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智”成城,AI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為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企業眾“智”成城,紛紛吹響AI戰“疫”號角,不斷加入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以全力以赴的姿態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CT+AI提升新冠肺炎診斷效率


AI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T影像的智能化診斷方面正在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疫區醫療資源緊缺狀況起到緩解。為全力應對疫情,各方正在合作開展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工智能CT影像診斷的科研工作。


由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依圖醫療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CT影像評價系統已經於1月28日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正式上線。該系統採用創新的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術,為臨床專家提供基於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狀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療效評價等服務,更為高效、準確地為臨床醫生提供決策依據。


眾“智”成城,AI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上海公共衛生中心醫生正在使用依圖醫療“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評價系統”進行精準診斷


“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通過從新冠肺炎患者 CT 片中提取定量參數,可對肺炎嚴重程度進行自動量化評估。醫生對一個病例進行常規手動量化評估需要 5-6 個小時,利用 AI 系統只需要幾分鐘,極大地提升了診斷效率。


日前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呼籲,用CT診斷填補核酸檢測試劑盒無法到達的真空。而通過CT+AI的方式,可以協助加速基層醫療機構辨別感染者,為快速隔離、診斷、治療爭取時間。


據瞭解,“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已在上海市確診患者定點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線應用併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在新冠肺炎重點收治的武漢協和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中南醫院等發揮作用。


AI模型加速找到病毒人傳人變異點


人工智能在計算能力上的優勢,在這次的疫情面前有了更好的發揮。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其擁有的深蘭科學院組建了一隻跨學科的精銳科研小組——新型冠狀病毒特攻隊。這個小組從基因入手,用AI技術分析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與原SARS 相應蛋白序列人傳人的變異位點,致力於為今後精準靶位藥物篩選提供數據支持。


此外,深蘭科學院近日還開發成功了一套獨特的AI算法,成功將病毒基因全序列對比的時間從半小時縮減到3分鐘。而蛋白序列的對比時間更是縮減到秒級,比如SARS和新冠病毒(2019-nCov)的S蛋白對比只需3秒鐘。結論是兩者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為71.88%,最長相同序列分別位於兩者的926和944位點,長度為111。


眾“智”成城,AI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該科研成果的意義在於,基因和病毒學家可以據此進開展廣泛的基因對比,從而確定病毒的族譜關係和進化路徑,為後續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依據。


目前,深蘭科技決定向全社會開放這項功能,任何科學工作者只要提出申請,可根據提供病毒基因序列或者序列片段就可以快速獲得對比結果和族譜關係圖和深蘭獨創的“病毒序列的功能性對比”。深蘭科學院利用此獨特的AI算法和非線性動力學混沌可視化理論,正在進一步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蛋白靶標,儘快找到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篩選。


智能機器人 24小時“在崗值班”


疫情當前,智能機器人可有效輔助醫務人員完成部分危險工作,減少醫務人員不必要的交叉感染,緩解人力緊張情況。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迎來了“新員工”,它們天生不怕病毒且有超強的記憶力,能夠迅速準確地完成物資配送、消毒等工作。


做好消毒,是贏得抗“疫”的重要一環。鈦米智能消毒機器人正在武漢中心醫院等疫情中心的隔離病房、ICU、發熱門診等場景,進行7*24小時不間斷“值班”。這些機器人不僅能識別環境內的物品進行自主避障,還可以根據空間計算消毒時間,360°無死角消毒。


眾“智”成城,AI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2月3日,達闥科技攜手上海移動將首批捐贈的5G雲端醫護助理機器人、5G雲端消毒清潔機器人、5G雲端送藥服務機器人和5G測溫巡查機器人緊急發往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在上海移動快速、靈活、安全的5G網絡的支持下,可幫助醫護人員執行導診、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有效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基於多傳感器融合的建圖、導航、避障技術,這些雲端智能機器人可以輔助醫務人員送藥送餐,例如醫生髮送指令說“去201病房”,機器人就會走到201病房門口,叫病人開門取物。

