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病毒30幾億年前就誕生了,地球上發生幾次生物大滅絕,而病毒則巋然不動。其起源、演化以及對生存環境的要求,現代科學尚不很清楚。

自然界的生物都是在不斷進化中求得生存,病毒與人類相伴相生也有數百萬年,形成了“人”與“病毒”相對固定和諧的各自生活圈。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然而社會大發展,過度“文明生活”的部分人群卻超越“人屬”的生活圈子,肆意侵犯病毒群體生存的世界,迫使它們脫離宿主(如蝙蝠等),可能遷徙到某種家養的半野生動物身上,生存環境的改變的壓力促使某類冠狀病毒進化出了突破人體細胞膜的“鑰匙”,形成能夠感染人的“新型冠狀病毒”。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因此,這次大疫情,我們不能責怪“新型冠狀病毒這個微小生物體”,應該對現代某些生活模式與自然關係的失衡,進行深刻的思考。

哲學反思

1、當代科學已經進入太空探索、衛星導航、人臉識別,基因編程、機器人手術時代,為何對如此簡單的“微生物分子”病毒(缺乏正常的細胞形態),從宿主到人傳播的全鏈條以及致病機理,有許多不清楚、不瞭解、不確定?

我們應該反思,對生命起源與運行本質的研究,我們的指導思想是否恰當?

是否應該從達爾文進化論的角度來審視病毒與人體生存環境的關係?

2、此次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研究似乎確定傳染來源於“野味”蝙蝠,是否有中間宿主仍不清楚,但是人類捕食“野味”這麼多年,為何今年發生了感染人的現象?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從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到17年後的新型肺炎,為何兩次如此相似的傳染病的發生、流行都發生在南方的冬季?既然兩種病毒都屬於“冠狀病毒”類,那麼感染過SARS痊癒後的人群,是否不會再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

3、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其實並不缺乏營養。在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壓猛增的社會背景下,為何繼續鼓勵一部分人為了致富將許多種野生動物馴養成食用的家養動物,促進了人們品嚐野味的慾望。

少數人懷著獵奇的心態去尋求五花八門的野味,彷彿要吃遍“動物世界”一樣。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只能說明中國不同地區的文化中,的確有些不健康的陋習需要修正!

每個人都應反躬自省——你學會吃飯了嗎?你的能量進入與排出是否符合平衡對稱的自然法則?

4、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我們的身體進化出“節儉基因”以應對經常會發生的食物不足——飢餓。

然而,好日子來得太快了,美食太豐富了,我們的身體還無法快速進化出排除營養過剩的“反腐敗基因”,於是,人們毫無節制地暴飲暴食,肥胖率日漸增高,而 肥胖實際上是慢性食物中毒的結果,誘發了眾多糖尿病等慢性疾患的發生。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舌尖上的中國”的走紅,是否反映了某種社會現象?對中國餐飲文化的過度炫耀是否會產生誤導?

一般老百姓的飯菜真的需要那麼複雜的烹調技術嗎?清淡樸素地吃飯,才是迴歸簡樸、迴歸自然的健康生活!

對防控救治建言

1、在全社會參入的防控戰役中,全國一盤棋,醫患同位、時空一體、知己知彼,方能事半功倍。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高科技與儀器只能是工具,不能代替專科醫護人員的經驗、奉獻精神與智慧。

運用運籌學、系統論、進化論思想,思考當前的防控系統,或許能更確切的瞭解現象背後的真實世界,普通的民眾沒有必要如此恐慌,過度恐慌不安也導致心-身紊亂性疾病。

2、最早認為新型肺炎的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我們戴上口罩隔離呼吸道就能阻斷病毒。既然是一個從海鮮市場野味中吃出來的傳染病,難道僅僅是一個呼吸道傳染病嗎?

果不其然,新的證據提示新型肺炎患者腸道分泌物和糞便中分離出病毒核酸,表明2019-nCOV有糞-口-手接觸傳播的風險。歸根結底,仍然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那句“病從口入”!

3、多少人期盼儘快研製出有效藥物和疫苗!!現實是疫情動態變化時空拐點以“天”或“周”展現,

有效藥物與疫苗從研製成功—生產到臨床應用、接種,必須以“月”或“年”度量,註定這是遠水不解近渴的美景期待。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strong>“隔離”是阻斷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4、遺傳與免疫是支配醫學的兩個基本法則,對初次侵犯人體的病原,

不同人體之間會發生激烈程度差異很大的抗原抗體反應,過大的應激反應可能致命(如青黴素過敏者)。

需要區別罹患病人的臨床表現,哪些是疾病的直接表現?哪些是身體的防禦反應?目前臨床採用的治療方法,哪些方面有利於宿主?哪些有利於病原體?哪些有利於雙方?

