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学生严厉好吗?


最理想的是能“严格”而不“严厉”。

也就是要求严格,态度温和而坚定。

或者至少能做到严厉和温暖并举,

也就是对事严厉,对人关爱。

否则很容易以爱为名行伤害之事,而不自知。


疆笑语


我觉得用严格更恰当一些。作为老师,并不是越严格越好,严格到学生难以接近,就让人讨厌招人恨了。成功的老师都是宽严结合,用严格获得威严,用宽容得到尊敬。严,不等于发脾气,大嗓门吼,不给好脸色看。严是指用高标准高要求对学生树立纪律意识,不是让学生产生害怕,产生抵触,厌恶反感甚至仇恨。

下面谈谈怎样用严格获得学生的尊敬。

第一,不能针对学生的行为发脾气。不管是新接手的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最重要的事永远是立规矩。这个规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会在以后短期随意改动的。学生可以轻易理解或者在班级里能轻易看到的,第一时间申明,犯了什么错,怎么处理。让学生的行为有准则。以后的奖惩制度就按规则来,不要随着教师的个人感受走。这样学生才有安全感,信任你。

第二,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学生面前,讲台即舞台,你在上面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是有原因的有目的。笑是为了鼓励,怒是为了劝诫。不是随心情来的。学生行动变了,你表情就变。

第三,讲道理。教师的权威是学生给的不是天生自带的。换句话说,人家不认你当堂给你个大嘴巴,下不来台的是你。同理,你不要工作了大会上给校长一个大嘴巴下不来台的也是他。所以,以理服人,以规矩管人,不用权威压人。不要说我是老师所以怎么样。

第四,既然权威是人家给的。如果自己错了该让步让步改道歉道歉,这个叫以退为进。比死撑着不要脸好看。

第五,青少年比成人情绪敏感,刻意给学生留面子。能私下处理不公开处理,能用眼神处理不用语言处理,能自己处理不交给别人处理。营造这个错误是你跟老师之间的小秘密,拉近彼此距离。

第六,专业技术过硬,学生才会服你。

第七,惩戒行为而不是性格。别妄想改变学生性格。你的惩戒手段必须随学生的错误行为停止而停止。比如上课说话,你看他一眼,他不说了。这个事情就过去了。不要学生已经停止了错误行为你还没完没了。

第八,不要觉得你是为学生好,有时候你的三观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对于好的定义。他们要去的是你到不了的未来。你是一个平台,你是一个助手。学生踩着你向前走,走不稳了说老师扶我一把,你就伸手。尽量别用自己的标准定义学生的路。所以,放下身段,平等交流,施以援手。

第九,爱孩子再干这行。你的爱,大多数学生能感觉到,他们会感谢你有方法的高要求,而不是自以为是的脾气。


铿锵小Y


作为小学教师来讲,我认为应该严格。特别是小学生,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刚入学还是上到了高年级,能够做到自律的孩子是极少数。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做到自觉的学习,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的督促才会上进。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拿我们班来说,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一旦教师管理松懈,孩子们学习的劲头明显下降,课堂纪律也很难维持,学习效果不明显,成绩很难提高。当然也不能一味的严厉,如果课下或者举办活动时可以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听听他们的心声,然后再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和教学策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加于鼓励!


知识经济


对于这个问题,好或者不好,都不是简单一刀切的。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合适宜。怎么说呢,古有严师出高徒的美闻,亦有如今社会有些老师过于严厉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事例。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就看从中如何合理去运用,如何把握好那个度,然后达到利于事情的解决。不可否认,为师者大都是盼望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校,为家乡增光添彩,令为师脸上有光,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心态。这就关系到怎么去引导,怎么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知识,掌握本领的问题了。因此我觉得,一是,老师在课堂上就是应该树立一个标杆,学生错了就是错了,耐心指出,态度可以严肃点,但是语气和用语可以灵活一些,委婉一点,不让学生感到害怕,这样,学生既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又能够悉心听取老师的教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课余或者假期,老师可以多和学生沟通,多去了解学生平时是怎么思考问题,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或者成长中的疑惑,帮助学生这些课堂上没办法解答的问题,给人一种亲切感,那么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丰满和伟岸很多,对于学生的发展是获益匪浅。在课堂上严肃一点,在课余多点沟通,温婉一些,这样的结合利于教与学。因此,我觉得老师的严厉好与否,不是一刀切去下结论的。


2019真情永恒


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去看,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因材施教。

现在教育有多种论调,有的主张“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孩子就应该严厉;有的则主张用爱和温柔去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爱玩爱闹的天性。但是,我觉得这两种方式都有点走极端。我以为“既宽又严”才好,学校和老师(当然家长也一样),给孩子规定好大的行为准则,小范围内允许孩子自由释放和发挥。如果对孩子一味严厉,时时刻刻、处处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不准逾越半步,那么,时间久了,孩子必将被培养成唯唯诺诺,唯老师之话是从的懦弱无主见的孩子。反之,如果对孩子一味宽容忍让,让孩子无法无天,那么,教育的尊严何在,教师的威望何在,孩子长大了必将会蔑视一切规矩,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

严师出高徒,对一部分学生是管用的,而且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相悖的,因为孩子并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所以老师更要做一名多元化的老师,选合适的多种多样的方法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用一种方法对待每一位学生。


庐山木土


我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老师对待学生应该既有严格又有严厉,两者应以严格为主基调。

日常管理要严格,所谓“习惯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日常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道德规范习惯等,所以要严格。正所谓严师才能出高徒,严格才能从细节上一点一滴去规范学生的行为,更好的达成教育目标。

对于学生中那些突破底线既已经影响到整个教育环境的安全的人和事,比如校霸、打骂老师等等,那就应该严厉起来,采取雷霆收手段,可惜现在的教育现状是严厉的手段不多…


酸菜扣肘子


当然是严厉好了,严师出高徒嘛!但我认为严厉要重在“严”,而不是“厉”,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严中包含着爱,而不是厉害的让学生瑟瑟发抖。


新东郭先生和狼


老师对学生严厉对学生成长有利。但是,严中要有爱,要宽严结合。严格要求学生,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放任自流会害了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虹乡笛韵


我觉得适当严格为好,严厉又严格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会害怕学习,甚至讨厌学习,其实当老师最为关键,教书育人,好的老师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还能教会学生做人,一个好的老师可能影响学生一生,一个坏的老师也能影响学生一生,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内心,从而开导他们,制定教学方案,既能尊重您也能佩服您。一贯的上来就是严厉的表情,动不动就发脾气的老师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学生情绪就会影响学习,就会讨厌学习,反感学习。喜不喜欢听你的课就是最为关键的一课!不管你是教你们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的老师们,让他们喜欢你的课首先让他们和你成为好朋友,因为学生时代都是比较单纯的,你对他们好,他们自然对你好,自然就喜欢听你的课了!加油!


速录技能培训


这件事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有的学生,严厉点,会让他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会使他更加努力的学习。 还有的学生,老师的严厉会让他不解,而跟老师产生了极大的逆反心里,会使他误入歧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师严厉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俗话说:慈母多败儿,所以说严厉一点是好的!但是太严厉就不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