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一些教師為什麼不對學生“嚴厲教學”了?學生過錯,到底該如何教育?

劉寶寶趣談情


嚴厲教學,本身就是對待問題學生的教育方式,把嚴厲教學作為教學的主導、主體模式,本身就是錯誤的。

正確的教育,首先是營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在環境的影響下,自覺自發的學習。而,作為我國的學校教育,其目的,本就是如此。

在這個學校教育的大前提下,老師應該做的是在維護大環境的前提下,進行人為積極的干預。這種干預,也應該以促進學生學習為主。包括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意義所在,以及對學習產生興趣。尤其以小學階段的教育,更應該以此為主。

所謂嚴厲教育,把學生預設成問題學生,不想學,不主動學的學生,這種教育方式,是錯誤的。而這種教育方式,必然會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教育中的隱含心理,誘發更多學生更深層的對學習的厭惡,造就更多更嚴重的問題學生。這一點,是現代心理學,可以證明的。

所以,所謂嚴厲教育,本身就是錯誤的。


愚木居士


作為一名中小學一線教師,看到該問題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產生了這樣的一系列疑問:“嚴厲教學?”“怎樣才叫嚴厲?”“教師能嚴厲到什麼程度?”

如今的一些孩子在家被寵著慣著,在班級肆意踐踏班級紀律,嚴重破壞課堂秩序,干擾老師正常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如果老師去制止,有的學生不僅不聽勸阻,還頂撞老師,甚至有的初高中學生還要打老師。假如你是老師,你能怎麼辦呢?

頭頂著《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諸多法律,教師能怎麼辦呢?去嚴厲教學?有的個別學生在課堂上大聲喧譁,若你去制止,他可能“我行我素”,用那種挑釁的話語和“蔑視”的眼神挑戰你忍耐的極限。但是,他們是未成年人,你是沒辦法的。

如今,很多班級都會出現個別極度損毀班級紀律的學生,就因這些個別學生,造成其他大部分遵守紀律的學生無法正常享受聽課的權利,良好的學習環境遭受破壞。作為教師,只能看在眼裡,又有什麼辦法呢?

我覺得,當今的很多法律都是在保護惡人的同時,在踐踏著善良人的權利。只不過是,如今的“惡人”年輕化了,乃至中小學生中也有少“惡人”。大家認為呢?


孫老師講堂


這裡,我先解釋老師對學生的教育,為什麼不似從前那般嚴厲了?

1.各類教育事件,家校糾份層出不窮,讓老師如履薄冰,為了自保,老師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比如,很簡單的一件事,學生沒有完成家庭作業,老師的處理辦法很簡單,既然作業沒寫完,那就拿回家補好了,結果孩子回家跳樓自殺了,你說要是你是老師,這樣的事情你該如何面對,估計這個時候,你連一句發言權都沒有,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你的上級領導會將你清理出教師隊伍,你的後半生將沒有任何保障。以後碰到沒有寫完作業的學生,其他老師,還敢不敢讓他再補作業了?

就這還只是學生犯的錯誤,裡面比較小的錯誤還有許多屢教不改的你能怎麼樣?打他,你體罰學生。罵他,你變相體罰學生。你要把他們像父母一樣,摟在懷裡,溫言軟語的給他們不厭其煩地講道理,估計那一個班五六十學生,你也忙不過來吧?

所以,老師為了自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溺愛長大的,老師的教育如果過於嚴厲,只能招致學生更加逆反,這樣反而不利於教學活動的正常展開。

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吃軟不吃硬的孩子,當他犯了錯誤的時候,你給他來硬的,他根本就不吃你這一套,但你要好好給他說,他可能會接受並且改正,但現實不是童話故事,(從此,他再也不……)過上一段時間,他還會再犯,這下你再溫言軟語的給他講道理,他再不會聽你的了。

總之,有時候你使盡了渾身的解數,有些熊孩子他該咋辦還照樣咋辦,你毫無辦法。說實話,每每碰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就很渴望,那些教育專家,能出來幫我們管管這些熊孩子。

3.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仇人好。

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去考大學的,一個班五六十個學生你要想讓每一個孩子都得100,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背離現實的。我們老師有時確實需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每一位學生。

那麼面對學生的過錯,我們到底該如何教育?

