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送你乾股,值不值得拿?能不能拿?

導語

這年頭,不知道股權越來越值錢了,還是越來越不值錢了,大家都開始流行送股權,動不動就說,“來我們公司大家一起幹,公司送你乾股。”但這個所謂的“乾股”或者“技術入股”,是不是一件好事?究竟值不值得拿?看完這篇文章你或許會有答案。

引子

我們還是從一個故事說起。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在這個萬眾創業的時代,艾琳也終於蠢蠢欲動,開始創業了。

她發現了一個商機。因為半年前回家幫姐姐帶了一段時間孩子,艾琳被折騰得夠嗆。孩子晚上睡覺必須開著燈,可一旦開著燈吧,孩子又特別興奮,要麼在床上滾來滾去,要麼纏著要聽故事,總之就是不肯睡覺。那段時間,艾琳真希望自己有一支神話中的阿拉丁神燈,許個願就把孩子弄入睡。後來她靈機一閃,能不能有一個夜燈,既可以照明又可以催眠呢?

艾琳之前做過採購,剛好就認識一個做檯燈的老闆,大家關係還不錯。於是她把想法跟老闆說了。老闆聽了興奮不已,兩人一拍即合。於是他們註冊了一家新公司,註冊資金100萬。艾琳負責產品的研發,老闆負責生產和銷售。在股權分配上,艾琳佔30%,工廠老闆佔股70%。然後,老闆計算後發現投資不大,也就幾十萬而已,於是豪情萬丈,大手一揮說錢全部由他出了,艾琳的股份相當於乾股,公司直接送她了。艾琳一聽,高興極了。

那麼,大家覺得艾琳是不是一件好事,真的撿到寶了呢?

其實,這裡面就涉及到公司註冊資金的問題。公司法修改之後實施的是認繳制,公司註冊資本可以很大,但是出資無須一步到位。在這個案例裡,如果公司的註冊資金出資不到位,就可能導致艾琳面臨巨大的風險。

一、 關於註冊資本認繳制的一些誤解

1、認繳制≠任性≠認而不繳

很多創始人認為,註冊資金是認繳制,不需要一次性繳納完畢,那註冊資本越大越好,比如1000萬,甚至一個億,這樣顯得公司比較有實力(相信我,絕大多數創始人都曾有過這麼一個小心機)。可是,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首先,通過大額註冊資本提升公司形象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工商局會如實公示公司的註冊資本、股東認繳出資額、出資期限和出資方式等,任何人都可以去工商系統查閱。

創業公司送你乾股,值不值得拿?能不能拿?

i

而且,註冊資本過大,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一是註冊資本補齊的義務。由於公司身份的獨立性,公司是公司,股東是股東,在股東實際出資到位之前,他們始終是欠了公司的錢。認繳制不是不繳,也不是口頭支票。

二是註冊資本越大,股東責任越大。股東以註冊資本承擔債務和責任。公司經營過程中,如果對外有重大負債,這也會放大經營團隊的個人風險。一旦經營過程中產生負債,債權人可以告股東,然後工商局要求公司出資到位,再把錢還給債權方。

2、註冊資本≠估值≠公司價值

假設你現在成立一個公司,註冊資本是100萬。但是10年之後呢?公司或許做到了1000萬,當然也可能倒閉了。其實,註冊資本只代表公司的啟動資金,跟企業的實力大小或者股東有沒有錢是沒有關係的。

還有人認為,如果註冊資本搞大一點,比如100萬,那麼後面有融資進來的話,公司經營團隊的股份是不是就越高呢?

其實,投資方佔股多少是基於企業的估值,而不是註冊資本。從法律技術層面看,投資方投了1000萬,佔股10%的情況下,其實這1000萬進入到公司賬號後會分流,其中10萬(註冊資本100萬的10%)將算到公司的註冊資本上;而剩下的990萬,則是作為資本公積金進入公司賬戶的。

3、人力驅動型企業,建議初始註冊資本最高為100萬。

對於人力驅動型企業,初始註冊資本100萬左右即可。人力驅動型的公司沒什麼重資產,其中最重大的投資就是人力。而初創企業一般也就幾個或十幾個人,100萬基本夠應付了。

如果這100萬花完了,後面的資金怎麼解決呢?一是可以向股東借款;二是追加投資,若是個別股東不願意的話,可以通過同比例股權稀釋的方式解決。

二、 創始團隊如何定股?

創始團隊不應該按出資比例來定股權,因為創始團隊的主要貢獻是人力出資。所以對於創始團隊來說,先定貢獻大小、再定股權比例、後定出資。

創業投資模式是典型的“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讓資本與人力各擅所長,充分發揮資本與人力兩種生產要素優勢的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在創業投資模式有其自身特點。

一是在出資方式與出資數額上,投資人以真金白銀出資,且公司的主要甚至全部啟動資金均由投資人提供,創始人股東主要以對公司的服務承諾出資,貨幣出資很少甚至完全沒有。

創業公司送你乾股,值不值得拿?能不能拿?

二是在出資進度上,投資人的出資通常一次性全部到位,創始人股東的服務承諾是分階段逐步投入到位的。

三是投資人雖然出大錢,但拿的是小頭,是公司的小股東,且不參與公司日常的經營管理。創始人股東雖然出的是小錢,但拿的是大頭,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是公司的操盤手與實際控制人。

基於這些特點,創業投資模式下的創業企業通常有一套規則來保障商業合理性,比如創始股東股票的分期兌現制度。

如果沒有這些制度安排,創業企業很可能出現一系列不合理也不公平的現象。例如,參與創業的股東可以幹滿半個月就拍屁股離職走人,留下其他創業團隊成員吭哧吭哧為他打工。

三、技術合夥人的乾股怎麼給?

從法律意義上來看,不存在所謂的乾股。一般來說,技術入股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一是要有產權;二是要有估價;三是需要有產權轉讓。

但在實際情況中,絕大多數的案例都不符合以上條件。很多時候,就是某個員工在公司做了好些年,並且在技術方面有某些比較突出的貢獻,公司為了留住人才而給予適當的股權激勵。或者是某個創始團隊,通過從其他互聯網公司比如BAT等挖角高級技術人才,由於初創企業前期付不起很高的薪資,往往是通過給予一定的股份進行補償。

通常,這些技術人才既沒有專門的技術專利,也無法過戶,無法符合法律上的技術入股的條件。

法律上不存在真正的乾股,所有的股份都會對應出資,股權的轉讓是權利和義務一起轉讓的。要麼別人幫你出資,要麼自己出資。

所以,在談技術入股的時候,要確認出資是否到位。只有出資到位了,股份才能拿得心安理得。

關注並轉發此文後,私信回覆“815”,這邊安排專業諮詢老師和您聯繫為您提供免費股權諮詢服務,並且贈送《股權架構方案設計》《有限合夥協議》《股東進入和退出機制》《公司估值的二十二個標準》等股權相關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