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成规模的煤层为啥都带倾角?

用户8676284566664


地球上的石化燃料都是地热能“置变”来的,地热能如果不能完全释放到地球表面,它肯定会以一种能储存起来,地热能把含有碳的岩石和含有氢化合物(水)高温高压,经过化学置变得到煤、石油、等石化燃料。它们的温度压力不同,从而得到不同的性质的物质。那么多的巨量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靠生物来转变是无法达到这个量的,严重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了。

为什么煤层中有植物状的煤!那是在没有形成煤之前,就有了石化状植物形状,石化状态的植物被煤同化了,就像现在看到的硅化木已经不含有碳了,都被石头同化了(煤矸石就是还没有被完全同化的结果,再经过漫长的时间就会和煤一样的性质了)。所以煤和植物形状的煤,两个是不同时期的产物,它们的时间相隔都是以千万年上亿年来算的。

植物形状的煤让科学家误解了煤是植物变的,一错再错,再相关问题上解释的疑问越来越多。造成现在还不能对煤、石油等石化燃料形成机制有个确切的定论。

那些推测是生物转变煤、石油等科学家们,有些地方的煤层厚度都达到惊人的900米了,硬说是植物变的,我是无法理解,你们认为呢!


闪电的秘密


地球上的煤炭是由远古时期的植物形成的。煤炭的形成是经过了非常漫长的时间的。地球历史上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煤炭形成时期,一个是距今3.55亿年到2.95亿年前的石炭纪,一个是距今2.95亿年到2.5亿年前的二叠纪。

图示:石炭纪的植物

在石炭纪时期,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那时候地球上的陆地几乎全部由森林覆盖着,在数千万年的时间里,树木的枯枝树干等植物残骸堆积到一起,然后又在地壳运动作用下被埋藏到了地下。这些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化学和物理作用形成了煤炭。远古时期形成煤炭的植物各种各样,我们只知道煤层是由远古植物残骸形成的,无法知道这些树木有多高。树木不论有多高,都可以形成煤炭的。

图示:煤炭的形成

煤层的形态和厚度的变化是受很多地质因素影响的。我们发现煤层大多是有一个倾角的。这是因为煤层在形成后会受到地质运动的影响,如地壳受到挤压形成褶皱、断裂、岩浆入侵等等都会让煤层发生变化形成倾角。

关于这个问题,朋友们有什么补充的呢?


兔斯基聊科学


1、树木变成煤,只是个传说,好像还没人论证过其真实性。

别说9米高的煤层,有的地方煤层高达200米,900米都是,煤层这么厚,需要多厚的树木沉淀下来?所以,树木变成煤,动物变成石油,可能只是个传说。并且什么变成火山呢?

2、地壳不断在运动,地壳里面会储存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的积聚,会形成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就如煤、石油、天然气、甚至可燃冰等。反正能量多了就储存吧,就如人体一样,会储存能量,包括蛋白质脂肪糖元等。

3、如果排除树木变成煤的传说,那么煤层什么形状也就都有可能了。


皇家师爷


什么叫做煤?煤就是由碳、氢、氧、氮、硫、磷等等主要六种元素,经过漫长时间才变成的复杂化学物,尤其是富含碳、氢两种元素。目前,煤及煤的形成的主流学说是由植物经过亿万年以上,于地壳运动过程中,在高温高压的地下环境下发生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反应而慢慢变成的。因为地壳在不断运动,所以成规模的煤层可能就会带有倾角了,由此也可以说煤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在特定条件下,无数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还有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物,其含有多种高分子化合物,以及矿物质,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煤了。

主流学说认为,煤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泥炭化阶段主要是生物化学过程,即细菌等微生物分解的复杂阶段。煤化阶段是物理化学过程,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泥炭化阶段的物质产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阶段。

具体点说,泥炭化阶段:在泥炭沼泽、湖泊、浅海中的大量植物遗骸被微生物不断分解、化合和聚积,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化学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后,那些高等植物就形成了泥炭;低等植物就变成了腐泥,所以说成煤的第一阶段也可称为腐泥化阶段,或者是泥炭化阶段。

