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這是 “ 弘禾師兄 ” 的第 43 期分享

羅振宇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達能力。”

的確,在任何場景下,我們都需要與別人溝通,只要與別人溝通,就需要溝通能力。

思考一下,你是否遇到過,或看別人身上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公司開會,領導突然讓發言,別人侃侃而談,而你卻大腦空白,不知說啥是好,相比之下比別人遜了很多;


去談客戶,客戶提出一些問題,你不知道如何回答,磕磕巴巴,因此丟了客戶;


聚會吃飯,輪到你發言,你說了一堆老掉牙的詞,大家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戀人約會,對方期待你說甜言蜜語,你卻說話不會拐彎,讓對方憤怒的說你不愛她導致情感破裂。

……

所以,捫心自問一下:你是否能在任何場合都能遊刃有餘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嗎?

很多人都會說:“不能!”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據相關統計:每年有將近2000多萬的職場人,深受溝通表達、即興演講等這方面能力欠缺的困擾。

蔡康永說,與人相處的說話之道就是“要對別人好”。

如果在溝通時你讓別人感到不舒服、反感、或者你說了一堆廢話,浪費了別人很多時間,那別人一定會想著儘快結束跟你的談話。

你越會說話,越會“對別人好”,別人就越開心;

別人越開心,就會越喜歡你;

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

你能得到越多的幫助,你的人生也就越成功。

那到底如何才能練就“對別人好”的說話之道呢?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系列書中提到了一些方法,分享給你。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開會場合,不說廢話


公開的場合或重要的場合不能說廢話,比如以公司開會為例,有些公司的會議一開能開全天,不僅效率底下,還讓參會的人非常反感。

沒有人喜歡廢話多的人,沒有人喜歡冗長的會議,更重要的是老闆不喜歡讓自己的錢在無聊的會議中流失。

破局方法:

(1)指定主持人:在開會時,制定好會議時間,並指定好一位主持人,由主持人將時間平均分配給需要發言的人員,並進行監督。

(2)管控發言時間:制定會議相關的規定,或在會議室懸掛標語,說明發言時間,超過時間需要接受處罰等,用輕鬆的態度來精準的執行。

(3)設置時間鬧鐘:假如你是參會者,需要發言,那你可以給自己設置鬧鐘,提醒自己把控好時間。

(4)培養大家的發言習慣:長此以往的執行會議時間管控,有助於培養大家養成會議時間觀念,更好的把控會議時間。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說話有邏輯、有主題、有結論


如果你留心會發現,有些人在表達的時候沒有邏輯與重點,有時候很簡單的事情,別人繞了一大圈也說不明白。

可能說了半天別人還是什麼都沒聽懂。

因此,你在與別人溝通時,不需要把每件事情的經過說的過於詳細,你只需要點明主題,給出結論即可。

尤其是向領導彙報工作,一定要學會“結論先行”,千萬別因為不會說話,喪失了升職加薪的機會。

破局方法:

比如溝通的金字塔模型,就是要“結論先行”。金字塔原理可以參看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苦衷放在事後說


生活或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它會對我們產生很大的影響。

比如,你生病發燒了,但公司安排的工作總結會議又不得不參加。

有些人可能會在上臺後先來一通解釋:“抱歉,我今天生病發燒了,可能會影響發揮。我昨天加班到深夜,所以準備的不是很充分。”

而坐在下面等著聽報告的領導,不僅不會心疼你,還會覺得你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在職場上,專業度很重要,這樣的行為不夠專業,還會降低你在領導內心的地位。

所以,即使是有苦衷,也最好放在最後說。

當你彙報完工作後,你可以簡單的提一下:“由於我感冒發燒了,所以今天狀態不是很好,請大家多擔待。”

這樣反而會比放在開場效果好的多。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提問是個技術活


生活中常常有人說“你把天給聊死了”,有些人是天生不會說話,後天又不學習,話一說出口就引起別人的反感。

在與別人溝通時,有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提問”。

蔡康永將聊天常用到的問題分為3類:

(1)填空題+是非題

比如舉個例子“請問埃及的首都是哪裡?”(填空題)

如果你不知道,那就卡殼了,也就是對方把天聊死了。

如果你知道,回答說:“是開羅。”

那麼你很幸運答對了,但是後面緊接著又來了是非題:“那你去過開羅嗎?”(是非題)

去過的話可以再聊10塊錢的,沒去過就此卡殼了,場面會十分尷尬,尤其是在公開的場合。

(2)申論題

這種題型適合學術研究、工作辯論等場景使用,比方說:“我們的主營業務是知識付費,那我們要不要把其他類別的業務砍掉?這樣做的利弊有哪些?”這種題型需要選對對象和場景,如果在不適宜的場景和對不合適的人來聊,那無疑又把天聊死了。

(3)問答題

這種題型是聊天中最沒有壓力的題型,比如“你有什麼興趣愛好嗎?”“你喜歡吃什麼菜?”……

這種方式很輕鬆,也沒有過多的門檻,基本適用於所有人,也可以用於面試或聚會的破冰使用。

提問的方式不同,帶來的效果也不同,在職場中,應該根據聊天的場合來選擇適合題型,核心是巧妙提問,方便別人回答。

所以,在與別人溝通時,要儘量避免填空題+是非題的形式與別人溝通,而可以更多的用開放式的問答題的形式溝通。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自嘲讓你更自信


溝通當中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叫“自嘲”,如果使用得當,不僅可以讓你自己看起來更自信,還能增近你與他人的關係。

當你嘲笑別人時,別人會受傷。當你嘲笑自己時,別人就不會受到傷害。

比如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在去鄭國的途中與弟子們走散了,他就一個人站在城外的門口等候。

弟子們找不到自己的老師,非常著急。 路上遇到一位鄭國人。

這位鄭國人告訴他:“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鄭子產,可是從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一副狼狽不堪、無精打采的樣子,真像一條喪家狗。”

子貢一聽,心想,可能真的是自己的老師。趕緊跑到那裡一看,發現還真是老師。

後來,子貢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孔子並沒有生氣,還哈哈大笑著說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但說我像條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

其實,敢於自嘲的人,都是有自信的人。在日常與你交往的過程中,適當的自嘲,也有利於關係的建立。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比如,我有一位朋友個子不是很高,但很有才華。

有一次,他在公司裡面幫忙換燈泡,但由於自己個子矮根本夠不到燈泡,不得不請個子高的同事來幫忙。

他就對著那個個子高的同事說道:“哥們,過來幫我一下吧,我這海拔太低了,站凳子上也夠不著。”

此話一出,引得在旁邊的女同事們哈哈大笑,都覺得他這個人不僅有才華還很幽默,反而對他的缺憾身高不那麼在意了。


最後的話


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達能力,良好的表達能力不僅能有效促進關係,還能讓自己受到賞識。

讓自己的溝通更有魅力,需要掌握幾個技能:

1、 開會場合,不說廢話

(1)指定主持人

(2)管控發言時間

(3)設置時間鬧鐘

(4)培養大家的發言習慣

2、 說話有邏輯、有主題、有結論

結論先行的“金字塔原理”

3、 苦衷放在事後說

4、 提問是個技術活

(1)填空題+是非題

(2)申論題

(3)問答題

5、自嘲讓你更自信


—END—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五個小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本文作者:弘禾師兄,稷下百家創始人兼CEO,一個努力奮鬥的創業者。


稷下百家,專注知識內容生產,致力於以"生產優質內容,伴你終身成長"為已任,堅信優質內容能幫助你成長,堅信成長即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