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也是推銷員

武松也是推銷員

這是老秦近二十年前寫的一篇文章,廣被轉載,稿費收了三四千。而且還被《河南人惹誰了》這本暢銷書全篇引用,都知道這是一本發行量很大的書,但作者連個感謝的電話都沒給我打一個。

值此今天又一次看到河南人民又對湖北大肆封路之時,故將老文再發一回。河南人,牛掰!

由於受時代影響侷限,文中對袁世凱先生有抹黑之嫌。特向其後人再三道歉。

武松也是推銷員 好人不見得全湊群在山東,壞人也未必都扎堆在河南。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會存在左中右。山東如此,河南如此,中國如此,全世界都如此……

就像山東出過好漢秦瓊,武松,河南也出現過岳飛,楊靖宇。至於壞人嘛,興你山東出過康生,也就許我河南養出個袁世凱。黃河東流去,我就不信山東那段水就這麼清,河南那段水就那麼髒。但令人不安的是,人們只記住了山東出好漢比比皆是武松,河南出竊國大騙袁世凱一筐一筐,信不信由你。所以但凡跟人談起山東,總是點頭者多,一提到河南,頓刻就跟吃了搖頭丸似的。

這怪誰,您知道楊靖宇是河南人嗎?您知道岳飛是河南人嗎?您知道張衡、祖沖之都是河南人嗎?八成一問三不知,能怪誰?全怪河南人不會推銷自己,樹牌坊樹不過山東。事到今日,亡羊補牢都來不及,認倒黴去吧。

有一段山東快書,名曰“武松打虎”,開門見山頭一句就是“鐺力咯鐺 鐺力咯鐺,說一說山東好漢武二郎”。又有一則評書:秦瓊賣馬:開篇第一句就是今天咱們要說的是山東好漢秦瓊秦叔寶賣馬的故事。諸位記住了,不論賣馬還是打虎,不論武松還是秦瓊,驚堂木一拍銅鐵板一打都咚咚咚鐺鐺鐺的立地有聲,山東!山東!這定位絕對明確。久而久之傳來傳去,立馬給人一種感覺,天下好漢盡出山東。

通過民間藝術的表達方式,推銷地域的特色及優勢,山東人確實是一大發明。而且是從古到今,前仆後繼,十幾代人千百年來如一日想方設法處心積慮讓老百姓天天聽,時時聽,就是這樣耳濡目染的連燻都給燻會了,鬧的你想不聽都不行。況且這幾種民間藝術的表達方式不但朗朗上口,而且通俗易懂。到今天連小孩子都不除外,又有幾個人不知道,山東好漢秦叔寶,山東好漢武二郎。

再看看河南人呢?就難免有些捉襟見肘了,至今還在苦守著岳飛、楊靖宇、張衡、祖沖之等等,孤苦伶仃形影相弔了。這就是河南的浪費,明明上述英雄好漢出河南可到今天也未曾聽到過這樣的河南墜子、河南越調:祖沖之,圓周率。地震儀,數張衡。世界科學揚美名,河南英雄建奇功。同樣你也未曾聽到過這樣的評書:話說河南有個大英雄,姓岳名飛,字鵬舉,率領著國人共唱滿江紅,一舉抗金兵。可見河南英雄真真正正出了不少,卻都無私的奉獻給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與此同時又偏偏把騙子袁世凱留給了自己。難能可貴。

山東人就那麼好漢?那麼豪爽?那麼英雄氣概?只要有山東人跑到飯桌上,準得一個勁的那麼秦瓊,那麼武松,不一會兒就讓你感到山東人怎那麼實在。那麼河南人呢?一定不會使你端起酒杯就想起張衡、岳飛,撂下筷子就想起楊靖宇、吉鴻昌,這不公平。哪怕是山東人飲二兩,那心眼藏一半露一半,河南人喝半斤,掏出心窩子讓你看,你依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還是山東人夠漢子。河南人冤不冤?

有兩個現代人不可比。一個是張藝謀,他導演的電影幾乎讓人忘掉了編劇。一個是王朔,他編劇的電影幾乎讓人們記不住導演。同樣河南和山東也有兩個不能比,一個是河南讓人們忘掉了英雄。一個是山東讓人們記住了好漢。

說到底這也是個市場營銷的話題。做市場一定要打武松這個品牌,一定要樹秦瓊這個形象,這才能放長線釣大魚。誰說武松死了幾百年,用處不大。其實不妨借屍還魂一把,千萬別把他當神看。記住武松是個推銷員,還在為發展山東做貢獻。不容易,別忘了,人家連工資都不領,白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