在漫长岁月中,泥炭化阶段的物质因为地壳运动而下沉,从而进入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泥炭层物质进入压实、失水、肢体老化、硬结等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会发生很多种化学反应,比如脱水、脱羧、脱甲烷、脱氧和缩聚等等,从而使得泥炭化阶段物质形成各种各样的煤。

又因为地壳时时刻刻都在运动,煤层就会跟着运动,比如上升或者下沉,越是规模大的煤层,其上升或者下沉的现象就会越明显,从而就使得煤层带有倾角了。

此外,关于煤的形成还有别的学说,比如说煤是不同时期撞击地球的小天体带来的。但天外带来煤层的学说貌似没有足够的理论和证据支撑,倒是石油是天外带来的假设学说有更多的可信度。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0111709825225589"} --}

剑动天下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只是九牛一毛,现在对于地球的成因是一种荒诞的澺测,许多科学的理论都是用假设来证明假设,什么煤是植物变的,石油是动物的尸体变成的,那么天然气又是什么变成的?

九米厚的煤层,方园几公里那需要多少植物?而且还没有杂质,如果当年有动物应该就有动物的化石,但奇怪的是煤中根本没有动物的化石。

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成分很相近,所以在地球冷却时应当是同一种物质,一些成了固体、一些成了气体,一些成了液体。

有人从煤炭中发现植物的痕迹,就认为煤都是植物变成的,大概浅层的煤炭有这种形成的可能,但浩大的煤田绝不可能是植物变成的,将来的科学研究一定会推翻这些谬论。


泰山124453211


形成煤的树木,不一定是很高的树木,但是树木的量要大,堆积的量少煤层就薄,如树木量多可能煤层就要厚些。树木在有条件形成煤的地方,被埋在地了地下,几千万年、一二亿年或更长时间,逐步从树木炭化,形成了煤或石墨。几亿年前地球的森林树木极多,可是能把树木生成煤炭、石墨的地理条件并不多,所以地球上能被人类利用的煤炭、石墨资源也不多资源有限。


大头狼60935581


煤不是树变的。

九米厚的煤层,还算厚。

抚顺煤矿的煤层多厚,要是树变的,是什么力把树堆起来的?

如果是树变的,煤块应该有年轮,煤块的纹怎么是直的?

纯胡说八道。


qSy112233864喜乐孩子


形成煤是一种偶然,一棵大树也许成不了煤,一根小树枝可能形成煤,煤肯定是植物形成的。

形成煤的植物体必须在短时埋在水下或土下,同时必与氧气隔离,否则会被氧化掉,泡在水里或埋在泥里就会长时保存并慢慢碳化例如乌木,没埋在水下就会氧化:如农村埋人的棺材,几十年后就没了。

埋在水或土下的,由长时间地质运动,这些被埋的植物卷入地壳里,被地壳高温熔化,地下高温熔液中乱流,当同一温度的情况下,由于物质不一样,熔点一不样,大家知道碳熔点3000度,当此时熔液温度低于3000度时。碳就凝固了,而其他的就流走了,如果此温度长时间变化不大,该处煤层就厚。如果该地温度变快。煤层就薄,后来由于地质有的被推向地面,有的埋得很深,长时处于高温高压的煤是最好的。无烟,燃烧质高,在采煤时里面的瓦斯气(天然气)就是树油脂被高蒸发所产生的。其它矿石也这样形成的!

本人才疏学浅,不对之处莫见笑


手机用户6696965000


煤是海洋中碳物质的沉积物,海沟里的煤肯定沉积的厚度大,就和我们在大锅里沉淀 淀粉时的情形是一个道理,河流的入海口难免有泥沙流入海洋,所形成的沉积岩叫做煤矸石,煤矸石就是泥沙和碳的混合物,煤矸石结构由毫米级别厚度一层的薄片叠加在一起的岩层


地球皮匠理一备


是洪水将植物冲进大沟,越来越多,然后堵塞了,是厚厚的泥和石头压埋,之后是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