1.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太苛求,要允許他們犯錯。

學生年齡比較小,他們的認識比較淺薄,所以難免會犯錯,人生其實也是在不斷的犯錯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所以當孩子犯了錯,我們老師應該幫助孩子,認識自身的錯誤到底出在了哪裡?當他們真正認識錯誤之後,他們才會慢慢的改正錯誤。

2.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孩子。

3.重視主題班會,利用班會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這裡說明一點,主題班會不是那種乾枯的說教,而是引用典型的人物事件,觸目驚心的新聞事件,去震撼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真切的體會到,人間的真,善,美。從思想意識上改變他們對外界的看法,從而影響他們的世界觀。


遇見美子老師


現在的一些教師為什麼不對學生“嚴厲教學”了?

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歷史教訓就在那兒擺著。就像五蓮二中的楊守梅老師,學生逃課,老師懲戒教育,之後家長上訪鬧事,索要高額賠償。有了前車之鑑,一些教師就再也不敢嚴厲管教學生了。萬一鬧出事情來,引火燒身,得不償失。

第二、感覺力不從心。尤其是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多,家長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孩子多是放養,管吃管穿,就是不管教育成長。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差,身上毛病多,單靠教師一己之力是很難教育好的。

因此,教育學生不單單是教師的事情,更需要家長給力配合,需要社會理解支持。


三尺講臺一路行吟


現在的老師為什麼不再去"嚴厲教學"?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在原因。

有的教師本來性情溫和,無論與任何人交流,都會面露微笑,慢聲細語,談吐文雅,會給人留下一種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印象。對於學生,也是如此。而有的教師卻與之相反,雖然課下與學生有說有笑,但是,一旦進入課堂,立刻就會一臉嚴肅的表情,對學生的寫姿丶坐姿,課堂作業,課堂紀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這也是學生取得優秀成績的前提和保障。在這兩種不同性格的教師中,後者的教學成績會優於前者。

一支沒有嚴格的組織紀律的軍隊,能打勝仗嗎?一個紀律渙散的班級又怎麼能取得好成績呢?

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老師而言,可能人人更明白嚴師出高徒,嚴格的組織紀律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所以,多少年來,廣大教師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對學生,嚴管理,嚴要求,學生有錯,敢抓敢管,寬嚴有度,用自己的愛心去播種知識,教育著每一位學生。

為什麼現在的老師不再去嚴厲教學?不是老師不想,而是不敢。學生未完成作業,老師罰抄一遍成為變相體罰,有家長告到教育局,教師停職;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影響其他同學上課,老師當場批評,傷害了學生自尊心,家長告到教育局,老師被停職。更有甚者,老師因為管孩子,被帶去派出所,亙古未聞。以上老師因為管理學生而被停職的事例不勝枚舉,屢屢見諸於媒體之中。

試問,誰願意為了嚴於管理孩子,而因此被停職,只能讓孩子自由成長,豈不知,這樣長此以往,只能是害了孩子。孩子畢竟還小,對於事物的認識還比較膚淺,需要有人正確的引導和批評,作為老師責無旁貸。但作為孩子的家長,絕對不可因為對孩子的過於溺愛,而將教師對孩子的正常教育管理橫加指責。以免害人害己!

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在老師正常管理學生時,希望多給教師一些鼓勵和諒解,少一些不和諧之音!




山不在高438


我們常說“嚴師出高徒”。高期待,不意味著必須使用"體罰"等極端手段。在學習過程中,出錯是常事,關鍵是如何及時歸正。

1、“嚴厲教學”的歷史,值得借鑑!

