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走到哪里都觉得家乡菜最好吃?

衣橱里的女孩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的这句诗应该是最好的回答了。

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打下了家长独特的生命印记了,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最难改变的是那一口乡音,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一碗食物。

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美食就是一种文化。家乡的食物从小到家滋养你成长的食粮,是你呼吸的每一缕麦香,你的生命就是这一粥一饭堆砌起来的,怎么会忘记呢。

如果说家乡的食物是难以忘记的,那么,母亲手里的味道才是我的生命的源头。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吃饭任何东西,母亲的味道总是不禁会拿出来对比,因为这味道里溶解了爱,添上了情。我可以非常骄傲的说妈妈的饭是最美味的。你要问我为什么,我说不出来个所以然,就因为它是家乡,它是心灵的归依。

我特别喜欢琦君(《春酒》《粽子里的乡愁》)、汪曾祺(《故乡的食物》)的文章。粽子里的乡愁永远只有母亲能体味,所以琦君说到:“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棕。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小时候的我和琦君一样,喜欢母亲做的炒肉,煎鸡,手擀面,饺子等等,它们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现在回想起来,所有好吃的,不好吃的,都令人怀念,这是妈妈的味道,是故乡的记忆。

不是家长的食物难以忘记,只是我们每个人离家越远,就越觉得始终有一根线牵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的生命不再被放逐。

不说了,放图吧,一切都是此中。




温古文知亲斤


长大成人了,有机会出外面打工挣钱。外面的菜怎么也吃不习惯,好不容易老板给了开工钱,立马回家。一踏上家乡的土地,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甚至觉得空气都变了味儿。门前的大柳树依然枝繁叶茂,透着勃勃生机,屋顶上那弯弯的炊烟悠然的飘在空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母亲用那双榆树皮一样的手,旱已做好了猪肉白菜馅的饺子,排骨煎山药(土豆)和绿豆芽黄瓜心里美绊粉条等好吃的,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的先尝几口,那真叫一个"香"啊!

如今人到中年,依然在外流浪。不能说他乡的菜不好吃,但每每回家吃到家乡的菜,总有一种自豪感丶幸福感丶满足感。家乡的菜早已融入了我的血脉之中,家乡的菜牵着的魄直到将来埋在故乡的土地上。

这也许就是走到哪家乡的菜最好吃的缘故吧!





农夫谈生活


毕业之后,我一直在外闯荡,时间飞逝又过了一个十年,十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毛孩子,这几年一直在各地辗转,换了几份工作,曾经一度为了找工作而没回家。可是又怎么能真正放下家里的亲人、风景、老房子,尤其是母亲做的菜,那种家的滋味一辈子都无法忘怀。去过那么多城市,吃过那么多菜系,我还是觉得湘菜最好吃,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无论环境怎么改变,时间如何飞逝,小时候的味道却最令人着迷。

怀念辣椒炒肉

这些年,一直怀念的一道菜是小时候妈妈做的辣椒炒肉,记得那时,小孩子家也不懂吃,但就是觉得妈妈做的家常菜是上等的美味。妈妈不会做什么特色菜,但是却能把普通的家常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来,我长这么大,一直没有在其他任何人家、任何场所吃到过像妈妈做的那样让我留恋不已的菜肴。

妈妈做的辣椒炒肉辣椒够辣、色泽青翠,让人一看上去就立刻垂涎,肉片薄厚适中,大小正好承味,使人频频伸箸,不忍释口。我个人觉得远比大小餐馆酒店做的正宗、纯粹,在外面吃的辣椒炒肉多数变成了青椒肉丝,椒是甜的,肉是浆过的,整盘菜滑腻、混浊,一点不清爽,入口后更是索然无味,嚼着那肉直觉得像嚼淀粉团。

思乡与舌尖上的美味

人在旅途,总是免不了思乡,让人最为怀念的莫过于家的味道,对于人类来说,思念总是与舌尖上的美味分不开的,即便相隔万里或者离乡时间再长,母亲做的饭菜是我们一辈子的记忆。故乡水土无法携带,但是家乡的味道却能一直陪伴着自己,即使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饭菜,对于那些热爱美食的朋友来说,他们也能信手拈来。


英子厨房


要说吃那满汉全席都是好吃的,末代皇帝电影里的皇帝用膳时镜头,皇帝指点让伴臣吃的那几个菜,说明他不喜欢吃!俗话一方黄土养得一方人,大江南北 高原沿海饮食各有特色川菜辣 粤菜鲜 豫菜香 鲁菜甜,各有秋色。之所以走到哪都觉得家乡菜最好吃,那是有儿时成长的习惯,一旦一个人适应了习惯是很可怕,不好改掉的,比如好多孩子在城市发展的不错想尽孝父母时,并不见得父母愿意离开习惯生活的农村。我一同学在北方上学,感觉伙食也可以,但有半月不吃米饭感觉吃不下饭一样。毛主席酷爱红烧肉,而且不喜欢豆豉酱因为从小感觉很脏不干净,儿时饥饿时无法选择,儿时记忆深刻,一旦适应习惯会终身难忘,所以哪怕整天能鸡鸭鱼 山珍海味,终究还是家乡的饭菜味最地道,因为只有吃家乡饭时才能勾起家乡乃至儿时的味道!


