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探寻诊疗方案背后的故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人类从来没有面对过的突发传染病,当它在武汉突然暴发时,无论从病毒还是到疾病,全球科学家都一无所知。中国各医学领域的科学家紧急行动,在病房、在实验室,从细致的观察摸索开始,逐渐丰富了对这种突发疾病的认知,推出并逐渐更新临床指导性文件,以指导各地开展科学防控和救治。日前,集合众多专家集体智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已更新至第五版,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参与专家,探寻诊疗方案制定及数次更新背后的故事。

疫情就是命令

带着紧迫任务急赴武汉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作为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两进武汉,在承担患者救治任务的同时,也承担了很多临床科研任务,主导制定了第一版诊疗方案。

2019年最后一天,曹彬赶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同当地医务人员一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开展临床救治,包括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在最初病原不明的时候,曹彬所在的国家专家组还承担着国家卫生健康委下达的一个紧迫任务,总结患者临床特征、救治经验,编写第一版疾病诊疗方案。

“12月31日当天见到患者后我们就发现,这些患者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急需将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测发现的疾病规律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曹彬及专家组成员抵达武汉后,就开始对医院收治的疑似病例进行会诊。

2020年的第一天,由曹彬执笔的第一版诊疗方案初稿紧急完成,但诊疗方案的命名,让专家们商讨了很久。最终,这个临床治疗的指导性文件最终被命名为《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版)》。“第一版诊疗方案的编写,汇集了所有最初参与患者救治专家的贡献,大家一直坚守在患者的床边,仔细地观察、归纳、整理、修改”。

鉴于当时疫情主要集中在武汉市,第一版诊疗方案写成后并未对全国下发,重点下发至武汉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月4日,受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的委托,曹彬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礼堂,针对第一版诊疗方案,对武汉市所有医疗机构的感控医生、临床骨干开展了培训。

1月23日,受科技部委派,曹彬带领一个科研小组再赴武汉,承担重症救治应急科研攻关任务,配合国家临床救治专家组,发现和验证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证明其安全性,实现临床科学救治,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我们要争取尽快拿出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研究成果,及时修订诊疗方案,第一时间转变成临床实践,以指导更多的医生进行科学的临床诊疗”。针对此前受到过度追捧的抗病毒药物克力芝,在新版诊疗方案中给出了明确的不良反应提示,就是源于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开展临床研究摸索出的经验。

疫情不等人

方案更新容不得停歇

随着对疾病临床认知越来越丰富,诊疗方案也在持续更新。第四版诊疗方案在1月27日发布后,第五版的诊疗方案在1月29日就已进入了讨论环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受邀参与到新版诊疗方案的修订工作中。“第四版刚刚发布,第五版就提上了日程,这样的更新速度让人震惊,但也从侧面说明了疫情不等人,我们的抗疫工作容不得丝毫停歇。”王贵强说。

“讨论乃至争论是贯穿始终的,看得出,每一位讨论者都在尽力而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最快速的遏制疫情,最大程度的让公众安心”。王贵强举例说,“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里的“可能”二字,专家们就讨论了很久,“无症状感染者都查到了病毒,感染病学上的传播意义就成立了,使用了‘可能’二字,主要考虑到无症状感染者造成飞沫传播的概率很低。其次,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尚不明确,初步研究提示其检出率很低。”基于以上考虑,第五版诊疗方案确定了如上表述,“避免因过度强化这一人群而引发可能的公众恐慌”。

在王贵强看来,“更细化、更精准”是整个第五版诊疗方案的最大特点。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北京、广东、湖北三地专家召开视频会议,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以及北京和武汉的感染病专家、重症专家、呼吸专家等,共同对第五版诊疗方案进行讨论。钟南山院士主持讨论,将第五版诊疗方案进行详细梳理后基本定稿。“此次疫情,全国动员、全力以赴,尤其是武汉市、湖北省的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也义无反顾。疫情不断变化,诊疗方案也需要不断更新,适应防治需求。我们希望通过诊疗方案的制订,形成可操作性的文件,指导全国抗击疫情。”王贵强说,目前疫情防控的重点仍需聚焦两大问题,一是发现和隔离感染者以降低发病率,二是及时有效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人降低病死率。

深入现场直面患者

贡献传统医药智慧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

齐文升通过在武汉实地调研,形成了中医治疗方案的雏形。在第三版诊疗方案中,首次纳入了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不深入现场,不直面患者,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说。作为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在除夕当天抵达武汉,“两天的时间,我们通过对100余例发热门诊、急诊留观及住院病人的临床实地观察,在疾病分期、不同转归以及应对策略上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第四版诊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的主要起草人,仝小林介绍,在第四版诊疗方案印发前,他还与抵达武汉的另一位专家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国医大师晁恩祥、薛伯寿,以及刘清泉、刘景源、张洪春等多位专家进行沟通,才最终确定新版的中医治疗方案。

仝小林表示,与上一版方案制定的过程类似,他们也充分听取了湖北省中医专家组的意见。“因为湖北当地专家最早接触患者,接触的病人也最多,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是不仅能在病房看到病程较长的确诊患者,对于发热门诊、急诊留观室病人及社区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有助于更全面掌握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病情演变等。”基于以上情况,新版中医治疗方案增加了对疾病全过程的分期,覆盖居家医学观察病人、发热门诊病人、急诊留观病人及住院病人。

新版中医治疗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去掉了中医繁杂的辨证过程,将初期“寒湿郁肺”、中期“疫毒闭肺”、重症期“内闭外脱”、恢复期“肺脾气虚”的不同临床表现和推荐处方甚至是推荐剂量相对应。“制定方案是希望起到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各省市可以在此框架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专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细化和完善。我们之所以具体到药量,初衷就是让那些中医功底不深,甚至基层医生操作起来都比较简明,能用、会用中医方案,把中医方案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中西医结合。”仝小林充满期待地说。

文: 健康报首席记者 刘志勇 记者 王宁 夏海波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