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关东大地震,百姓流离灾害丛生,日本是如何扛过来的?


1923年关东大地震,百姓流离灾害丛生,日本是如何扛过来的?

地震后的民众

1923年9月1日中午时分,在东京赤坂离宫,年仅22岁的裕仁摄政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日本关东地区的人们也像往常一样在家准备午饭。突然大地晃动了起来,刹那问房倒屋塌,许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砸死在屋内。

原来一场震中位于东京相模湾内,震级为里氏8.1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关东地区,东京、神奈川、干叶、琦玉、静冈、山梨、茨城等1府6县成为地震灾区。

大地震破坏了关东地区的煤气管道,由于当时日本的房屋以木结构为主,引发了熊熊大火,火势迅速在各处蔓延开来,一时间火光漫天。

东京大火持续燃烧了3天,街道、建筑大部分被烧毁。火灾中最悲惨的一幕发生在现在东京墨田区的横纲公司,当时这里是一片空地,聚集了大批无家可归的避难者,被大火袭击造成约3.8万人被烧死或窒息而死。

有人也许会问,火那么大,消防队呢?消防队并不是没有行动,而是无法行动。

由于地下自来水管道遭到破坏,根本找不到水源,消防队员无计可施。加之倒塌的房屋已将各条街道堵塞,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即便消防车进入火场后也寸步难行。

因而面对大火和面对地震一样,人们几乎束手无策,任其肆虐。大火燃烧了3天,直至可烧的烧尽,遇到肆虐的龙卷风才终于停息。

但东京和横滨已经变成一片瓦砾。

有些人逃到大火暂时没有殃及的海滩和港口,但地震造成的海啸随之而来,摧毁了所有的船舶、港口设施和近岸房屋,卷走、打碎了8 000多艘舰船,淹死了5万多人。

与此同时,地震造成的剧烈地壳运动引起山崩地裂,多处出现塌方和泥石流,造成众多人员伤亡。

1923年关东大地震,百姓流离灾害丛生,日本是如何扛过来的?

时任首相山本权兵卫

当时的山本内阁发出了一系列救灾命令,但由于音讯不通,东京陆军总部与大阪和其他地区间的通讯,全靠400只信鸽来维持。

最初的救济工作大都是当地单位及民众自发行动,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拯救了千千万万受伤难民。

处于饥饿状态的幸存者试图从池塘里和湖泊里抓鱼充饥,并排着两英里的长队,等待着每天的定量口粮。

后来35000名士兵奉命赶赴满目疮痍的首都,担负起市区巡逻、抢修通讯线路和运送粮食重任,同时兼管治安问题,整个局面才稍微改观。

东京多数市民起初被安置在露天的避难区,在各方努力下,搬进帐篷和棚屋里。其中收容了好几千离散儿童,大多数都与家人重新团聚,但也有一部分始终没有找到父母,只好把他们安置在孤儿院。

最令人难过而且棘手的是处理死者尸体。

市内每个区都设立了太平间,凡面目可辨的尸体,就先停在那里放两天待领。如若无人认领就送到火葬场集体火葬。但是满目疮痍的城市,已经连火葬燃料都没有,只好从乡下抢运来大量松木。

灾害往往与瘟疫结伴而行,地震导致了霍乱流行。为此,东京都政府一度下令戒严,禁止人们进入这座城市,防止瘟疫流行。

此举招致了部分反对的声音,当时有传言称,日本政府将放弃东京和横滨。作为首善之区和重要的城市,日本怎么可能放弃。


1923年关东大地震,百姓流离灾害丛生,日本是如何扛过来的?

关东地震惨状

为澄清事实破除谣言带来的恐惧,山本首相特地请枢密院草拟一道诏书,宣布东京和横滨将在原址重建,计划也随之制定实施。

不容忘却的是,日本灾情消息传到中国,北洋政府迅速行动,号召“广募捐款,尽数拨汇,藉资拯济,以申救灾恤邻之至意”。同时提醒百姓忘却28年前的甲午战争,不再抵制日货,以减轻日本人民负担。

北平、天津、成都等城市,成立救灾团体,演艺界筹款筹物。曾经多次访问日本的梅兰芳,破例义演。许多中学生捐出零用钱。红十字会救护队紧急奔赴日本。

但谁也没有料到,比地震更加血腥的是预谋已久的屠杀。《读卖新闻》发布“朝鲜人罪行”,无端指责朝鲜人冒犯神灵,导致灾难发生。甚至暗示,他们正在“谋划”趁火打劫。

700名以上的中国同胞受到牵连,被日本军队、警察和民族排外主义者屠杀。五四运动的先驱人物、旅日华工领袖王希天也惨遭杀害。

后经日本学者证实,关东地区大地震期间,华侨受害者总数是758名(包含姓名不详的42名)。死亡656名,失踪11名,重伤91名(其中,89名不治)。“在日朝鲜同胞慰问会”统计,约6000名朝鲜人,先后被捕杀。一些外地的日本人由于口音接近朝鲜腔调,也遭到杀害。

这一点,当时的日本可以说是非常不地道,用泯灭人性形容亦不为过。

关东大地震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摧毁了关东广大地区,可以说是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此次大地震后,日本政府痛定思痛,举国上下从城市规划、建筑质量标准、应急措施、到日常教育等各方面,加强了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视,提升了抗震能力。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这个传统延续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