131419鑫圭杂苑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至所以人们都爱吃家乡菜,是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吃惯了妈妈做的菜,吃惯了家乡的筵席。在我们江苏盐城,人们都喜欢汤汤水水的菜子,六大碗,八大碗最有名气,城市里不少六太碗,八大碗的饭店,生意很红火,一是家乡人爱吃,二是外地人来盐城都要尝尝盐城的特色菜。再说价钱也不贵,原因是配料简单,做工也不难,在我们盐城西乡,到了过年过节或是家里来贵客都会烧上几大碗。六大碗有膘,肉圆,假鸡,单莱,红烧肉,红烧鱼,虾米(根),每碗都有它的吉祥寓意,总体六大碗表示六六大顺,八大碗表示发发发。朋友来吧,到盐城旅游,作客,好客的盐城人会用本地特色菜招待您的。


叶老翁620


#527我爱吃#,参与提问回答,有机会得100元。

对命运的漂泊者来说,家乡是我们刻骨铭心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度过了一生天真烂漫、清纯无邪的童年、青少年最美好的时光。

无论是在北大荒、还是江南水乡,所有的菜,都没有在家乡时,爸爸做的酿豆腐、酿苦瓜、酒酿糟鸡好吃。一方水土样一方人,除了本土菜好吃外,最主要是那种思念家乡的情怀,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是我们的根,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家乡的命脉,家乡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不管走到那里,也不管离开家乡多长时间,我都说我是兴宁客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几时照我还?四十年间,虽然我回去过几次家乡,但是,家乡我还会回来的,回来后一定再用心品尝家乡菜。让家乡菜的香味,抚慰我这个游子酸楚的心田。

第一图是酿豆腐,第二图是酿苦瓜,第三图是酒酿糟鸡(都是有名的客家菜)。





九九红日燕归来


因为家乡是生长长大的地方,从小就吃惯了家的饭菜。故土难离,一但因事业工作需要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他乡之地,一时很难适应他乡的生活惯习,特别是饮食习惯。总觉他乡的饭菜很难适应自已的口味,要么太甜或不甜,要么太盐或不盐,要么腥味太重,要么大辣或无辣味,要么油放得太少或太多。总之他乡之味一时难以适应自己的味口。

比如贵州人特别喜欢吃的折二根(鱼腥草),外省95%的人都不敢吃,辣椒在贵州受到普遍欢迎,但在一些外省人的饮食里根本不敢吃。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成了一方人的饮食习惯。如果要想适应他乡的饮食可惯,必须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才能接受他乡的饮食生活,适应要有一个过程。


灵霄云罗先云


据说人的胃有一种记忆功能。

一个人小时候时吃的东西,记忆下来,时间长了就固定成一种生活习惯,经常吃没有什么感觉。但当你远离家乡,很长时间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胃就会刺激你的脑神经,让你回忆这种味道,让你想吃这种味道,当你想起这种味道时,就会想起你的妈妈,因为这种味道基本上都是你妈妈做的菜的味道。

有的人妈妈已不在人世间了,可是家乡还在,你不能在想妈妈了,但还可以想家乡。

世界再美,家和家乡的味道,依旧是我们最难舍的牵挂。

鱼儿不停游,然而他独爱故乡,家乡有海藻,有熟悉的味道,再一次重游故乡,深不及思乡情。

回家的归途或山高水长,或近在咫尺。对于不能归家团聚的游子,家人的厨艺、家乡的中秋菜色总能透过味道让潜藏的思念再次复燃,让人一重逢就热泪盈眶。那一路陪伴的家乡味道,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锁定着千里之外的故乡。

妈妈永远都是每个人心中最好的厨师,家乡的味道永远都是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游子回到家乡时,常常游离在城市的边缘,茫茫不知进退,而家乡的味道,将游子的身心捂暖,告诉他们,你们到家了。

月是故乡明,菜是家乡美,家乡菜的味道,寄托着人生沧桑的感慨,这种味蕾上的乡愁终生难忘,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更让人刻骨铭心,是任何山珍海味所不能比的。

出门在外,最难忘的就是家乡的味道。每个人的心底家乡的味道都是童年最深处的记忆!





飞飞猫说话


从小在自己的家乡长大,吃惯了家乡的味道!不管走到哪里,家乡的味道永远停留在舌尖上!


看破红尘6412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在他乡,总有思乡情结,爱屋及乌,对家乡菜也是情有独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年幼至大的潜移默化,已经习惯了家乡的粗茶淡饭。身处异地,不管饭菜多么精致,也肯定吃不出家乡的味道来。家乡的饭菜可以不入流,可以摆不上台面,但是,咸淡适中,香甜可口,一定是最适合的,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中国人大多有思乡情结,总想着落叶归根。家乡的饭菜好吃,也是有太多的情感在里边。菜可以做出来,情感却不会掺进去。所以,不管走到哪里,骨子里总会觉着家乡的菜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