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友程
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孔子38岁开始接触《周易》,当时没有重视或者没有读懂易学,通过和圣人老子的接触,51岁的孔子才有所启发而对易经有了新的理解,并且发现《周易》里面包含着博大的哲理,于是便开始更加刻苦地攻读易经,并对易经系统地写了十篇注释文章,史称《十翼》,在易经哲学理论的完善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孔子说自己是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人到了五十岁就可知天命,人如果不学习圣言,不研究哲理,就是到了七八十岁也不会知天命
云清云
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孤立的一句话,应是从《论语》的"为政第二"中全面去理解。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只矩。”
对于孔夫子来说,经过前几个人生的座表与历程到了五十的年龄时段,也就能够客观的认知天地自然赋与自己命远中的好坏穷通,这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其实孔夫子的另一句话就是对天命的最好注角。子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命乎。"
达天知命,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其合乎自己对大道的追求,更使其不被一切外物所惑动。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据此可見,道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天命吧!
净心修道
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而欲”论点,诠释了人生各阶段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而“五十知天命”的观点,是指对社会和人生有了足够的理解,为人处事应该进入一种波澜不惊的状态。“天命”指的是人命,也就是人生,而“知天命”就是了解人生的意思。到了五十岁,对自己人生和处世应该有了足够的认识和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世态炎凉和悲欢离合都应泰然处之、宠辱不惊。你的态度绝定了你的命运,你的思想则决定了你的行为。“知天命”的年纪,更应把握好现在,爱惜自己和家庭,继往开来,走好人生的后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