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團隊,這是理想團隊,現實會有嗎?

書友會


答:現在網上非常流行一句話:人生到最後,其實拼的都是人品!

如果是拼人品,那劉備是無與倫比呀!

由於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不要說關羽、張飛了,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攜千金,販馬來到涿郡,見到劉備,於是給其資助,劉備得以用來集結到很多人。

說明什麼呢?說明人氣決定財氣,會做人才能賺錢。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氣者得財氣。先賺人心後賺錢。坦誠相見,才能心心相印。

這是張世平、蘇雙;還有刺客?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

更有甚者,《三國演義》玄德與孫乾,尋小路投許都,路上絕糧,於村中求食。但到處,聞劉豫州,皆跪進粗食。

忽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後生出拜,問之,乃獵戶劉安也。聞是同宗豫州牧至,遍尋野味不得,殺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二人飽食。天晚夜宿,至曉辭,去後院取馬,見殺其妻於廚下,臂上盡割其肉。玄德問之,方知是他妻肉,痛傷上馬,欲帶劉安去。安曰:“老母見在,不可遠行。”玄德謝了,遂取路出梁城。忽見塵頭蔽日,漫山塞野軍馬來到。玄德迎之,乃是操軍也,直至中軍旗側,下馬拜迎。操亦下馬答之。說失沛城、散二弟、陷老小,操亦下淚。更說劉安殺妻為食之事,操令孫乾以金百兩賜之。

為什麼劉備就能一呼十萬應呢?這是真的!很多荊州人士都棄劉琮投靠劉備,更有十萬百姓願跟隨劉備逃亡。有人勸說劉備拋棄他們,輕騎前進,但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據說這話就是劉備說的😂😂😂……

劉備最講誠信。做人要誠實,厚道一些不吃虧。最好的擔保人就是自己。誠信是立業之本。騙人一時,不能騙人一世。

別拿自己的信譽開玩笑。誠實做人,誠信經商。講誠信的人才能把事業做大。誠實是你最好的廣告。騙子最終會被欺騙。

“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左公左將軍劉備安營紮寨之地,得名公安就是——武漢!)

我也不想回避,孫權和劉璋、張魯、呂布聽說劉備講誠信?肯定是會罵的!但是,豫州、徐州、荊州的人親眼所見,劉備與老百姓同甘共苦、同舟共濟也不是假的!老婆孩子多次淪陷也是事實!正因如此,才有了趙雲、諸葛。

現在該我問了,關羽、張飛在團隊中有什麼呢?狗屁沒有吧。劉表、陶謙是把城池交給關羽、張飛嗎?張世平、蘇雙是把資助給關羽、張飛嗎?曹操為什麼不任命關羽、張飛為左將軍!

這個團隊衝鋒陷陣的是趙雲、出謀劃策的是諸葛、以人為本同舟共濟的是劉備。

關羽、張飛是壞東西,禍國殃民,劉備最後的失敗就是倒黴在了關羽、張飛身上😂!


中行偃1


誰說劉備一無所有?他有一個金字招牌,漢室宗親劉皇叔!這可是得到漢獻帝認可的。在漢朝人們可是非常看重出身的,比如關羽拋棄曹操,迴歸劉備身邊的時候,什麼都可以不要,但是漢壽亭侯的名頭還是捨不得,這畢竟算是真皇帝封的;比如蜀漢上將之首不是關羽,而是馬超,因為馬超是正兒八經的名門出身。\r

以劉備皇叔的身份,打著匡扶漢室的名號招兵買馬打江山,自然得道多助,加上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相助,臥龍鳳雛等謀臣輔佐,何愁大事不成!\r

放到今天來看,這樣的團隊也是個完美團隊!劉備團隊就像是從某一龍頭企業裡出走的一撮骨幹成員,一起出來創業,表面上看,他們沒有實力,沒有項目,提起他們的公司名頭,沒幾個人知道,但是提到這個新公司的成員,行業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這個團隊的人脈超強,行業積澱很深,他們瞭解行業的歷史和發展方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呼風喚雨,甚至改變行業規則。



梁村


引言:

