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和做子女,都是修行

父母和子女,

是这个世界上

最长久的亲密关系:

只有父母能给予子女生命;

也只有子女,会注视着双亲慢慢变老。

父母和子女,

却又是世界上最拧巴的亲密关系:

我们不可以像情侣那样分手,

也不可以像朋友那般老死不相往来。

我们没有选择和被选择的权力。

所以不论有多磕磕绊绊、有多不顺眼;

还是得相依相携地走下去。

可惜世界上没有一门课,

教会父母,如何做父母;

也没有一门课,

教导子女,如何做子女。

因为养与教、孝与顺、舍与得;

这都是需要我们一辈子去参悟的人生命题。






01


元旦前夜,我和一群大咖们录了一档跨年节目。

我算是里面最小的无名之辈了,好几个小时的节目,剪辑到我的镜头,时长不到两分钟。

一开始全家人都在乐颠颠地盯着屏幕,时间一久,也就散了。休息的休息,聊天的聊天。只有我爸,一直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我劝他工作,可他总念叨着,

“万一下一个镜头就是了呢?”愣是熬到了午夜。

后来《我是演说家》播出了。他每个星期都会问一遍节目里有没有我。每次节目前他总会广而告之,挨个儿地分享我的海报。他会早早地守在电视机旁,津津有味地看着之前劝钉子户搬家的乡土节目消磨时间。


总决赛前,他又劝我写一段广告词,好发朋友圈。那时我刚刚得知,自己的演讲被做成了快剪,便也觉得无趣。只回了他一句:“大伙儿也不见得有兴趣守直播。”

我爸悻悻然地走了。

我爸算是半个名人。自己上了无数次的电视节目,经历了很多大场面,却也从没见他有什么兴奋;

我从小和我爸不是那么亲近。他一个月也回不了几次家,回来了我也就休息了。我的记忆里他总是那么严肃,总在问我还有什么没做好的地方;

我爸他不是一个闲散的老头儿,身兼数职365天从不得空,快60岁的人每天忙得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我爸他也从不爱看电视,从我记事起我爸他只看过新闻联播,去电影院的次数扳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但我爸却一次次乐颠颠地把我上电视的消息分享给他认识的每一个人;

他却一次次坚持把所有有我的节目看完,哪怕只有可怜的一两个镜头;

我心里总在想着,有必要么?

做父母和做子女,都是修行

△母亲摄于钱塘江边


后来我明白了,子女一点点小小的成就,都会是父母最大的骄傲。

他乐此不疲的念叨,他兴奋地期待着我每一次的亮相,不过就是他表达爱我的方式。

这么一说,真的有点想哭。


有一种爱,

它是无言的,

是严肃的,

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

然而,

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

——佚名


02


我在小县城的图书馆里备课,

四个孩子,好奇地围了过来。

做父母和做子女,都是修行

△ 备课中


“姐姐你在干什么?”


他们看了看电脑屏幕,

PPT上的标题是:我们为什么会冷战?

“你要给谁上课呢?”

—“你们的爸爸妈妈,还有很多的大人们。”

“是吗?那你会告诉他们什么呢?”

—“你们希望我告诉他们什么呢?”

孩子们想了很久,然后说:

“我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会一直吵架。”

”因为他们总在抱怨对方错了。可是也没空想一想,自己其实也错了。“

“现在他们离婚了,不吵架了,因为他们再也没权利管对方了。”

“其实离婚了,伤害的都是孩子们。”

……

这些孩子,最大的四年级,最小的没上小学,要踮起脚才能看到我的电脑屏幕。

不要诧异,这是孩子们的原话;

孩子们什么都不说,但孩子们什么都懂;

很多时候,孩子们活得比大人还要通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

但孩子的心,比明镜还要敞亮;

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照得清清楚楚。

——林希


03


我是演说家的最后一场,我致敬了平凡的坚守,讲述的是一个勤勤恳恳包饺子的张阿姨的故事。


做父母和做子女,都是修行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 总决赛

阿姨的一生其实比我描述得曲折百倍:比如自己一直被罕见病“多发性肌严”折磨着,无药可治;比如最宠爱的独女在产子后被诊断为胃癌晚期,不幸辞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比如用一生积蓄换给女儿的婚房,在女儿走后被男方占为己有,本是一家人,却闹上法庭;但是张阿姨从不谈论这些。她只是一直说,自己一辈子遇上了许多贵人,应该知足。张阿姨的水饺铺子叫“蕾蕾水饺”,大半的杭州人都知道。即将停业的消息传出的时候,排队的人挤满了一条街。店铺关门以后,同样的位置开了各种各样的餐馆,但没有一个能坚持下来。张阿姨的故事,除了匠心,除了坚守;
还有太多的隐忍,太多的乐观,
太多的感恩,太多的放下。
张阿姨故事的背后,还有太多的故事。她很平凡,但她一点也不平凡。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常想一二;

