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德云社匾牌下为什么书写着“曼倩遗风”四个字?

丽萍唠娱


“曼倩”是一个人名。

德云社的后台供着相声界的两个祖师爷,一个是开山立派并留下传人,使相声成为一种曲艺形式的“穷不怕”朱绍文老先生。另一个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东方朔。


东方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的人,他是由于他性格耿直,为人处世的风格在现在来说就是有点另类,因此,在朝中没有人与他为伍,汉武帝也对他始终存在着偏见,所以东方朔一生都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陪王伴驾之道,就是把他的所见所闻用讲笑话的方式说给汉武帝听,让汉武帝开心,虽然汉武帝不愿意重用他,但有事也离不开他。

其实,东方朔本来并不姓东方,而是姓张,字曼倩,后人们常用“曼倩遗风”来形容具有东方朔身上那种幽默感的人,对于高水平的相声艺术家则被称为“曼倩遗风”或者“曼倩在世”!



东方朔之所以被称为相声鼻祖,大概就是因为他身上那种荒诞又风趣、以及言辞上喜欢戏谑又幽默的风格有关吧,其实这与相声演员既要机敏伶俐、又要诙谐幽默有很多相似之处吧!

讲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有一次,汉武帝让东方朔陪同到上林苑,看见一棵树,问他:“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顺口说:“叫善哉”。汉武帝便在树上做了记号。几年之后,又见到这棵树,汉武帝在问他:“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说树叫“瞿所”。汉武帝就说:“同一棵树,怎么过了几年,名字就不一样了呢?你在骗我”。东方朔反应极快,就说:“马小的时候叫驹,长大后喂为马;牛小时候叫犊,长大了叫牛,这棵树也一样,过去叫善哉,现在叫瞿所,世上少长生死,是一成不变的吗”?汉武帝听后怒气全消!


郭德纲说,东方朔是第一个用“讲笑话”的方式谋生的人,这与德云社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德云社完全是一个自收自支的民间团体,不好好干就没有饭吃,所以,德云社的演员只好拼尽全力苦练基本功,然后好好说相声喽!

这就是德云社牌匾下写着“曼倩遗风”的原因!


于小小


东方朔,字曼倩,所谓“曼倩遗风”就是说有东方朔的那股幽默情怀。“曼倩”这两个字一点也无法与这位西汉风流人士东方朔联系在一起,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只有一种解释:字面的含义演变至今,早已面目全非了。

相声界祖师爷可追溯的真实人物也就是张三禄和朱绍文(穷不怕),把东方朔追认为“鼻祖”完全就是攀龙附凤,牵强得很。不过也正常,各行各业大抵如此。

也无非就是东方朔行事荒诞无稽、言辞诙谐幽默,又是历史赫赫有名,就有了被相声界“对号入座”。他老人家要是知道现在相声界这么乱,自己还“被鼻祖”,估计都想跑出来骂娘了,无奈千年厚土难以翻身。

德云社总店后台挂着几幅遗照,包括张文顺、侯耀文、金文声、李文山等几位曲艺界名家,也都是郭德纲一生所遇贵人。而张文顺既是贵人、亦是德云社的联合创始人。

画像排在第一位的则就是东方朔——当然只有名字、没有照片,西汉时期拍照还不流行,连手工画也没留下,教科书上的画像也仅是后人的臆想,毫无根据。

郭德纲在舞台上也多次提及,把东方朔追认为开山鼻祖是“攀大枝”,可偏偏还是在总店后台挂着东方朔“碑位”——而不是穷不怕朱绍文。主要还是彰显相声艺术的神圣,也供徒弟徒孙们瞻仰、莫忘祖训。

相声界何时开始和东方朔扯上关系,无从考证。据传民国时期,张学良曾经手书“曼倩遗风”赠送给相声第五代掌门人张寿臣,这应该是最早“官方”出面将相声艺术和东方朔“联姻”的记载了。

在往后,马三立大师说过,在拜师周德山时出现了东方朔的碑位,那时也就是东方朔开始“被鼻祖”的开始。马老在演出时用的大扇子,背后就写着“汉宫东方朔是中国笑话、相声祖师爷”。

东方朔在西汉确实有名——因为聪明幽默、又和汉武帝斗智,但似乎并没创立曲艺的意愿。鲁班因为伐木受伤发现了据齿原理而被尊为建筑行业鼻祖,又何曾想过留名青史。

曲协主席也曾题字“曼倩遗风”,德云社牌子下挂个东方朔的“名片”,在正常不过了。说白了都是为了显得正宗。


岑詮


东方朔,字曼倩,相声的祖师爷。


庆历肆年春


曼倩是东方朔的字,东方朔是相声的祖师爷。


゛工藤 兰と


相声界祖师爷是东方朔,字曼倩,德云社把东方朔当做祖师爷,曼倩遗风表示自己不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