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很“娘”的一首詩,只有短短6句,很多人覺得讀不下去

世人眼中的李白是浪漫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是豪邁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霸氣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可是如此瀟灑豪邁的李白,也曾寫下很肉麻的情詩,道盡相思之苦,令人心碎。

這首詩名為《春思》,是他為獨守空閨的思婦所寫,婉轉纏綿,不失為一首“閨怨”佳作。

李白很“娘”的一首詩,只有短短6句,很多人覺得讀不下去

也許見慣了李白的豪邁,所以很多人覺得這首詩太“娘”,根本讀不下去。

“春”代表著生命和希望,在古代也可以代指男女情事。

這讓我想起了蘇軾的《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原本蘇軾是在勸誡世人要珍惜光陰,但是因為“春”的特殊含義,這一句倒成了洞房用語。

而李白這裡的“春”,寫景更抒情,僅是標題兩字,便突出了思婦綿綿不盡的相思之情。

李白很“娘”的一首詩,只有短短6句,很多人覺得讀不下去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這兩句是典型的起興寫法,由此引出思婦的情感。

燕地的小草就像絲絨那般青翠碧綠,而秦地的桑葉也早已茂密如茵,壓彎了枝頭。

“燕”指的是一帶河北北部一帶,也就是征夫服役的邊境;而“秦”則是在陝西一帶,即思婦所在之地。

兩地相隔千里,無論誰徵人還是思婦,都在思念中迎來了爛漫的春天。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春來春去,他們何時才能相聚呢?

春光再美,若無良人相伴,那麼也不過是一場虛幻。

李白很“娘”的一首詩,只有短短6句,很多人覺得讀不下去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這兩句是思婦情感的集中體現。

在秦地的思婦看著綴滿枝頭的桑葉,想到了遠方的丈夫。

而遠在邊疆的征夫,看到如茵的綠草,何嘗不是念著家鄉的妻子呢?

原本按理說,兩人相思想念,也是值得欣喜的,至少說明思婦不是一廂情願。

可是李白這裡卻說“斷腸”,這是為何?

想來是因為無論相思多深,兩人都無法團聚吧。

這“斷腸”二字將思婦盼歸的那種無奈絕望的心情寫到了極致,讀來令人心碎。

李白很“娘”的一首詩,只有短短6句,很多人覺得讀不下去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最後兩句以景作結,深致婉轉,動人心絃。

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女主人公在閨中遙望著遠方,陷入深深的思念,春風拂過,驚醒了她。

和煦的春風撩撥著她的心絃,勾起了她更深的愁緒。

在這兩句裡女主人公忍不住埋怨春風,看似無理,實際表現了那無可與言,無可寄託的哀怨和愁苦之情。

她不知道她等的那個人何時才能歸來,她只能對著無情的春風訴說著她那滿腔的思念和幽怨。

春風綿綿,思念不絕,這樣的情景,怎不令人肝腸寸斷?

李白很“娘”的一首詩,只有短短6句,很多人覺得讀不下去

全詩以秦地思婦的口吻,道盡了相思之苦,讀來令人心碎。

其實這也不是李白第一次為思婦和徵人代言,例如《關山月》,“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北風行》,“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但無論是《關山月》還是《北風行》的風格都是比較悲壯的,而這首《春思》則不然,纏纏綿綿,令人心碎。

不知是否因為太過婉轉,有人覺得太“娘”,不像李白的風格,甚至有人覺得根本讀不下去。

李白很“娘”的一首詩,只有短短6句,很多人覺得讀不下去

但是我卻很喜歡這首詩,因為這讓我們見到了詩仙不一樣的一面。

他可以很浪漫,可以很豪邁,有時也可以很溫柔,這就是詩仙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