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雍正王朝中,"八贤王"做过总理王大臣吗?

江海祥哥


雍正王朝中,"八贤王"胤禩是做过总理王大臣的。

“命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谕曰。朕苫块之次。中心纷瞀。所以启奏诸事。除朕藩邸事件外。余俱交送四大臣。凡有谕上曰、必经由四大臣传出。”——《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雍正为稳固帝位,对胤禩委以重任

康熙驾崩后第二天,雍正还没正式登基,就迫不及待的封胤禩等四人为总理王大臣,这明显是在可以拉拢八爷党,政权交替之时,时局不稳,雍正必须这样做,才能稳住八爷党这帮人。不久又加封胤禩为廉亲王,着为理藩院尚书兼管工部。雍正的一系列操作都是在收买人心,以加强自己的皇权。

这个总理王大臣有点类似于当年的议政王大臣,不过总理王大臣权力更大一些,雍正的口谕圣旨必须要经过四位总理王大臣之后才能传递出去,而百官所奏条陈也必须经四人之手转交皇上,可见这个官职可着实不一般,雍正把这么重要的职位给了胤禩,这一顿加官进爵无非是想先把胤禩安抚住,等自己的皇位坐稳了再收拾他。

胤禩为人宽厚、亲善谦和,被人称为八贤王

胤禩为人非常亲切随和,待人处事体贴细致,灵活温润,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因此广有善缘。不仅与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交情非浅,而且与众多王公朝臣也是相交甚厚。胤禩不仅亲近皇亲贵胄,而且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极好的口碑,所以被称之为“八贤王”。

胤禩待人宽厚、亲善谦和,自然就笼络了不少朝臣,于是在太子复立时,出现了满朝文武几乎全部支持胤禩为太子的局面,这就招了康熙的记恨,从此之后就渐渐失去了康熙的宠信,被冷落了。

雍正清算政敌,八贤王下场最惨

雍正的皇位渐渐稳固后,开始了对自己的亲兄弟,之前夺嫡过程中的死对头们进行清算,老大老二,在康熙年间就被圈禁了,雍正令继续圈禁,并言之凿凿说了他俩一堆坏话,总之是为了找个理由嘛,对于老三胤祉,也被派去守皇陵,后被幽禁在景山至死,老十四被夺取大将军王职位后,也遭遇了和老三一样的待遇。

最惨的就是八爷党这三位,老八被罢官夺爵、逐出宗籍,改名“阿其那”,交宗人府囚禁,不久吐血而亡,儿子弘旺改名“菩萨保”,老九同样被罢官夺爵、逐出宗籍,改名“塞斯黑”押送保定交直隶总督李绂羁押,不久病死狱中,老十的“待遇”还不错,只是被罢官夺爵,囚禁,乾隆二年给放了出来,改封辅国公,最后病逝。

八贤王胤禩一生经历可谓是曲折离奇,幼年受康熙宠爱,为人宽厚、礼贤下士终招康熙记恨,雍正即位遭清算,身败名裂。

<strong>


古曲古风


很高兴为你解答。

导读

爱新觉罗·胤禩(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异母弟,胤禩被江南士子们尊称为“八贤王”。

八贤王有没有当过总理王大臣?

1.总理王大臣。指清世宗雍正皇帝即位之初至成立军机处之前,设立的办事机构。它的来源是为了摆平其兄弟之间的争斗。

2.雍正即位后设立总理事务王大臣职位共四人,他们分别由圣祖第八子爱新觉罗.允禩、圣祖十三子爱新觉罗.允祥、隆科多(步兵总领,雍正舅舅)、马齐(乾隆亲信,孝贤纯皇后伯父)担任。雍正上位后,将胤禩改名为允禩。

小结

上面我说的,答案当然是,雍正的时期八贤王是当过总理事务王大臣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爱历史的方同学


还是老规矩,我们先来看看清朝的八贤王到底是谁?

所谓的八贤王,爱新觉罗·胤禩,清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自幼得康熙的喜爱,17岁封贝勒。死于雍正四年(1726),享年45岁

因母亲的关系,身份低微,但是他工于心计,不甘心因母家卑贱而屈居众皇子之后,不但千方百计地讨得父亲欢心,而且尽量交结可资利用的各阶层人物,同时他很善于与其他皇子搞好关系并使其中的一些人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在争夺储位的诸皇子中,以八阿哥声势最为盛大,除了皇子的允禔、允禟等外,满大臣有佟国维、马齐、鄂伦岱、揆叙等,汉大臣有王鸿绪等,都是他的支持者。很多大臣都对八阿哥称赞有加!