眾“智”成城,AI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眾“智”成城,AI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醫院導診臺通常人流量大、比較擁擠,將智能機器人預先設置好,它們就可以承擔部分答疑解惑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實時更新的海量信息儲備。儲存在雲端的專業知識庫採用1+X的架構,既有醫療行業通用知識,也有這個醫院自己的醫護內容和服務信息,通過雲端大腦的人工智能AI和遠程人工增強HA,導診更準確、更快捷、更安全。


同樣是科技公司的小i機器人則利用自身AI技術和服務為抗“疫”獻“智”。小i機器人通過為第三方服務平臺提供免費的疫情智能問答接口,讓更多人無償調用智能問答技術和及時更新的數據。同時,它還梳理已發佈的權威疫情防控知識信息,放入Bot開放平臺的知識庫中,並安排專人跟進、分析整理衛健委等權威機構發佈的信息,及時更新疫情防控知識庫。


作為上海徐彙區的人工智能代表企業,雲知聲(上海)於2月4日正式在虹梅街道率先上線“疫情防控機器人”,可提供整體自動快捷呼出、全程錄音備查、自動高精確度轉寫以及自動彙總電話撥打報告,對於重點防控對象還可實現自動標記,排查效率較人工提升數百倍。

眾“智”成城,AI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眾“智”成城,AI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基於雲知聲業界領先的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技術,“疫情防控機器人”具備批量一對一電話呼叫的能力,可定向發起撥入社區居民電話,通過多輪對話的方式,自動採集與確認居民疫情相關信息,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近期活動區域、接觸人群、近期症狀等,並自動生成反饋統計結果。避免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排查的感染風險,大幅縮減排查時間,提升防控效率。


目前雲知聲技術團隊正積極與徐彙區政府保持溝通、配合,以儘早實現產品在全區的部署。


AI與紅外結合測溫系統 應對返程高峰


為了做好返程高峰及重點區域疫情防控,曠視科技研發出一套“發熱及潛在被感染對象識別、追蹤與分析系統”,命名為“明驥”。


一個可見光攝像頭,一個紅外攝像頭,就組成了基本的識別設備。可見光攝像頭與人工智能算法用來識別人體,紅外攝像頭則對特定的點識別溫度,這就成為了最簡單的發熱人員篩查系統。與此同時,體溫結果會通過顯示屏反饋給工作人員,如果經過的人體溫超過37度2就會被標記,同時觸發警報聲。

眾“智”成城,AI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眾“智”成城,AI築牢科技戰“疫”安全網

針對排隊、聚集所帶來的風險問題,該系統可以在非主動接觸的情況下,高效識別、篩查、分析高溫人員,大眾無需摘下防護,公共空間的安全性和檢測效率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據瞭解,曠視針對人臉口罩佩戴進行了專項優化,識別溫度區域更精確,產品的精度偏差小於±0.3 度。“明驥”可支持大於3米的非接觸遠距離測溫,智能疑似高熱報警達到1秒15人,大流量通道可由一人完成管控;一臺機器可以部署16個通道,基本保證一個地鐵口的管控。


據瞭解,“明驥”系統對人臉口罩佩戴進行了專項優化。“過去採用的人臉識別技術,主要依靠面部36個關鍵點來鎖定一個人。針對此次疫情,曠視對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迭代升級,做到了在佩戴口罩的情況下,也能精準鎖定。同時,通過人臉、人體、衣著特徵的綜合識別,減輕了由於公眾口罩出行給‘純人臉識別’帶來的不便。


目前,該系統已於2月4日在北京海淀區政府服務大廳和牡丹園地鐵站正式運行。曠視將持續調動自身的研發力量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更多 AI 產品,為這場全國疫情防控戰貢獻科技力量。


疫情動態牽動著國人的心,在全民抗“疫”的關鍵時刻,科技企業紛紛盡己之力助力各行各業跑出“上海速度”,跑出“中國速度”。這一次,技術的力量正在成為抗擊疫情的新驅動引擎,一起為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