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个82年的老故事:青海民兵捡到67981枚银元,竟全部上交国家

来一个82年的老故事:青海民兵捡到67981枚银元,竟全部上交国家

80年代,是黑白电视机风行的年代,所以回想起童年的时候,仿佛那个年代也变成了黑白二色,朦朦胧胧,却又无比真实!

今天阿青要和你分享的,是82年一个青海民兵捡到67981枚银元,并上交给国家的真实故事

来一个82年的老故事:青海民兵捡到67981枚银元,竟全部上交国家

1982年6月16日,青海贵德县,河阴公社郭拉大队的民兵陶金兰,和往日一样去县“园艺场”干活,现在有很多人不知道"园艺场"是啥,其实园艺场是上世纪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实体,老一辈人都知道他是一种综合性全民国有农业企业。这天傍晚8点左右天“麻麻黑”,陶金兰准备在挖一下水管道沟,就回家休息了,正在这时,没想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来一个82年的老故事:青海民兵捡到67981枚银元,竟全部上交国家

陶金兰挖沟到1米多深的时候,突然从沟壁处掉下一堆白花花的“园片片”,又一铁铣挖下去,淌下来的“园片片”更多了,她不知道这个是啥东西,但是隐隐感觉有很大的价值,就赶紧把另一头的堂兄叫过来看一看,他的堂兄陶恩民看罢大吃一惊,很严肃的告诉他,这些“园片片”是银元,非常值钱。他俩边说边挖越挖越多,这些埋在地下的银元好像没完没了的样子。

来一个82年的老故事:青海民兵捡到67981枚银元,竟全部上交国家

陶恩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对陶金兰说,县园艺场过去是马匪马元海的“公馆”,能挖到这么多银元,说明这些银元和银元宝是马匪临解放逃跑时,来不及带走埋下的。马元海作为国民党28军的少将,肯定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当时兄妹一商量,认为这是国家财产,里面还又多少不知道,应当上报告,他俩当即用沙土把银元、银元宝埋好往干粮袋里装了几个银元,一路小跑到县公安局报告,可惜去的时候局里已经下班。

没办法,兄妹俩有又跑到县人武部,政委听说了以后赶紧派人把他俩领到县长刘鉴家里,刘县长立即派了四位民警跟他俩一起去挖银。从当晚十二点一直挖到第二天早晨六点多钟,挖出的银元、银元宝装了满满九尿素袋子。后来把挖出的沙土用筛子筛了一遍,又筛出银元七十八枚,元宝四个。这些银元和银元宝用手扶拖拉机分两次运到了县上。

来一个82年的老故事:青海民兵捡到67981枚银元,竟全部上交国家

运到县上的银元,经贵德县人民银行清点,挖出的银元有“大清银币光绪元宝”、“站人”、“袁头”、“开国纪念币”等八种,共计67981枚,按照国家的人名称兑换,价值人民币31万,除了银元,还挖出银元宝1583个,单个重200G,把银元和银元宝加起来,价值人民361782元零3分。

为什么价格3分的零头呢?因为哪个年代真的是“一分钱”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在交给警察,还真是一件“正能量”的事儿,当时的“工人”,一个月工资70元左右就算高的了。

来一个82年的老故事:青海民兵捡到67981枚银元,竟全部上交国家

哪个时候虽然没有这样发达的网络,但是信息的传播没那么闭塞,很快,陶家兄妹挖银献宝的事,象一阵风似的吹遍了县城的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着,其中有人就说他俩是“傻子”,陶金兰的家里那么穷,挖出银子不往家里背,却缴给公家,真是个傻丫头!姑娘们都喜欢穿红戴绿,可她从没穿过一套象样的衣服。如果这白花花的银子如果背回家,全家人几辈子也花不完。但是陶氏兄妹怎么想的呢?很简单,白银是马匪从劳动人民身上搜刮来的,现在应该上缴国家,归还人民!

来一个82年的老故事:青海民兵捡到67981枚银元,竟全部上交国家

1982年7月2日,贵德县人民政府召开表彰大会,给陶金兰和陶恩民每人奖了一台缝纫机、一辆自行车和五百元现金,县人武部和财政科分别颁发了锦旗,还给他们记了三等功。这件事情就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82年的36万听起来好想没多少,但是阿青大致按比例算了下,如果放到今天,差不多是1600万的样子吧,中个彩票也不过如此吧,甚至可以说,当初国家正处在经济调整时期,36万发挥的价值,远远超过如今的36个1600万,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吧~

来一个82年的老故事:青海民兵捡到67981枚银元,竟全部上交国家

谨以此文,致敬曾为青海“无私奉献”过的老前辈们,你们当得起一句“大侠”,感谢您花宝贵时间阅读本文,如果喜欢,点个赞在走吧,更多“青海老故事”系列,请右上角关注下阿青吧,我们明天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