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照妖镜”下,中小企业的自我救赎!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武汉方方


这句话最近在网上疯传,唤起了众人的情感共鸣,激起大家的情绪反应,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让正常有序的生活节奏打乱,疫情的发展,惊吓的不仅是被感染病毒的患者,还有被病毒的“间接感染”的中小企业老板,头上也是一座山。


此次疫情犹如一面“照妖镜”,企业的经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体质,在照妖镜面前,一览无余,面对疫情,企业的应急解决问题的灵敏度,直接映射出企业平时内功修炼的层级。


对于本来已经千疮百孔、病入膏肓的企业,此场疫情无非是雪上加霜,加快了破产速度,也算是一种解脱吧,就别跟着一些企业叫苦,一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样子,即使没有此次疫情,破产倒闭也指日可待。


对于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暴露出在快速成长发展速度中被忽略被隐藏的各种问题,正好是企业一次自我查漏补缺,自我精进的实战大练兵,熬过去,会像竹子一样长出“节”,自身发展越来越扎实,未来一定是越走越稳,不经历沧桑的洗礼,何谈华丽的辉煌。


对于一个成熟性的企业,是倒逼企业进化,蜕变,创新,颠覆固有的行业头部专属优势,新一轮的升级再造,继续领导行业提升一个新高度。


陈春花教授:“企业真正传承不是组织,不是文化,不是资产,而是适应变化的能力。


此次疫情,对于平时不修内功,危机四伏或者机会主义者的企业,气数已尽,直接送上断头台,重头再来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做企业需要实实在在的为用户提供价值,对员工负责,对社会有责任感,违背初心,终将付出代价。


如何去练就一个适应变化的能力,让自己的企业在任何的变化面前都能百毒不侵,屹立不倒?

审视自己的企业,为什么在市场大波动面前,抗风险能力那么差。

其本质是企业没有高收益的经营体质,没有内部留存。


平时里没有打造出高收益的经营体质,高收益是一种抵御能力,不是临时抱佛脚,不是危机来临时被逼入困境的自我奋力,而是在危机及经济萧条时,照样能站稳脚跟,平稳度过危机。未来要有“水库式”经营意识。稻盛和夫:“没有10%的销售利润率,企业就谈不上真正的经营。


在疫情这个变化面前又如何去做,如何从底层逻辑上梳理?/<font>


1、对标自己的企业,科学客观冷静的预判疫情对自身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


餐饮、酒店、旅游受疫情影响最大,疫情影响1个月,海底捞、百胜中国、华住酒店、中国国旅全年收入下调中高个位数,全年利润下调15%-21%。疫情为短期影响,不会改变长期趋势,餐饮反弹最迅速。服装零售行业,面对临时零售端首先承压。


食品饮料多数企业已在春节前完成备货、铺货和回款,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春节期间超市、餐饮门店等客流量减少而带来的终端的动销减弱以及春节以后延迟开工对原材料、物流运输以及工厂开工率等环节的影响。


白酒行业发货和回款已经在节前完成,对一季度影响相对有限。影响主要体现在春节的开瓶率。啤酒行业,1季度为消费淡季,疫情影响较小,终端的压货动作会向后推迟。


总结:有些行业疫情过后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井喷现象,恢复性增长,有些行业只是延迟消费,增长滞后而已,但有些行业,就不能挽回节点销售收入(旅游,酒店)。


“受伤程度”不一样受伤程度采取的手段不一样,所以,不要盲目,要冷静,经营者的心态要好。


建议:对于受伤程度深的,错过消费时间窗口的行业,盘活现金流,先活下去;比如旅游行业,景点可以推出“致敬逆行者,抗疫之后免费游xxx”,“步行屋里游,疫过免费游”,参与景点提供线上闯关游戏,赢全家终生免费游的门票,充值享受促销活动等。


对于餐饮行业,除了送外卖之外,疫情的发展,促使在一线浴血奋战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公职人员众多,承办执勤在岗人员的工作餐,把基础费用加上之后,零利润,即解决一线人员的用餐问题,同时,使企业还能动起来。同时,他们也是消费的意见领袖,有利于后期品牌传播。


2、谋定而后动,想好之后,一定要动起来,做不了直接产生销售收入,就做间接产生销售收入的动作,千万不要等靠盼。


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唯一自救的就是自身,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想尽办法,能有挽回销量的机会尽最大努力挽回,尽可能降低损失。


有效路径:召开线上高管会议,集思广益,寻找突破口,突破点总是有的,只是贡献大小,回报周期时间长短而已。


利用疫情期间,间接的销售动作内部:

时间充裕,线上业务培训,公司内部资料的梳理,与客户的客情沟通,公司战略的讨论,讨论新品布局,疫情过后补救性措施商定等。


直接的销售动作外部:做一线工作人员的慰问,消费者的互动等;


同样,临时抱佛脚,盲目上阵,栽跟头也多(有的匆忙上线配送业务),不论任何时候,能有结果的都是在某个行业沉浸多年。


我身边一个做酒朋友,疫情发生后,快速行动,从他经营的产品中,找了一款67°高度酒,设计了一个促销活动,配上文案,三天时间回款30万。(前提经销商与业务团队构建的很扎实)。


还有一个朋友,做健康行业,改造生产线,增加生产口罩经营品项,这时候,特事特办审批效率还快。


3、疫情也是调整与再建企业良好组织人际关系。


危机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绝好机会。危机是考验劳资关系的试金石,景气时彼此都可以冠冕堂皇,一旦面临危机,要求严格时,光说漂亮话就不管用了。


经营中小企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经营者与员工的关系。徐小平:不要用兄弟情谊来追求共同利益,要用共同利益来追求兄弟的情谊。/<font>


危机到来时,员工没有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反而是背离企业,离心离德。此时应该深刻反省:“ 自己的经营有问题,员工从内心并不信赖我,本想危机时大家能风雨同舟,却没能做到。”


今后怎样才能与员工建立信赖关系,不但自己,而且要与员工一起认真思考。平时这些问题并不会显现出来,患难时方见人心,这时不能-味地叹息,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改善,如何吸取教训把今后的事。


4、全员营销


这里的全员营销是在让不同岗位去去体验感受销售的不易,当然能销售出去,去库存更好,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有营销意识,同时,更好与的营销部门进行沟通。


当然,疫情面前,企业重要的一点要去做出动作,有个态度,鼓舞士气,信心大于一切,让员工安心,让客户放心,是一切困难突破的基点。


抓住事情的底层逻辑,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至于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去把握疫情过后的窗口期,企业内部如何进化升级,在疫情之后会出现哪些机会,在这里不再一一阐述,道搞透了,术有万千。


伟大的企业一定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我认为这种能力是信息先知的能力、高收益经营的能力、抗风险的防御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面对任何危机,都很一笑而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