平心而论,不管八阿哥是真的贤良,还是做给康熙看的,他的能力都是非常的好的。并不比雍正差。一个贤良的人,得到满朝文武大部份臣工赞颂的人。按照惯例,帝位应该非他莫属。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历史给出的剧本却不是这样的。

由于康熙帝神经质般的怀疑,使他对八阿哥有一种莫名的排斥,导致八阿哥胤禩在后来的皇位争夺之中,败给了四阿哥(后来的雍正)。

雍正登基之后,虽然八阿哥没有作什么出格的事情,一直是兢兢业业。然而雍正还是在找八阿哥的茬。雍正经常将一些事情交给八阿哥做。但是,不管他做的好与不好,最后雍正总是可以找出问题,然后惩罚八阿哥。

后来,雍正可能是觉得自己皇位很稳固了,老八也整够了,不想再费神了。就找了一个理由,废了老八的王位。

争位失败的皇子,命运是非常悲惨的。尽管他们是亲兄弟,也没有丝毫的仁慈。

1725年2月,雍正以胤禩怀有私心,搬弄是非,阻挠朝廷施政方针为名,革去其王爵,撤出佐领。次年二月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并强行将其改名为阿其那(在满语里是猪狗的意思)。

随后,将胤禩所谓的罪状颁示全国。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因病死于监所。就在八阿哥被关于宗人府之时,其妻八福晋郭络罗氏被雍正赐自尽,然后焚尸扬灰。

雍正对其兄弟的惩罚出奇的残酷,甚至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从这件事可以得得出雍正这个人心机深沉、性格冷酷、睚眦必报。相比雍正,八王爷要宽厚和礼让的多。与说是八阿哥败给了四阿哥,不如说宽厚与温良败给了奸诈和毒辣!

致于那顶总理王大臣的帽子只不过是雍正用来忽悠八王爷的一种手段而己!


剑风撩历史


历史上,八爷胤禩并没有当什么总理王大臣,这是二月河杜撰的,但也没有在夺嫡失败后马上就挂掉。

四爷胤禛正式登基,也意味着”八贤王“胤禩的悲剧要开始了,只不过雍正皇帝没有简单粗暴的直接治罪,反而命胤禩和胤祥、马齐、隆科四人一起总理事务。

不仅如此,不久后胤禩被封为和硕廉亲王,而此后,雍正所有的兄弟名字中的”胤“被改为了”允“,八爷允禩也不例外,但他没想到,这不是他最后一次改名字。

雍正皇帝当然不是真正的宽容,更不可能对这位野心勃勃的八弟放心,他首先把八爷的朋党亲信全部遣散,让允禩处于孤立地位。

接下来就算找茬环节了,比如因为太庙端门新盖的更衣帐房有油漆味儿,雍正就让负责工部的允禩和工部官员跪了一夜;比如允禩非常节省,雍正就说他诡诈;比如来京的科尔沁台吉没有得到封赏,就狠狠斥责了负责理藩院的允禩。

总之基本上就是”你怎么戴帽子呢“和”你怎么不带帽子呢“,咋做都不对,没错,就算想玩死你。

在雍正三年,彻底失去了耐心的雍正终于下狠手了,斥责允禩怀挟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动摇百官的意志,革去了允禩的王爵,将其府邸团团围住,允禩出入,都要有皇家侍卫监视。

雍正四年,允禩被革去了黄带子,意味着允禩被开除出了皇籍,不久便被囚禁,被改名为”阿其那“,将允禩罪状四十条公示全国,同年允禩病逝在狱中。

成王败寇,在夺取皇位的道路上,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身败名裂,也许就在雍正皇帝登基的那一刻,精明的允禩也早早的看出了自己的结局。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历史上做过总理王大臣,其管理过广善库,总理事务,管理工部,管理理藩院等,爱新觉罗·胤禩。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年少时为胤禔母亲惠妃抚养,首先总理王大臣是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初至成立军机处之前设立的办事机构,全称是大清国总理事务王大臣。雍正继位后,将八阿哥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皇位之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朝花夕拾x



