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瓷器拍賣市場有越來越多的億元藏品誕生,其中的天價藏品大多都是明清官窯精品,明清瓷器一直以來都是是國內首創市場的主流收藏種類,不管是拍賣會上還是收藏市場上,或是相對的收藏數量以及市場價值,明清時期的瓷器都是穩居中國陶瓷收藏市場的前列。如今年的春拍上引起轟動以及極大關注的大明成化雞缸杯,也是一舉再創新記錄。
為什麼明清瓷器如何的受收藏家的青睞呢?明清時期瓷器的行情是否還會持續的走高?收藏什麼樣的明清瓷器才更具有收藏以及投資的潛力呢?在如今的天價頻出的市場中,普通的藏家如何才能夠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進行符合實際情況進行收藏呢?
送拍北京保利 北京翰海等一線拍賣行:一七五九六五三三二三零
業內人士表示,瓷器在我國的製造歷史悠久,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更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中最鼎盛的時期,這兩個時期不但製作官窯瓷器的水平卓越,精美絕倫,民窯瓷器的燒製也是豐富多彩。當時的工藝不僅是承續了唐宋元瓷器時期的精品(例如:乾隆時期就有大量仿製宋代官窯、哥窯等瓷器),而且燒製的品種豐富多彩,如青花、五彩、粉彩、琺琅彩、釉裡紅等各式色釉的才,爭奇鬥豔工藝水平達到鼎盛。
在明代,有幾個時期的瓷器製作是高峰。明早期的永樂以及宣德,這就是市場上常稱為“永宣”,這兩個時期的瓷器特別受市場的追捧,永宣的瓷器高檔大氣,胎和瓷都特別的漂亮。尤其是成化的瓷器,非常的細膩及精美,而且當時對胎土的要求也非常精細,胎薄,紋飾講究,胎釉在燈光下看還會有點泛紅的色彩。
明清時期瓷器除了官窯受歡迎外,民窯瓷器在當時的製作工藝也是非常精湛的,所以市場的潛力也是非常值得期待。
市場化、國際化這條路對中國瓷器藝術市場來說仍顯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及”,不過這一市場的火熱氣氛已經引來金融機構的青睞。近年來,市場頻創新高的成交價,更引起了人們對瓷器投資的興趣與關注。一直以來,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但凡皇帝用過的東西,就是好東西。當然,在封建王朝時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確實佔有著最高端的文化藝術資源。而明清,特別是康雍乾的精品、名品,數量有限,而且很多都進了博物館,因此一旦有藏家願意換手,必然引發人們的極大興趣。譬如雞缸杯,據說有18件,而僅有4件在私人藏家手裡,既有稀缺性又有博物館藏品可對照,使得藏家對其價值很有信心,並形成一定的攀比心,因此更容易產生高價。 2010年秋拍,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在倫敦以5.54億元成交。
2014年9月18日7點左右,此前頗受業內關注的清乾隆“瓷母”不負眾望,以2472 .3萬 美 元(約 合1.51億人民幣)成交。
2014年4月8日,一隻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成交。
近年來,明清官窯瓷器的升值速度和幅度都令人咋舌,官窯無疑成為了瓷器收藏投資的“硬通貨”。
明官窯自萬曆三十五年以後無官窯瓷生產的檔案記錄,故一般認為,明代官窯至此即終,但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大明天啟年制”款青花花籃紋盤似乎還在低吟著官窯的長詩。
清早期,中期 清順治十一年恢復了官窯瓷的生產,但似乎很快又停燒。所以清初時期只有“大清順治年制”黃地紫彩蓮瓣紋盤等可數的幾件器物好似清官窯的序曲,沉沉低吟。明、清官窯瓷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6)進入了其最輝煌的時代。
清代御窯廠的規模較明代擴大,清代檔案明確記載有官員督窯。特別是督窯官唐英,以“陶人”自勵,從雍正七年起協助窯事,到乾隆時期任督窯官,於乾隆二十一年去世,嘔心瀝血,兢兢業業。雍正、乾隆二朝官窯盛世,其功不可沒。康熙官窯瓷,胎質堅緻,大器頻出,青花、五彩尤為讓人稱道;雍正官窯瓷,無論大件小器皆工藝精湛,顏色釉瓷勻淨怡人;乾隆官窯的特種工藝瓷,以瓷琢它山之料,惟妙惟肖。特別是三朝的琺琅彩瓷或古拙華貴,或清麗典雅,獨步瓷海;粉彩瓷或色料柔美,或做工精細,開一朝之風。它們都不愧為盛世之作。嘉慶朝前期的官窯瓷仍繼承乾隆朝的風格,尚精細,後期衰勢漸顯。
閱讀更多 藏品徵集1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