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知識紋飾篇之博古紋

博古紋是明清瓷器紋飾中常見的紋飾之一,博古紋由宋代《宣和博古圖》一書而得名。此書編於北宋徽宗大觀元年,成書於宣和五年之後,全書共三十卷。

瓷器收藏知識紋飾篇之博古紋

康熙 青花博古紋三足爐

,著錄了宋徽宗宣和內府所藏商至唐代銅器839件。因集宋代所藏青銅器之大成故名博古。後來博古一詞的含義有所擴大並加以引申,凡是在工藝品上裝飾鼎、尊、彝、瓷瓶、玉件、書畫、盆景等題材均稱為博古,寓意清雅高潔。主要流行在明末和整個清代。

瓷器收藏知識紋飾篇之博古紋

雍正 青花博古雜寶紋太白罐

一般來說,明代有博古紋的瓷器較為少見,目前所見多為萬曆、崇禎時期民窯多見一些。紋飾多以花瓶,花架等為主,沒有形成定型的紋樣,繪畫技法普遍不高。萬曆博古紋多為外銷瓷,具有異域風情青花髮色濃烈。崇禎民窯博古紋以青花瓶和罐類較為常見。

瓷器收藏知識紋飾篇之博古紋

康熙 青花博古圖長頸蒜頭瓶

清代瓷器中有博古紋的器物相對明代較多,幾乎歷代均有燒造,而且時代特徵明顯。順治官窯沒有博古紋題材,民窯器物畫法不精,紋飾隨意,沒有定型,層次感稍差。康熙官窯博古紋講究吉祥寓意,風格寫實和寫意並存,技法精湛。

瓷器收藏知識紋飾篇之博古紋

乾隆 青花博古圖印泥盒

康熙民窯博古圖舒展大方,錯落有致,線條古拙有力,填色準確。雍正民窯的博古圖較康熙更為舒展,繪畫精細,少見繪畫粗俗之物。乾隆官窯博古圖構圖集中,強調線條的運用,不及雍正細膩。

瓷器收藏知識紋飾篇之博古紋

康熙 青花冰梅開光博古紋罐

嘉慶時期的民窯博古圖構圖飽滿,紋飾組合有創新,但是線條略生硬。道光官窯博古紋吉祥寓意極為明顯。道光民窯博古紋構圖混亂,缺少博古紋應有的清新自然之感。咸豐官窯博古紋繪畫細膩,有舒朗俊秀之風,但紋飾所佔面積較小。咸豐民窯博古紋構圖雜亂,線條生硬,層次感不好。

瓷器收藏知識紋飾篇之博古紋

清晚期 青花博古紋盆

同治民窯博古紋精細和粗糙兩種風格並存,構圖多為通景式,開光博古較為少見。光緒官窯博古紋組合隨意,佈局不是很嚴謹,但紋飾的繪畫較為工細。光緒民窯博古紋構圖飽滿,多與鐘鼎文等組合在一起,線條流暢但色彩過渡變化不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