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2020年的春節註定令人難忘,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洶洶,

上海及時啟動全市一級響應,

嚴陣以待防範輸入性疫情擴散。

在楊浦, 有許許多多平凡的普通人,

紛紛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之中,

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

在萬家團圓之際,

或衝鋒在抗疫一線,

或盡己所能發光放熱,

傳遞愛與希望。


01、強偉敏:抗“非典”老兵請戰“疫”線

看似柔弱的她,變身白衣“鎧甲戰士”,已堅守協調疫情防控與督導工作運轉軸心崗位,連續奮戰超過238個小時——她就是楊浦區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科(衛生監督科)科長強偉敏。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白加黑,5+2,24小時在線”,是“硬核”強偉敏當前的工作常態。 白天跟隨市衛生監督部門進行現場督導,下午和晚上梳理基層上報材料、統計數據、關注疫情動態,分析發展趨勢,指導基層防控,常常要工作到凌晨兩三點,回到家洗個澡,換身衣服,又回單位繼續工作。 好幾個晚上實在困得不行,她索性就趴在辦公桌上打個盹,醒後繼續工作。

忙於回覆手機上紛至沓來的各種信息,強偉敏不慎摔跤,右手腕撐地導致軟組織挫傷,她咬著牙綁上彈力繃帶繼續工作。 連日的高強度作戰,再加上休息不足,強偉敏喉嚨嘶啞,幾乎發不出聲音,但她仍然不肯停下片刻。


02、陸志華:一線社工牽掛矯正對象

“你目前處於隔離觀察期間,請問你本人及家屬是否有感冒、發燒、乏力等症狀?另再次提醒你,切勿違反隔離觀察規定擅自離開居所!” 2月3日早上,控江路街道矯正社工陸志華一趕到司法所辦公室,就通過手機微信,對兩名離滬回鄉探親過年,目前正居家觀察的社區矯正人員進行例行詢問。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這個春節,陸志華和其他矯正社工一樣,格外忙碌。 陸志華加強了對社區矯正人員外出管理。除重點關心以上特殊對象,陸志華還協助司法所加強疫情排查防控工作。 兩名矯正社工因外出返滬需居家隔離,陸志華毅然放棄春節休假,連續三天至社工點值班;協助司法所專職幹部,對四名社區矯正人員開展矯正期滿宣告……

疫情防控“戰疫”早已打響,以陸志華為代表的楊浦矯正社工團隊正在行動,他們正協助司法所幹部,進一步加強對“兩類”人員的疫情排查,做好特殊時期的社區矯正工作、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工作。


03、吳清華:一天服務36家企業

“趕在企業復工前,讓企業和職工早做準備。打一次兩次沒人接,就去企業跑一次,一定要聯繫上他們。” 為及時傳遞消息,定海路街道工會幹部吳清華爭分奪秒服務企業,一天之內打電話聯繫了36家企業,手機打到發燙為止。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1月31日開始,定海路街道總工會動員所有職業化工會工作者,要趕在企業復工前頭,儘快將《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延遲本市企業復工和學校開學的通知》精神告知轄區內各家企業。 工會幹部們在家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主動聯繫企業,告知復工時間,並宣傳防疫措施。

吳清華介紹說,街道總工會還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反饋機制,實行每日防疫工作情況彙總統計。自1月31日起,已連續數日記錄企業通知信息表,細化到具體的通知時間、對方聯繫人及職務、企業復工時間等。彙總和統計完畢後,每日向街道疫情防控的社區單位組進行報告,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發現疫情或疑似對象及時上報。


04、江曉婷:防疫追蹤 “一個都不放過”

“您好,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 日前,當定海路街道涼州居委計生幹部江曉婷再一次撥打轄區居民王某的電話時,話筒裡傳來的回聲讓她十分著急。“轄區人戶分離傷殘人員,就只有王某沒有聯繫上了,肺炎疫情這麼嚴重,我必須儘快聯繫到他!”再翻翻微信,王某也一直未見回覆。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如何聯繫上王某本人,是江曉婷這幾天最焦心的事。涼州居委轄區老舊小區較多,人戶分離情況嚴重,及時、準確掌握人戶分離人員的情況難度不小。江曉婷充分利用計生網絡健全、覆蓋面廣的優勢,採取多種途徑和形式,對轄區人戶分離人員,尤其是失獨和傷殘家庭的情況進行了全面摸排追蹤。經過一番努力,除可能遠赴澳洲的王某外,其它人員均已聯繫到位。

王某一家是涼州居委人戶分離失獨家庭,平時會定期往返中國和澳洲。如果王某回國,就必須做好疫情防護。“您好,我是涼州居委計生幹部,目前國內疫情嚴重,如果您計劃回國請及時聯繫我。”當江曉婷再一次通過微信聯繫王某時,他終於回覆了。得知王某還在澳洲,且近期沒有回國計劃,江曉婷鬆了一口氣。


05、顧敏:耄耋黨員兩萬元愛心款不留名

“有件事情,要請你們幫忙啊!” 2月3日一早,一位耄耋老人走進五角場街道防疫指揮部辦公室。“這幾天,我看到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物資緊缺,很不容易。” 老人從口袋中拿出兩疊錢交給工作人員。“請你們代為轉交到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手中,謝謝他們,他們辛苦了!”說完,老人轉身就要離開。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工作人員連忙詢問其姓名,老人連連搖手錶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不要留名了”。走到門口時,老人轉身說:“謝謝你們幫我轉送到一線醫務人員那裡,我原來也是搞醫務的。” 當工作人員問起居住在哪裡時,她擺擺手“不講,不講!”