八贤王是做过总理王大臣,但这也是雍正释放的烟雾弹,只是暂时稳住八爷党,等到雍正把皇位坐稳的时候就开始找茬治八爷了,胤禩穿的朴素雍正厌恶他说这还是在邀买人心,等到胤禩稍微奢华一些呢,雍正就斥责胤禩奢靡浪费,反正做什么都是错的,最后雍正直接出手把胤禩一党拿下直接圈进起来了,这才算是彻底了账。


胤禩其实是个很悲剧的皇子,为什么他会笼络人心呢?因为他的母亲出身低下连带着胤禩也不太受待见,渐渐地胤禩就养成了看人脸色揣摩人心这一套,所以胤禩很会讨好康熙,一开始胤禩跟康熙的关系还不错,但随着太子被废八爷党浮出水面这才是胤禩跟康熙关系开始恶化的开始。


最后谁也没想到是雍正继承了皇位,九子夺嫡雍正除了跟老十三关系依旧以外,几乎把其他争夺皇位的皇子都圈进起来了,尤其是胤禩被打击的最狠,当然了死的也很惨,不得不说胤禩的一生真是充满了不幸啊。


婉兮历史


历史上,八爷胤禩并没有当什么总理王大臣,这是二月河杜撰的,但也没有在夺嫡失败后马上就挂掉。

四爷胤禛正式登基,也意味着”八贤王“胤禩的悲剧要开始了,只不过雍正皇帝没有简单粗暴的直接治罪,反而命胤禩和胤祥、马齐、隆科四人一起总理事务。

显示所有大图

不仅如此,不久后胤禩被封为和硕廉亲王,而此后,雍正所有的兄弟名字中的”胤“被改为了”允“,八爷允禩也不例外,但他没想到,这不是他最后一次改名字。

雍正皇帝当然不是真正的宽容,更不可能对这位野心勃勃的八弟放心,他首先把八爷的朋党亲信全部遣散,让允禩处于孤立地位。

接下来就算找茬环节了,比如因为太庙端门新盖的更衣帐房有油漆味儿,雍正就让负责工部的允禩和工部官员跪了一夜;比如允禩非常节省,雍正就说他诡诈;比如来京的科尔沁台吉没有得到封赏,就狠狠斥责了负责理藩院的允禩。

总之基本上就是”你怎么戴帽子呢“和”你怎么不带帽子呢“,咋做都不对,没错,就算想玩死你。

在雍正三年,彻底失去了耐心的雍正终于下狠手了,斥责允禩怀挟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动摇百官的意志,革去了允禩的王爵,将其府邸团团围住,允禩出入,都要有皇家侍卫监视。

雍正四年,允禩被革去了黄带子,意味着允禩被开除出了皇籍,不久便被囚禁,被改名为”阿其那“,将允禩罪状四十条公示全国,同年允禩病逝在狱中。

成王败寇,在夺取皇位的道路上,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身败名裂,也许就在雍正皇帝登基的那一刻,精明的允禩也早早的看出了自己的结局。


影音小新


雍正时期八贤王是做过总理大臣的。

雍正皇帝上台之后,为了稳住朝廷局面,并没有把八贤王赶下台。而是把八贤王高高举起,让他做了总理大臣,没有怪罪他反而辅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故意让八贤王在职位上迷失自己!


追寻文化历史传播者


是做过的,在雍正登基之后,为了尽快改变‘国力空虚’和‘吏治腐败’办的很多事都比较着急,其实雍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西部边疆局势不稳,青海的罗布藏丹增和准格尔的阿拉木担的反叛已成定局,朝廷在西北这一仗早晚要打,而贪腐成风的吏治,捉襟见肘的税收都让雍正焦头烂额。所以这个时期八王被雍正任命为总理王大臣,但是他跟雍正是面和心不和,雍正怎么不舒服他就怎么来。他们之间的矛盾在雍正四年这个时间终于爆发了,这次矛盾的爆发标志着八爷党的彻底瓦解和失败。所以说八王爷是在雍正登基以后做过总理王大臣的。


阿杜谈古论今


雍正上位后,封胤禩为总理王大臣,而历史上,雍正刚刚登基就册封胤禩为廉亲王。雍正之所以授予这位曾经的夺嫡对手高官厚禄,并且还是掌握实权的岗位,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