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曹操8萬人大敗袁紹50萬大軍,全靠這個無數人命換來的藏兵洞

曹操是著名狡猾的人。

定都許昌之後,因許昌一馬平川無法藏兵,曹操甚是焦急。有一謀士叫做許嘉,秘密建議挖一條地下通道,以便藏兵。

曹操大喜,將許嘉砍了頭。召令工匠,便在許昌城下動工,挖了一條地道,長四十五里,直通城外,其間更配置多處暗室,裝飾一如行宮,以機關開合。工匠們日夜在工地裡勞作,都不準回家。等地道挖完,曹操命將所有知情的軍士、工匠集中,一齊砍了頭顱。

因此,許昌城下的地道,開口何處,出口何處,中間有何入口,暗室位於何處,機關如何開啟,世上只有曹操一人知道。

有一入口,就在丞相府曹操本人臥室複壁之中。曹操夜入臥室,必攜侍寢之人入地道,隨意徜徉,興起則覓一行宮,與妃嬪顛鸞倒鳳。

小說:曹操8萬人大敗袁紹50萬大軍,全靠這個無數人命換來的藏兵洞

那行宮之中,往往裝飾著夜明之珠、紫金之鏡,雕龍繪鳳,明媚非常。共有十八處行宮,每處各有一香豔的名字,而其中裝置,則必取高麗、夫餘、挹婁、沃沮、辰韓、倭奴、烏丸、骨都、鮮卑、匈奴、龜茲、于寘、康居、烏孫、疏勒、月氏、鄯善、車師十八國之物,風土人情,細緻繪於屏風之中,以當臥遊。妃嬪們自然曲意承歡,無所不用其極,曹操則自覺安全,始能盡興。然而,可惜了那些婉麗嬌美的少女,曹操每攜一人,於十八夜,行盡那十八處行宮,則必殺之,已絕後患;在那侍寢的妃嬪,還以為自己忽而得寵,豔壓後宮了也說不定。

以曹操的意見,在這地下的歡喜地裡,他可以享盡人世的榮耀,因無人可以知曉他的秘密世界。平生第一次,他可以安心地睡覺。

然而,有一個人卻給他帶來了極大的煩惱。此人是袁紹。在兩人年輕的時候,他們是一起幹過許多風流勾當的,比如放火於新婚的人家,乘全家人忙於救火之時,這兩人便溜進新房,裝作新郎,強行上弓。當然,曹操是看不起袁紹的,袁紹不過一個公子哥兒,行事每每膽小,瞻前顧後,做決定的,永遠是曹操。但是袁紹的勢力很大——四世三公嘛,世人總是慕虛榮的。

袁紹不滿曹操挾持了天子,終於興兵來到許昌,將許昌團團圍住。

小說:曹操8萬人大敗袁紹50萬大軍,全靠這個無數人命換來的藏兵洞

曹操再無心思與那妃嬪們行樂。救命要緊。

謀士們平日運籌帷幄,口若懸河,但此時四面被圍,也就鴉雀無聲了。曹操本想保護自己的秘密行宮,但是形勢緊急,也就顧不上了。於是,他命軍將帶領士兵,深夜秘密穿過地道,到了城外,出其不意,放了一夜的大火,又悄無聲息地退回地道。

袁紹心驚膽戰,以為是曹操方面派兵來偷襲。可是一夜混亂之後,第二天問明情況,許昌城一夜安靜,連個燈火都沒見。大家以為這火,還是自家人不小心燒起來的,可惜了那麼多軍士,無辜死於火燭之災。

到了第二夜,袁紹方面加強了對前方的巡邏,但仍然不顧忌後方。既然已經將許昌城四面圍住,他們也就不會顧忌後方了,他們以為曹操要出兵,只能從四個城門呢。但是,在許昌城一夜安靜、燈火皆無之中,袁紹的大營,又一次燒了起來。

袁紹膽寒了,立刻宣佈退兵,退到官渡紮營。袁紹的將兵,此時也都疑神疑鬼,曹操的內線,更在其間煽風點火,作弄得整個袁紹的軍隊人心惶惶。袁紹派人到許昌城附近打探消息,結果探子回來報告,說許昌城內外,兵士絡繹不絕地進出,從早晨一直到黃昏,都沒有停歇,或許都有百萬之人。袁紹不信,次日自己來窺探,果然見軍容嚴整的隊伍,川流不息地進城。他看了一日,看得靈魂出竅。

自然,這是曹操故弄玄虛,令自家屈屈八九萬的部隊,圍繞著地道,連綿不息地行軍,只為迷惑敵人。

小說:曹操8萬人大敗袁紹50萬大軍,全靠這個無數人命換來的藏兵洞

袁紹從來沒有改變過,他仍然是那個風光的公子哥兒,膽子小的出奇。袁紹的恐懼傳染到他的軍隊。於是,當曹操打探清楚,帶著部隊向官渡衝過來時,袁紹自己一個人先跑過河,落荒而逃了。跟在他後面搶著渡河的,成千上萬,不是溺死,便是被踩死。曹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將袁紹滅了。

他的聲勢達到了頂峰。

世人後來到知道了他的藏兵洞,以為那是他神機妙算,用兵如神。至於那地道之中隱藏的所在,那遠離塵囂的地下行宮,卻被他永遠藏在了歷史深處。

但是傳這故事的人,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許昌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