通過工作人員在街道防疫指揮部拍攝的照片和視頻,五角場街道老幹部工作者一眼認出,這位老人是居住在政翔殷居民區的離休幹部顧敏。原來,顧敏老人是東方國際集團離休幹部,還是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月浦戰役的一位老黨員,是戰場上守護戰友生命的醫療兵。


06、郭網娣:兩萬元“特殊黨費”獻組織

無獨有偶,在四平路街道,有一位年逾八旬的黨員,也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奉獻滾燙的愛心、特殊的情意。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我作為一名黨員,想為疫情防控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我是來繳納特殊黨費的,這裡是20000元錢。” 2月4日一大早,家住四平路街道本溪路149弄的老黨員郭網娣,來到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區,親手把這筆鉅款交給居民區黨組織。

郭網娣是一名獨居老人,有著38年的黨齡。生活中的她穿著樸實,平時省吃儉用,但到了交黨費時,她總是最積極、最及時。郭網娣說:“我年紀大了,幫不了你們什麼,這點錢代表我的一份心意,為國家做出一點貢獻。”


07、劉存輝:新西蘭華僑越洋捐款

近日,五角場街道僑聯收到早期歸僑劉存輝發自新西蘭的委託,希望街道幫助他本人向“上海市華僑事業基金會”捐贈1000元,支援國家抗擊疫情。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84歲高齡劉存輝老先生自幼因病左耳失聰,早年因咽喉癌術後無法正常說話,愛人於幾年前去世,自己身患重病,家中已無積蓄,平日生活非常儉樸。老人常年居住在國內,自愛人去世後,獨自一人居住在五角場,近期前往新西蘭探親。此刻他身在海外、心繫國內。

“離得再遠,也要為國家做點貢獻!” 劉存輝老人自己生活並不富裕,卻一心掛念疫情,將社會給自己的關心,傳遞給那些與病魔鬥爭的患者和為抗擊疫情捨身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


08、徐然書:畫作致敬醫護人員

疫情同樣也牽動著全國藝術家的心,他們拿起畫筆,畫下了武漢疫情和醫護人員在一線抗“疫”的圖景。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近日,五角場街道的“海上新力量•緣聚五角場”微信群內收到了一幅以抗擊疫情為主題的作品——《2020時代英雄》。 作品通過拼貼的方式,把最近一段時間屏幕上的疫情畫面和具體鮮活的人物形象結合起來,以此向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作品的作者為五角場街道新聯會理事徐然書。他說:“災難來臨,更見逆行者的偉大,希望用這樣一幅作品,記錄他們的事蹟,謳歌他們的勇敢,為他們加油。”


09、沈慧英:志願服務“熱菜熱飯”送居委

2月2日早上八點半剛過,平涼路街道紡三居委的工作人員在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的帶領下,為九點正式開始的口罩申領做著居委會的準備工作。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從排摸情況、信息登記,到預約簽字,一個居民往往就要花費在場工作人員很多的精力。如果遇到持有證件不符的居民,還要反覆解釋溝通,居委的工作人員就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量下緊張而有序地為轄區居民做著申領登記工作。

轉眼已到中午,幾位戴著口罩、身穿著志願者綠衣的居民,捧著一個電飯煲、一口燉鍋向居委會辦公室走來。 “我們不是來登記領口罩的,我們來給居委幹部送個午飯。” 幾位居民邊走邊說,“早上我們來登記的時候,就覺得你們的工作量很大,中午吃飯是一個大問題。我們不是醫生護士,不能上第一線做貢獻,我們也不是街道、居委的工作人員,工作上也幫不上什麼忙。但是我們是志願者,你們在前面為居民做事情,我們就在你們後面看看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

由於互不相識,幾位志願者進到辦公室後,紡三居委的幹部再三詢問,才得知帶頭送熱菜熱飯的居民是沈慧英,一起來的還有杜維林、張月妹、丁偉英等志願者。“今年的冬天很冷,但這個冬天又處處流淌著溫暖。”一位社區居民這樣說道。


10、郭甫強:商會會長捐十萬元反哺社會

“我在上海市民政局平臺上看到為武漢捐款的消息,想代表企業盡一份社會責任。” 1月27日,區民政局接到上海楊浦良友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郭甫強的電話,立刻通過公司愛心基金,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防控新型肺炎專項”捐贈10萬元,為防疫抗擊病毒增添一份助力。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作為江浦路街道商會會長,“良友”董事長郭甫強帶頭捐款、發出倡議,引導更多的會員積極捐款捐物、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郭甫強表示: “國家碰到大的疫情時,我們做企業也要儘可能多的履行社會責任。我也是一名黨員,更要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接下來我們會繼續購買口罩和防護品,捐贈給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小小的舉動,大大的力量;

共克時艱,感恩有您們;

立春已過,春暖花開,萬物向陽。

我們堅信,

冬雪終將消融,

疫情必能戰勝。

每一位未來的您,

都會為今天的堅守鼓掌。

加油!


記者:周琳 毛信慧 楊曉梅 張蓓 高靚 成佳佳

“疫”情下:這10個普通楊浦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