在隴州縣城北坡設有與胡商交易的市場,為和十年應土蕃“請互市”的要求設置的,當時由於之前隴州這邊暫停與之貿易,他們通過戰爭來打通貿易通道。由此可見隴州的重要性,隴州的集市十分發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隴縣成都有騾馬市場,位置就在縣城北邊,包括固關鎮,現在依舊延續古代的貿易規則,單日有集。雙日休市。

隴縣與絲綢之路的歷史研究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在隴縣城北坡出土了眾多唐三彩、駱駝、胡俑、馬等反映西域的生活文物。可以說隴縣在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秦都漢關的隴縣為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從這個意義來說研究隴縣在絲綢之路的做用十分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