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对中国猪业影响几何?疫情或延长“猪周期”?

一个月的时间,国内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扩散,武汉等多地市封城,进出入境检疫严格。伴随着相关疫情政策的实施,为保证各地居民“菜篮子”不受影响,国家亦出台相应的保供措施。但各地猪业因消费变化、调运受阻等原因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究竟当前疫情对猪业影响几何?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对中国猪业影响几何?疫情或延长“猪周期”?


▍短期看,生猪产业将呈现供求“紧平衡”的基本态势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短期内存在不确定性。从历史数据看,非典疫情自2002年12月份起至2003年6月份结束,在2003年4-5月疫情快速暴发期对猪价产生了较为明显冲击行至低点,随后在2003年6月疫情得到控制后猪价逐步反弹。


另外,国内多地封城,区县、村镇级别均有道路阻断现象,而国内生猪养殖的散养户占比较大,养殖地点多在村镇及周边地区,部分养殖户对于生猪及饲料调运存在担忧情绪。规模养殖企业(场)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但销售仍受一定阻碍。屠宰企业原定正月初五陆续开工复产,但由于采购存在一定难度,检疫过程复杂,部分企业开工或有延迟,开工率提升速度或有减缓。湖北省内疫情较重地区屠宰企业短时恢复难度更大。


生猪养殖周期相对较长,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内,对生猪行业短时有一定影响。若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生猪存栏时间可能被迫延长,加之各地区猪肉流通效率有所下降,市场终端供给压力不减。整体判断,短期内我国生猪产业或将呈现供求“紧平衡”的基本态势。


▍长线看,生猪行业供需难有实质性改变


长线来看,生猪行业供需难有实质性改变,对行情影响度有限。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则生猪存栏时间或被迫延长,养殖端销售受阻;加之国内冻品仍有一定库存,而行情淡季高价猪肉对消费抑制作用明显,猪价有下滑可能。


就需求层面而言,出于降低感染风险的考量,人们会减少去菜市场、餐馆等地的频率,猪肉的批发及终端消费将承受压力,需求降低不仅导致传统猪肉价格的“春节效应”淡化,也会让猪价面临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


据了解,目前一些地区的猪场生产节奏暂未受到影响。一是所需生产资料、饲料等储备充裕,部分猪场反映饲料库存在1个月以上;二是此前担心封路可能会影响饲料、种畜禽、生猪及其产品等运输,近几天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以及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通道畅通;同时,经历过一年多的抗非、防非过程,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普遍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但能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病毒等传入猪场,也能很好地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一些朋友甚至认为“眼下在猪场比家里要更安全,乐于提前返工。”


▍疫情或延长“猪周期”


对养殖行业后市的预期,资本市场也作出了反应。2月6日,23只养殖股全部收涨。其中,牧原股份涨停,收复了节后开盘后的所有失地,2月7日,牧原股份继续收涨,市值突破2000亿元。


由于节前对豆粕、玉米等原料的看空预期,国内养殖企业并未进行大规模库存储备,部分中小型企业原料存在甚至低于常备库存水平。


相比之下,养殖规模较大的各家上市企业,节前储备库存相对较高。“整个行业的情况相差不多,公司豆粕、玉米库存在35到40天之间。”国内一大型养殖企业人士6日介绍称。


照此估算,2月底至3月初,可能是各家养殖企业库存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目前来看,新冠疫情对各养殖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大,但是长期可能会对整个行业景气度产生一些显著影响。

  

首先是春节延后开工,及防疫减少人群聚集的影响,养殖企业新建猪场普遍处于停工状态。其次是受疫情影响,活体、饲料运输受到一定影响,加上人员聚集的防控需求,产能恢复速度减慢。所以按照原有出栏周期,所估算的今年7月、8月的生猪供给节点会拖后,生猪养殖行业的景气度相应延长。

  

“具体能延后多长时间,需要视疫情发展情况而定。”中原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四奎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