“嚴厲教學”的歷史非常悠久,直到近代一百年前,美國的教育思想家約翰.杜威提出“民主教學”理念,反對體罰的聲浪才日漸高漲,學校裡的體罰之陋習才逐漸清除。

為什麼“嚴厲教學”有這麼長的歷史呢?

原來,在漫長的中世紀(400~1500),人們認為:

1)兒童的地位卑微,要麼是童工,要麼僅僅是財產的繼承者。

2)兒童夭折的數量多,存活率低。對於忐忑的命運,人們無可奈何,不願意在一個孩子上花太多的精力。

3)學校的教師,缺乏兒童心理學的知識,以老師為本位,不管孩子是否能接受。若不聽話,則嚴厲“修理”。

4)老師的薪酬低,與拉車的馬伕相當,約為廚師工資的十分之一。

這些因素,都造成體罰學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學校”一詞,在歷史中的很長一段時間,是與“打人”聯繫在一起的。

其實,我們看過來,即便是今天,老師的薪金低,工作積極性提不起來,也是目前“低質教育”的原因之一。另外,不尊重兒童,隨意處置,翫忽職守,大人嚴重失職,也頗為有識之士頭疼。

那我們該如何糾偏,步入正軌呢?

2、品德塑造,陶冶情操,寬嚴並濟,恩威並用!

前面提到大人的過失,現在需要討論孩子之“塑造”。

養育孩子,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若放的尺度過大,孩子就會貪得無厭,得寸進尺。

若收得過緊,孩子可能唯唯諾諾,培養出奴性,實在可惜。

而且,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怎麼管教孩子,的確非常考驗家長的智慧。

十七世紀的大教育家洛克,曾這樣建議:

1)依“理”而行:

不少人的做法是跟著感覺走,也就是依“欲”而行。

其實,牛被牽著鼻子走,才是名副其實的跟著感覺走。

自己喜歡與否,或者孩子喜歡與否,都不能作為行為的標準。而是要用理性分析,需求是否“恰當”。

2)分辨需求:

設若孩子輕而易舉地獲得所想要的東西,也許會異想天開,想要月亮,要星星。你不滿足他們的願望,輕則哭鬧,重則打滾。

對於孩子無理的要求,大人的態度要堅強,不給!

正常的需要,父母會無微不至地照顧到位,但對於無理取鬧的要求,堅決拒絕。

3)慾望的主人:

洛克強調,身體要鍛鍊,心靈則要陶冶;前者要忍受痛苦,後者要剋制慾望。

什麼是品德?我喜歡,但我可以不去做,這就是品德。人是慾望的主人,而非奴隸。

洛克的見解非常到位。目前,我們的主人太多了,金錢、房子、美貌、孩子等,反而是我們自己,變成了奴隸。

若要培養出品德兼優的孩子,大人不應該做表率嗎?

4)大人樹立楷模:

對於大人的一投足一舉手,孩子都看在眼裡。

若大人動不動就體罰鞭打孩子,久而久之孩童心靈會生怨恨。

待長大後,會以相同的行為模式對待他們的孩子。

反之,若大人從小尊重孩子,愛護孩子,則他們感覺備受尊重,地位大增,不光學習熱情大增,而且接人待物,也彬彬有禮,蠻有熱度。

5)彬彬有禮的習慣:

大人需要教導孩子,把握髮表說話的時機與態度。不可傲慢無禮、亦或固執己見。反之,孩子需要培養耐心聆聽的好品質,在合適的時候,以溫柔的語調錶達自我觀點。既要照顧他人的感受,又要做出自己的貢獻。

謙虛為懷、態度親切、語調和緩。

另外,有的孩子採用極端的方式,比如,倔強哭鬧,逼大人就範。對於這種撒野行為,大人需要堅決制止。若輕易讓孩子的慾望得逞,就一發不可收拾。近日所報道的弒母慘案,不就是例證嗎?