劉關張團隊,是理想的團隊現實中肯定會有。

劉備物資方面一無所有,但是有漢室宗親的身份相當於是一個團隊的招牌;關羽文武雙全,相當於技術;張飛出錢是投資者,幕後的股東。一隻成功的團隊離不開招牌、技術、和投資者。

劉備的身份是一個團隊的招牌

劉備貴為漢室宗親,這宗親的身份是天下人都認可的。這就像一個大牌公司的招牌,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買東西一樣,這個洗髮水就某某牌子的好。這就是品牌效應,天下人都認可。有了天下馳名的招牌,那麼產品就不會為銷售而發愁,發愁的是技術不夠多。一個天下人都認可的品牌沒有更多的技術怎麼發展。

關羽的文武雙全是技術股

說關羽是技術股,那麼關羽手裡掌握著專利和技術,就差一個好的品牌效應,和劉備合作手裡的技術就能夠得到非常好推廣。如果過於掌握著技術閉門造車,那麼銷量會大打折扣或者無用武之地。



張飛作為投資者

劉備和關羽合作雖然是有了招牌和技術,但是產品不能夠量產,那麼這個集團也不會有大的發展。產品雖然能夠得到認可,但是沒有投資者,產品的生產量不足以供應全局只能維持一個小區域,那麼集團發展會非常的慢,還有可能會被人取代。所以投資者也是非常的主要的。


諸葛亮相當於集團的總經理

諸葛亮在劉備危難時加入集團,說明集團的發展壯大了需要一個管理者,不然打下的江山都會付之東流。那麼諸葛亮這個總經理的位置就非常的重要了,既要穩定集團內部又要聯合其他集團一起做大做強。

總結:沒有劉備的招牌,關羽、張飛能夠量產也不能夠有好的銷量;有好的招牌和投資者沒有技術也是空歡喜。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劉關張之間的關係很鐵,劉關張團隊這是無可非議的。從江湖義氣上來講,很受人們的崇拜,為什麼一些江湖組織都要以關羽為祖師的原因,比如袍哥,青紅幫等,說明他們把劉關張,不求同年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死的信條,來聚集籠絡人心。但現實社會不能只講江湖義氣,要講法治,不是有不少鐵哥們為朋友兩肋插刀,而進了牢籠嗎?交友要有原則,肝膽相照,同舟共濟是好朋友。而無原則地交往一酒肉朋友,交友不慎重,就成了狐朋狗友。

劉張關這種江湖義氣朋友,在小範圍內還值得讚揚,如果把這種江湖義氣帶到治國的高度,那就大錯特錯了。只看到狹隘的朋友圈的利益,而顧國家大局,就會跟國家帶來嚴重的後果。劉備就是這樣,把個人恩怨置於國家大業之上,嚴重挫敗了國家的銳氣,動搖國家根基。正所謂成也劉關張,敗也劉關張,若不是諸葛亮獨撐危局,蜀國會滅亡得更早。


漢闕故人


這個問題,借用網上看到的一個段子來回答吧!

箭矢雖少,劉備以國託之。

兵勇雖寡,劉備以義託之。

戰勢雖危,劉備以信託之。

君待臣,許以富貴,交以兵甲,不惜財帛,與國休慼,豪傑所以無所畏,壯士所以無所疑,文官鞠躬盡瘁,武將死而後已,此之謂,人心所向,兩不相負。

如今之商賈,但求員工有諸葛之才,關羽之義,翼德之忠,然既無孟德恢宏大度,又無仲謀識人之明,更無玄德待人至誠,捫心自問,何以自處。

我個人還是比較相信有的。


中華紫微陳三元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劉備就像一個初入職場的新鳥。那麼你如何面對老鳥的排擠,上司的疏遠,什麼時候能展示才華,折服眾人。

第一,初入職場就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說一定要結拜幾個人,但是也要相處的好。而劉備這個人遇到關張,結拜之後非常關心他們,用實際行動讓關張感動,真心實意的幫他,這個最重要。

第二,劉備有雄心有目標。劉備早年就有雄心大志,只是一直沒有實現。直到遇到關張之後,才開始了第一步。關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作為職場人,無論我們現在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一定要為自己樹立一個短期和長期的目標,你想升職,你想加薪,只有想了才能去策劃,有了策劃才能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往前走。