不思八九;

事事如意。

——林清玄


04


张阿姨看了我的节目,邀请我去她家吃饺子。

女儿走了,阿姨和叔叔一起搬到了乡下的大房子里。后院养了鸡。种上了蔬菜果蔬,还有一个很大的锦鲤池子。阿姨说,要让院子里一年四季都有花。


我本来想好好听一听阿姨这些年做饺子的经历。可席间,阿姨念叨的,全是她英年早逝的女儿。

女儿在怀孕的时候,一直觉得胃不舒服。总以为是正常的妊娠反应,拖着没去检查。没想到生完宝宝,还是不停地吐。出了月子,一查,胃癌晚期。

病情进展很快。治疗了两个月,全身扩散。留下嗷嗷待哺的幼儿,还有年迈的老人家,女儿走了。

女婿把孩子带走了,又成了新家,有了另一个宝宝。女婿很少让宝宝探访两位老人家。诺大的房子,永远空荡荡的。

女儿的名字叫蕾蕾,是阿姨的心头肉。阿姨的水饺铺子,蕾蕾水饺,是以女儿命名的。

女儿走了, 阿姨魂都散了。活不下去。吃饭哭,睡觉哭,眼睛也哭得半瞎。

叔叔说,我们如果想活下去,就要忍受孤独、享受孤独。

阿姨就和叔叔跑遍了寺院庙宇,想把女儿找回来。跑了几年,找到了。阿姨说,女儿是变成了观音菩萨座下的玉女,守在黛眉山上。

找到了,就放下了,心就踏实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意味着什么?

空巢,意味着什么?

失独,又意味着什么?

阿姨说,林希,

其实你爸妈也是空巢老人。

你和灿亨,在美国,一个韩国人,一个中国人。

一个家,三个国,你们守不了父母。

阿姨说,林希你这么优秀,

做爸妈的不可能阻着你的道路不让你飞。

可是就像风筝那样,飞远了扯也扯不回来了。

阿姨说,我们这一代,

是孝顺老人的最后一代,也是子女不孝顺的第一代。

不是说你们没有那个心,你们是没那个力。

孝顺什么都是假的,陪在身边才是真的。

两口子吃素。

鸡养大了,一天下三个蛋,没人吃;

杨梅樱桃结果了,挂在树上,没人吃;

过年该杀鸡了,两口子想想,算了算了,便也不杀了。

这次我们来,阿姨特地杀了鸡,寻了土猪肉,

包了好多好多的饺子,做了好多好多的菜。

吃完了每份都让我们打包带走。

两百个饺子,几大袋的菜。

阿姨说最怕的就是人走茶凉,

剩下的那一桌子。

才叫孤独。


胖胖在阿姨的院子里玩的很开心,

阿姨乐得一直说常来常来。

我们这儿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吃,

宝宝喜欢,你一定要带他多来看看我们。

阿姨说要是蕾蕾还在就好了,

这么漂亮的大房子,本就是给蕾蕾留着的。

不过林希你就是我的女儿,有你们在,

我们才不孤单。

回来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说,

两个老人家,这么大的房子,

连个念想都没有,生病了怎么办?

可转念一想,

我们的父母,除了有个盼头,

何尝不是两个人守着大房子,

又能比他们好到哪里去呢?

因为孝顺什么都是假的,

陪在身边,

才是真的。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孩子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根绳。


——高亚麟


结语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

泪点很低,

也有了很多关于亲与子的思考。

于是抽空整理了几个子女与双亲的故事,送给大家。


世界那么眼花缭乱,

人生充满了焦虑。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

很久很久都不曾体味和反思过,

大千世界最原始又独特的情感。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唯一的观众;

长大了,我们是父母唯一的观众。

您目送我长大,

我伴您变老。

我们有情有义,

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