6)溫厚對待,陪伴偕行: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必須受到溫厚的待遇,同時他們應該有充足的時間玩耍,有自己的玩具。同時,大人陪伴偕行,對孩子也是莫大的鼓舞。

另外,孩子必須得到大人的指引,而非放任他們。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我們要及時歸正。

“嚴”與“寬”,“恩”與“威”,要並濟使用。

身體需要磨練,同樣心靈也需要陶冶。

這是藝術,更是生活,祝福我們都能好好珍惜之。

歡迎關注:甲骨遊學,青雲計劃獲獎者,優秀教育領域創作者。

(1)三娃奶爸,勤奮父親,育兒達人。
(2)教育技術極客,《說文解字》視頻被騰訊收錄為精品內容。
(3)教育領導力碩士,海外名校畢業,全A拿下。

以上僅為一點教育中的感受,歡迎同仁指教!


甲骨遊學


你所謂的嚴厲教學大家都能理解。就是老師使勁管學生,有時候甚至採取一些小措施。我覺得原因有幾個方面

一、現在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嚴。老師懲罰學生,很容易就可能被定為體罰,這個老師可能就要受到家長的責備,受到教育局的批評。

二、學生心理脆弱,容易出事。現在學生的心理越來越脆弱,如果老師過於嚴厲,一個可能造成學生走極端,自我傷害,再一個也有可能去傷害老師,近幾年學生打老師,甚至殺害老師的新聞也不少。

三、老師的教育方法的改進升級。並不是只有嚴厲才能管學生,現在學生的素質也在提高,全民的素質都在提高,有的時候通過心靈的溝通與疏導也能解決問題。現在老師的教育學,心理學也學的越來越好,有了更多的管理方法。管理班級的形式多種多樣,並不是一味的強調嚴。



海島教育人


發誓,孩子不論做什麼工作,千萬不要從事教育!教師恨不得一夜讓學生成才,但是書本上的東西他們都不理解,又怎麼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呢?家長處於社會教育風氣的壓力,砸鍋賣鐵也得供孩子上學,怕以後挨孩子落埋怨!其實即使考上了大學又如何?能分配工作嗎?農民工裡有多少大學生,乾的還是奴隸的活,工資特別低,月工資不到兩千元!等到三十多歲了,連唸書的本錢也沒掙回來,還要娶媳婦,哪來錢呢?只好打光棍這;女的要幾十萬彩禮還父母的培養之恩,但她們又誰能娶的起?這種陋習,一代傳一代,中國人以後無兵可徵!保家衛國,純屬扯蛋!


我心中只有你75525356


真正的教育懲罰不隨意打罵,是賞罰分明。懲和罰不能是教師個人行為,應該有教育系統給一個明確的標準個具體的規定。比如孩子考試不合格,不完成學業不能准許畢業。再就是對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提出具體規定:作業完不成該如何懲罰,有誰懲罰?學生遲到,該怎麼懲罰,有誰懲罰?學生上課走神不能專心聽講該怎麼懲罰,有誰來懲罰?學生罵人,打架鬥毆,隨意欺負他人等怎麼懲罰,有誰懲罰?擾亂課堂秩序怎麼懲罰,有誰懲罰?等等謝謝具體的問題做一具體規定,這樣老師有法可依,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師生矛盾,減少外界對教育的干擾。讓老師更安心教學,更關注對孩子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與引導,讓教育系統變得和諧起來,減少校鬧現象。


007靈魂擺渡人


坦白講過於嚴厲效果並不好。魯迅先生說過,恐嚇和恫嚇不是戰鬥。同樣,責罵和體罰也不是教育。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不喜歡對自己狠兇的人。管教未成年人攻心為上。瞭解他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是吃軟還是吃硬,喜歡講理還是喜歡講情。和理性的學生講理,和感謝的學生講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般會有效果。教育是漫長的過程,就像磨刀,要慢慢磨,細細磨,還要懂磨刀的技巧。有技巧有耐心,才能搞定學生。當然,教育不是萬能的,實在教育不好,你就要接受現實,接納他的不完美。一個孩子不愛學習,調皮搗蛋,不意味著他一生都一事無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