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中雲:“指揮部”前移一線,築牢疫情防控堡壘

膠州中雲:“指揮部”前移一線,築牢疫情防控堡壘

“姜書記,您又來了啊!”2月6日凌晨1點,青島膠州市中雲街道站東居委會的值班人員賈寧遠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向自己走來,他知道姜衍海每晚都會選擇幾個值班站點檢查一下工作落實情況。

“關鍵時期可馬虎不得,一是來看看大家,二是看看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中雲街道疫情防控總指揮姜衍海坦言,中雲街道地處膠州老城區,老舊小區、企業、商超數量眾多,人員流動大、成分複雜,膠州火車站每天出入站的旅客在1000人次以上,這對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大家注意自身安全和防護,工作中有什麼困難儘管提。”

1月22日,膠州中雲街道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第一時間出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實施方案》等7個文件,開通了24小時心理諮詢熱線,形成精確而又有序的“三套三級四套”防控體系。姜衍海則經常帶“指揮部”前移至一線,現場調度辦公,為疫情防控構築一個個“堡壘”。

“用活用好‘一圖四臺賬’,才能織密疫情防控網。”1月29日晚8點,姜衍海在會上要求各村居依託前期大排查數據,第二天就要繪製好“作戰圖”,建立起各村、居人員構成臺賬,卡口設置臺賬,企業人員登記臺賬和火車站卡口臺賬。“各村、居要掛圖作戰,利用好臺賬進行人員的摸排,切實做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胶州中云:“指挥部”前移一线,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從1月29日晚10點到1月30日凌晨3點,轄區內老舊小區較多的15個村、居都留下了姜衍海的足跡。從繪製平面圖到建立各臺賬,每一個工作環節都仔細詢問,現場協調解決村居遇到的問題。回到辦公室已近凌晨3點半,但“急性子”的姜衍海,早晨6點半就打開手機微信,查看工作群裡各村、居臺賬的完成情況,在確認全處所有村、居工作完成後,他終於鬆了一口氣,開始制定全天督查走訪的行程……

“站前社區的木材小區和匯豐小區進入主幹道都走一個路口,沒必要在兩個小區門口設崗,在路口處設一個檢查點就行。”姜衍海在摸排中發現,卡口數量太多,不僅浪費人力物力,還會導致市民進出的“關口”太多,“必須科學合理的設置檢查點,實現高速、有效運行。”

既要“外防輸入”,又要方便快捷。姜衍海帶領指揮部工作人員走遍了全處32個村居,在對150個小區、1087棟樓的1827個出入口進行細緻摸排研判後,將轄區內1827個出入口壓縮至175個卡口,實現了區域內58751戶居民管理的無縫隙覆蓋。

在對各卡口的督查走訪中姜衍海發現,卡口值守制度尚不規範、值守力量相對薄弱。1月31日晚,他根據卡口工作中必須要有和必須要做的事情,制定出指導各卡口規範開展工作的“九九口訣”下發至全部175個卡口,將全處300名機關幹部全部下沉一線,充實起各村、居卡口力量。

胶州中云:“指挥部”前移一线,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同時,膠州市中雲街道廣泛發動基層黨員、社會志願者力量,先後3批次派駐的110名突擊隊員,對全處各卡口、火車站等重要節點實行了封閉式管理,扎牢“外防輸入”的籬笆,築起疫情防控“防火牆”。

2月4日,姜衍海在對火車站的巡查中,發現出站口出現了旅客因等待測溫而短暫聚集的現象。原來,為了更好地排查來往人員情況,隊員們在膠州火車站出站口設置了三道流程:檢驗身份、登記、測量體溫,每一位旅客出站前都會放慢出站的腳步接受檢測,特別是碰上大流量人群時,偶爾會出現人群聚集的現象。

“把火車站出站口全部圍起來,改裝成一個大的箱式房!”在經過實地調研後,姜衍海決定對原有出站口電路進行改造,將出站口長廊用保溫層封閉,同時增加取暖設備,將原來寒冷的出站長廊升級成溫暖的測溫長廊。

姜衍海指示現場突擊隊隊長,要協助技術人員現場辦公,聯繫材料供應商、緊急調運設備、電路升級改造、增加取暖設備……僅用10個小時,原來寒冷的出站長廊變成了溫暖的測溫長廊。兩臺靈敏的紅外自動測溫儀,在距離旅客2米時就可完成體溫測量,不僅提高了測溫的效率、縮短了旅客等待時間,而且避免了隊員與旅客的密切接觸,減少了感染的風險。

“落實屬地責任,細化網格管理,堅決做到不漏村、不漏戶、不漏人,防止病源輸入。”姜衍海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做好村莊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為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穿好“防護衣”。

半島記者 黃超 通訊員 王凱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