所以,目標無論何時確定都為時不晚,職場人怎麼了有的人抱怨年齡太大了。要知道劉備28歲才桃園結義,跨出事業第一步。47歲的時候才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孔明,48歲的時候才結盟孫權打敗曹軍,那麼,你想想你現在多大年齡了。

第三,劉備懂得藏鋒。任何時候鋒芒外漏就會遭到嚴重的圍攻,劉備把藏鋒表演的淋漓盡致,為了隱藏實力劉備整天在菜園子種菜,其目的就是為了麻痺曹操,天上一聲驚雷響起,劉備嚇得筷子掉到了地上。

劉備在未得志稱霸的時候,在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手下都做過別人的附庸,因為他自己明白一個道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但是附庸不代表磨滅了自己的志向,人窮但是我們不能志短呀。

第四,一定要懂得以誠待人。劉備自小喜歡結交俠士,喜歡救濟貧苦大眾,桃園三結義後遇到趙子龍,劉備待人親如兄弟。劉備的真誠感動了他的部下,關雲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趙雲於千軍萬馬之中冒死救出劉備的寶貝阿斗。



80後大叔愛看電影


歷史有聊#歷史領域#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裡劉關張最後建立了蜀國基業,在我們現代的說法叫做合作實現共贏,以下幾點看法。

1 三個人組成的團隊,我們回頭看看作為最高領導者的劉備在識人用人方面有獨到的眼光,特別是對待人才時誠懇的態度,是蜀國能夠崛起的關鍵。有顯著的缺點好衝動,當關羽被殺復仇敗走關鍵時刻不顧大局,關羽便是忠義,生平最為高傲常人很難被其放在眼裡,最終才導致敗走麥城。 張飛,性格耿直,勇猛無敵,第一是缺乏足夠的智慧,做事完全憑藉直覺,缺乏理智的思考,忽略後果,只逞一時之快。

2 為一個創業團隊來看,是具備很多優勢的,可還是有很多致命的缺點。有實力,但缺乏方法施展。現今社會當中,三個人能夠在能力、性格、專業進行互補,這樣大大減少了創業的風險。堅韌和衝勁已經不能保證理想的成功。



歷史有聊


這個問題,借用網上看到的一個段子來回答吧!

箭矢雖少,劉備以國託之。

兵勇雖寡,劉備以義託之。

戰勢雖危,劉備以信託之。

君待臣,許以富貴,交以兵甲,不惜財帛,與國休慼,豪傑所以無所畏,壯士所以無所疑,文官鞠躬盡瘁,武將死而後已,此之謂,人心所向,兩不相負。

如今之商賈,但求員工有諸葛之才,關羽之義,翼德之忠,然既無孟德恢宏大度,又無仲謀識人之明,更無玄德待人至誠,捫心自問,何以自處。



七品闡史官


這是理想團隊嗎?我可不那麼認為。

首先,劉關張桃園結義,大家都是衝著那個"義"字去的,劉備織蓆販履,關羽看家護院,張飛殺豬賣肉,三人應該是以年齡排資論輩的。後面的趙雲、諸葛亮投奔劉備,一來肯定也是看好劉備講義氣,二來應該是衝著劉備皇室後裔去的,皇室子孫承繼大統在當時世人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另外重要一點是諸葛亮要回報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以及諸葛亮心中的那份擁漢除賊的道義,才義無反顧地輔佐劉備。

劉備枉為一國君王,作為領導胸無謀略、在諸葛亮輔佐之前,屢戰屢敗,毫無立身之地,惶惶如喪家之犬。毫無大局觀念,為了成全心中的那份小義,在得知兄弟關羽命喪東吳後,不惜放棄打擊曹操大好形勢,執意跋山涉水勞師遠征東吳,最後落得個白帝託孤,可悲可嘆。


築繭


在創業初中期可多見,可到創業後終期基本都破裂了。掙了錢創業大了,爭權奪利是必然的,賠了破產了推卸責任更是水火不容。再找劉關張那樣的斷然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