辯證地思考這些問題將有助於我們贏取這場戰疫!

經過百萬年的進化,人體具有強大的自組織、自修復、自平衡的能力,任何的治療不能忽視、干擾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

5、我們的眼裡不能只有病毒,人體的免疫系統同樣在和病毒不斷鬥爭中進化、不斷增強防禦能力。

這場“戰疫”目前已進入白熱化,缺乏特效的治療藥物,敵我雙方孰強孰弱?救治成功既需要醫生與現代科技結合的支撐,更依靠個體自我健康狀況、免疫修復能力的強弱。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每個人都是易感人群,其中大部分人的臨床症狀輕微,簡單支持治療短期能痊癒。

證明大部分人具有快速產生新病毒免疫抗體的能力,能否將痊癒後的部分青年人含有抗體的血清分離出來,輸給重症患者?

6、新型肺炎發生僅一個多月,中國研究者就有幾十篇SCI論文發表,這也證明了中國的科研實力。

新型肺炎的防治是個龐大的社會醫學、系統醫學工程,需要醫生、科學家現場調查實際的數據,不能為了論文而發表論文耗費救治病人的最佳時間。

還要警惕以西方醫學論文為主導的科學研究結果,可能會增加更多不確定性問題,甚至誤導。

一切要立足於現實,立足於國情、病情,應注意甄別科學研究結果與現實情況的關係,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總結出適時、適地、適人的動態防控策略,個體化治療原則。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目前,中國最需要的是如鍾南山院士等專家那樣,把論文寫在心憂民生、擔當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寫在中國大地上。

以中國人的群體思維優勢,總結出簡單、高效、便宜、符合實際的防控策略。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救治體系,這樣的論文發表與推廣,自然對世界做出貢獻。

7、建議從中醫經典中尋找中醫中藥的有效方法。

中醫“扶正驅邪、陰陽平衡、辨證論治”的思想應當加大力度研究,不論單方或複方中藥,先驗證其能否改善病人臨床症狀,增強病人的免疫功能。

秉持這一思路,在遵守科學的隔離制度的基礎上,能否專門開闢一箇中醫或者中西醫結合的醫療病區,收治輕型病人?

進一步推想,對佔比率最高的輕症病人能否建立“快樂病房”,營造一個音樂醫療環境。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新型肺炎病房顯示的畫面,多是充滿了恐懼、沉悶、壓抑的氣氛,網上還到處傳播一些無可奈何、悲觀消極的負面情緒。

表達正能量的良好心態就是一劑良藥,顯然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活力。

筆者建議,為輕度的病患群體單獨安排一個病區,病區內播放輕音樂或者有趣味的電視節目,在病區內的牆上張貼詩歌、花卉的圖畫,適當增加歡樂的氣氛,給病體一個自愈的機會與環境,也能減輕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

8、令人揪心的是對湖北重症病人的救治如何減少死亡率。

重症病人的救治涉及的問題很多,如不同年齡、不同的健康情況,有無基礎疾病,救治條件、醫生技術能力、整體思維評價、治療是否適度等。

病人情況千差萬別,醫療隊來自於全國多個醫院,且病情不斷髮生動態變化,救治方法難以統一標準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隨著精兵強將彙集湖北,系統組織領導能力增強,醫療環境優化,臨床經驗提高,多學科醫生交流形成共識,救治死亡率預計能快速下降。

<strong>●醫學一定程度上也是歷史學 ●

一個物種或者一種疾病的進化史,現代的科學實驗很難揭示其時空全貌。

面對新型肺炎這樣的大事件,應該有人從大歷史、大時空角度,針對既往世界範圍的病毒性傳染病,應用人工智能形成數據庫,進行大數據分析,融匯貫通,發現規律,或許能開啟意想不到的智慧。

多難興邦。中華民族經過了5000多年的風雨,在數不清的挫折之下,形成不畏艱險、改造世界的英雄氣概。

患難知真情,有多少無私奉獻的醫生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之託,聽從國家召喚,奔赴疫情一線去戰鬥。

面對“新冠病毒”肆虐,國康醫院秦泗河院長的12點思考與建言

身在後方,心在前線,每每看到一個個感人的鏡頭,往往感動不已,無法不思考,迫使我寫出來傳播給朋友們。

縱然是不恰當的思考建言,體現的也是一個老醫學工作者為國、為民的憂思情懷,請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