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什麼遭遇“宮刑“?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約公元前87年),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司馬遷為什麼遭遇“宮刑“?

​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其父司馬談為太史令(大概相當於國家歷史檔案局局長),學問淵博。司馬遷從小學習十分認真刻苦。20歲那年,司馬遷從長安出發,到各地遊歷。後來回到長安,作了郎中。他幾次同漢武帝出外巡遊。35歲那年,漢武帝派他出使雲南、四川、貴州等地。他父親司馬談死後,(公元前108年),司馬遷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開始動手編《史記》。

司馬遷為什麼遭遇“宮刑“?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

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現內蒙古西黑水河附近),孤軍深入浚稽山(現蒙古國境內),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鬥,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司馬遷為什麼遭遇“宮刑“?

浚稽山和居延海的大概位置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讚李陵的英勇,現在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

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範。

司馬遷為什麼遭遇“宮刑“?

飛將軍李廣長孫李陵(前134-前74年) ‍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為什麼遭遇“宮刑“?

西漢疆域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

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據漢朝的刑法,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是拿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也稱“宮刑”,割掉生殖器)。司馬遷官小家貧,當然拿不出這麼多錢贖罪。腐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

司馬遷為什麼遭遇“宮刑“?

《史記》

為了完成父親遺願,完成《史記》留與後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漢武帝太始元年)獲赦出獄,做了中書令(大概相當於國務院秘書長),掌握皇帝的文書機要。他發憤著書,全力寫作《史記》,在他55歲那年終於完成了這部史學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