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有哪些派別?中國近現代史書法有哪些派別?

小週四哥


書法史是特別漫長的,無法用幾個流派就能歸納的,因為每個階段都有其特點。從書法誕生以來,整體來說按照時間可分為:

1.秦之前。這個階段可以說是萌芽,從最早的符號到商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

2.漢朝至南北朝時期是求法度,追神韻。其中漢隸恢弘,魏碑清勁,晉人尚韻,北碑南帖

3.隋唐下至五代崇規矩,重法度。其中唐楷達到巔峰,主要為楷書四大家。草書也達到最高水平,有孫賀張懷。

4.宋至明中期是尚意境,宣情懷。其中有宋四家,徽宗瘦金書,趙孟頫,明初代表祝允明,文徵明以及館閣體等

5.明中至清是抒性情,揚法理。主要分為浪漫派如徐渭,傅山等。帖學派如董其昌,劉墉等。碑學派如金農,鄧石如等。

當代書壇大抵有五種流派並存:帖派、碑派、碑帖融合派、現代書法、後現代派。


梟鴻塵


中國書法史的派別,首先得從書法各體的演變理清脈胳,上古時期結繩為記,後來人們在生活記錄一些自然現象,表現勞動,歌舞等形態而刻畫在岩石上的巖畫,而產生文字雛形,殷商時期占卜,記事,祭祀刻於龜甲,獸骨出現的甲骨文。以及春秋戰國隨著青銅技術成熟鑄在青銅器皿上的金文,亦稱大篆,秦統一六國文字,是為小篆,漢朝簡化篆書而產生隸書,魏晉南北朝楷書出現的時候行書草書也差不多同時流行,書體的演變是以方便書寫記事而產生,書法表現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理念,漢人書法尚勢,晉人書法尚韻,唐人書法尚法,宋人書法尚意,明清書法尚態的書風。中國書法史大體分為碑派,帖派,地分南北,書法亦有南北之分。北方碑派為以漢魏書法為代表,以雄強,豪邁,大刀闊斧的形式表現,大都是刻碑石摩巖上的文字。南方帖派從晉人始,隨著造紙術的提高,書寫基本在紙上進行,是為帖派。以雅逸,婉轉,不激不厲的中庸之道為主。中國近現代書法有傳統派,後來受日本人影響的現代派和後現代派。不論那種派別,最終還是不同環境和地域,文化差異,審美的產物,最終目的還是要發展中國書法。





黃石書畫


常用的行、楷書體,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


藝凡畫室金旺


流派很多,不同書體有不同的書家代表,常見及常用的行、楷書體,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


蕭陌學長


古代晉朝王羲之,王獻之,王珣以行,草書見長,鍾繇以楷書見長。唐宋時期張旭,懷素以草書見長。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以楷書見長。蘇軾,米芾,以行書見長。元朝趙孟頫博採眾家之長。鮮于樞檀長草書。明朝文微明,祝允明行草。董其昌博採眾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