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嘉庆帝一声令下,十吨和田玉被扔到了荒凉戈壁上

清朝乾隆年间,由于乾隆皇帝酷爱赏玩玉器,于是那些投其所好的官员们纷纷来到了和田玉主产地之一密尔岱山挖掘玉石。后来就连乾隆也得知了此地的名声,“遍山皆玉”,他在位期间,曾六次下令挖掘此地。


乾隆四十二年,清兵更是在密尔岱山挖出了一块重量超过五吨的和田玉,乾隆皇帝得知后,命匠人将其制作成了一旷世杰作《大禹治水图》。

历史解密:嘉庆帝一声令下,十吨和田玉被扔到了荒凉戈壁上

根据史书记载,在《大禹治水图》完工后,密尔岱山再次给了乾隆皇帝一个惊喜,“其年有进密尔岱玉三:前者青,重万斤,次者葱白,重八千斤,小者白,重三千余斤”。

在此地挖出了三块和田玉,其中最大的重达万斤,中等层次的则是八千斤,就连最小的都有三千斤。这换算下来相当于两万斤,也就是现在的10吨。

历史解密:嘉庆帝一声令下,十吨和田玉被扔到了荒凉戈壁上

乾隆一看,这摆明了就是天降祥瑞嘛,于是便下旨让地方官员动用当地民力,将这十吨和田玉运送到京城来。乾隆这是大手一挥,但底下的百姓可就苦了。密尔岱山平均海拔3600多米以上,山势险峻,深谷绝壁纵横交错,就连现代的高科技都不能平稳度过,何况是在那个时代。

但皇帝下旨,百姓们纵然再不情愿也只能照办,由于玉料太过于沉重,地势也十分危险,这支运输队伍的行进非常缓慢,平均速度“日行五里、七八里”。

历史解密:嘉庆帝一声令下,十吨和田玉被扔到了荒凉戈壁上

一直到嘉庆三年,这支队伍才勉强来到了了和硕的乌什塔拉。在这段时间里,这支队伍所经过之处“州县骚然”,换句话说,就是清王朝并没有妥善安排这支队伍的衣食住行,以至于他们在民间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时候有大臣便向嘉庆上书此事,嘉庆得知后,于1799年下旨,“叶尔羌离京路途甚远,运送玉石,倍觉费力”,“所解玉石,行至何处,即行抛弃,不必前解”,民夫们你们直接把玉石就地扔掉吧,另外嘉庆还给予民夫们“缎匹银两”,让他们得以回乡。

一时间,天下百姓纷纷赞颂嘉庆明主,“无不欢欣鼓舞,其喜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