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种植葛根,病害主要有哪些?要如何防治?

最帅二亮子


葛根

1,葛根根腐病,葛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连续多次,重茬种植的地块,这是一种土传病害,葛根根腐病病菌大多是因为带病苗传入,经过多年重茬之后,土壤中的营养比例失衡,抗病能力降低,也可引起根腐病菌的滋生而引起发病,主要发生的时间在高温多雨的5~9月份。葛根主要收获的是地下根,根腐病是最大的障碍,在带有病菌的地块,葛根从苗期一直到块根形成,都有可能染病。最初染病可见植株基部,接近地表处的外表皮,有浅褐色病斑,病斑处有水浸状,随着病害加深,病斑颜色加深,随后根系出现坏死,地上部分萎蔫,挖出受病的快根,横切之后可见,病变后呈现红褐色的维管束,后期块根出现黑褐色干腐。

葛根

葛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引种葛苗的时候,严禁带有病害的苗子进田,葛根适应性较强,在一般的土壤中都可以进行生长,适宜的PH值在6~8之间。为防止病害的发生,葛根最好种植在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土壤中,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大雨之后不存水,排灌方便,有充足的阳光。葛根一般从种植到收获大约2~3年,因此,在种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地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公斤左右,45%控释肥60公斤左右,生物菌肥50公斤左右。一般按照行距,1.1米进行种植,增加通风透光的能力。做好排水沟,在大雨过后,能及时排水。采用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使用恶霉灵+乙蒜素+生根壮苗剂,在发病初期进行灌根。

葛根

2,葛根锈病,葛根锈病主要危害地上部分的叶片,在高温高湿的种植环境下容易受病,发病后,叶片表面逐渐蔓延有铁锈色粉末,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片制造营养严重受阻,从而影响地下根的生长,导致葛根产量降低。除了要进行合理的密植,在发病初期可使用吡唑醚菌酯1000倍液+戊唑醇75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也可使用15%粉锈宁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喷洒防治。或者使用22%嘧菌酯,戊唑醇复配制剂千倍液+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


木雨听风


葛根,是豆科葛属中形成块根的栽培种,是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别名粉葛,栽培品种主要有大叶粉葛、细叶粉葛、苍梧粉葛、柴葛等。因营养丰富,被人们誉为“亚洲人参”。

虽然像葛根这类植物,生存能力极强,也还是会有病害的发生,下面二妹子就来说说葛根有哪些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葛根炭疽病

1、主要症状: 根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渐向内扩展。叶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中央色浅,致叶片呈褐色或灰褐色焦灼状。严重的大部或全叶干枯。潮湿时枯死病部可见朱红色黏液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2、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或小昆虫活动传播蔓延。

3、发病条件:天气温暖多湿或雾大露重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肥或植地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会使病害加重。

4、防治方法 

①综合防治:常发地或重病地避免连作,注意加强水肥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做到高畦深沟,清沟排渍,改善植地通透性。

②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40多·福·溴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二、葛根尾孢叶斑病

1、主要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边缘黑褐色,中央灰褐色,上生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2、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病菌借气流及雨水溅射进行传播和蔓延。

3、发病条件: 温暖多湿的天气、田间栽植过密及郁蔽的生态条件,易诱发本病。

4、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原体:注意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②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700倍液或40%多·福·溴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二氯异氰脲酸钠可溶性粉剂300~400倍液、5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三、葛根锈病

1、主要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两面的主脉和侧脉上初现黄色至橙黄色突起的小疱斑,即夏孢子堆。后疱斑表皮破裂,散出黄色至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破裂的疱斑为火山口状。严重时疱斑遍布全叶,散布锈色粉状物,致叶面变形,生长受阻。

2、传播途径: 在温暖地区,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蔓延,完成病害周年循环。在寒冷地区,冬孢子阶段虽然存在,但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尚未明确。夏孢子发芽温限8~28℃,发芽最适温度24℃,在适宜温湿条件下,可存活40~60天,8.5~18℃下,可存活30~40天。

3、发病条件:在适温条件下,降雨量是当年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雨量的多少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植地低洼易受涝或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或植株长势差或因过施氮肥而长势过旺,都会使病情加重。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4、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换种抗病良种。

②高畦深沟,清沟排渍,降低田间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

③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有机活性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喷施增产菌,每667m2用50~70ml,促植株早生快发,减轻受害。

④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2.5%烯唑醇乳油2000倍液、50%硫黄悬浮剂300倍液、5%己唑醇乳油2000倍液、55%硅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上述药剂可轮用或混用,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四、葛根细菌性叶斑病

1、主要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初呈淡绿色水渍状,对光观察近半透明,后渐变淡褐色至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单个病斑较细小,直径2~3mm,病斑互相融合成较大的斑块,致叶片局部干枯。湿度大时背面可见稀薄菌脓,带黏性;菌脓干燥后转为稍带光泽的胶膜状物,好像病斑涂上一层蛋白清。生产上这种情况常因菌脓受雨水冲刷而不明显。

2、传播途径:病原细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借风雨溅射作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种子调运(尽管种子带菌率极低),病菌经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生长季节中,病菌不断借雨水溅射进行重复侵染,蔓延扩大为害。

3、发病条件:在广东5~8月高温多湿季节或植株偏施、过施氮肥,有利病害发生为害。

4、防治方法

①选用细叶粉葛、大叶粉葛等耐涝品种。

②播前种子消毒,可用72%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3h后催芽播种。

③实行轮作。

④药物防治:及时开展预防性喷药保护,可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施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噻霉酮水乳剂500~8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粉500倍液。

⑤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更多关于种植方面的文章,请点上面的“关注”按钮,您的每一次转发与收藏都是对二妹子最大的支持,您有什么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二妹子会尽力帮您解答,谢谢!(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