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一、掐絲琺琅歷史淵源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中國傳統工藝掐絲琺琅

掐絲琺琅,中國傳統工藝品,屬於琺琅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琅,又稱"景泰藍"。使用其他金屬做胎的,如金胎掐絲琺琅等。掐絲琺琅的製作工藝也稱為掐絲琺琅。

阿拉伯地區傳入我國,明景泰發展,被稱"景泰藍"。清達到頂峰!清朝設立琺琅作,專門研發琺琅器。康熙時期掐絲琺琅的風格,沿襲明代規範,掐絲細密釉色不及。只有到了乾隆時期,掐絲琺琅工藝才全面興盛,並正式達到巔峰,並形成了內府造辦處、廣州、揚州、蘇州等幾個工藝中心。

從阿拉伯地區的掐絲琺琅傳入我國,應分為兩個階段:先是由彼地製作的掐絲琺琅器,經由東西貿易的興起,隨著一般番貨傳入我國;而後又由於蒙古人統治歐亞大陸,建立大元帝國,由於人種的遷徙與文化技藝頻繁的交流,掐絲琺琅的製作技巧隨著西方藝人傳入我國。明初,掐絲琺琅已經被某階層的人士使用,到了景泰年間,琺琅工藝臻於鼎盛。

二、掐絲琺琅的製作工藝:

大致可以分為7個步驟:制胎,即以紅銅板製出器形;掐絲,即將壓扁的銅絲依設計飾紋粘牢於胎體;燒焊,將其再次焊接牢實;點藍,依飾紋中顏色依次上釉彩,先點地,次點花,再點藍,後加亮白;燒藍,點一次藍即燒一次,重複多者可達3次;磨光,以細砂石、黃石及木炭分別逐次打磨光滑藍料與銅絲的粗糙處;鍍金,即拋光除鏽的最後一道工序。

可以說,掐絲琺琅的製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三、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

1、元代的掐絲琺琅

元代的掐絲琺琅器以纏枝蓮紋雙連鼻菸壺為代表,可以看出,掐絲琺琅從元代起,就一直將特有的藍色作為地色,其他顏色作為圖案大致平均的分佈於藍地之上,比例只佔到整個地色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這種疏密關係將藍地的色彩很好的表現出來,形成掐絲琺琅特有的裝飾風格,而這種色彩“黃金比例”的形成,也是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產物。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纏枝蓮紋雙連鼻菸壺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纏枝蓮紋雙連鼻菸壺(局部放大)


元代以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龍耳瓶為例,此瓶為後改器,通體花卉紋結構異常,頸、上腹、下腹三部分原是由幾樣元代舊器的局部拼合而成,上腹與頸部銜接口徑不合,採取了外加套口的辦法,此款掐絲琺琅瓶頸部的雙龍耳不僅是起到了美觀的作用,也同時用以遮掩拼接痕跡,起到了一箭雙鵰的效果。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龍耳瓶


2、明代掐絲琺琅:

明早期掐絲琺琅葡萄紋繩耳鬲式三足爐,腹徑13.3釐米、通高9.1釐米。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明早期 掐絲琺琅葡萄紋三足爐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明早期 掐絲琺琅葡萄紋三足爐(底部)


此款的掐絲琺琅器,色彩明快鮮豔,但製作上較為精細。器型為仿古代青銅器鬲的樣式,淺襠三袋足,束頸,寬平口沿上立雙繩耳。以掐絲琺琅技法裝飾圖案,紋飾佈局疏朗,釉色明快鮮豔,雅緻亮麗。頸部飾一週黑地,掐絲填紅、黃、白三色如意紋,腹部施天藍色釉為地,飾掐絲填五彩葡萄紋。

中期掐絲琺琅盞: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中期掐絲琺琅盞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中期掐絲琺琅盞(局部放大)

明代中期掐絲琺琅較早期製品的顏色趨於灰暗,表面光澤度不佳,有的不具備光澤,也是因為釉料燒製技術的不成熟,表面砂眼現象較嚴重,掐絲琺琅質量下降。

明代琺琅鑑賞:

明宣德時期的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出觚。

在這件掐絲琺琅盞中,主體色彩包括藍地色、花瓣周圍的綠色、花瓣的紅色點綴、花心的黃色、莖葉的深綠色和銅胎鍍金的金色。與元代掐絲琺琅器相同的是,主體裝飾色彩:藍色、綠色和紅色的黑度和彩度幾乎是相同的,並有其他幾種色彩進行調和過渡,可見明代雖然在釉料和工藝方面與元代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掐絲琺琅器色彩裝飾的配比面積與色彩的協調關係上面並無太大差異。在色彩面積配比方面,明代掐絲琺琅依然延續了元代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藍地裝飾,圖案的顏色較元代更為豐富。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明宣德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出觚

明宣德時期的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出觚。金色裝飾結構也是後期加入進去的,它的功能與之前所介紹的元代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龍耳瓶是相同的,試想如果將這一部分去掉之後,整個掐絲琺琅器無論是器型的完整程度或是色彩與金屬色的比例關係方面都會遜色許多。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琺琅獅戲紋三足爐(左),八寶紋長方燻爐(右)

明代中期的掐絲琺琅獅戲紋三足爐,玉紐木蓋替代了一部分銅胎的裝飾,其作用與銅胎一樣,起到一定的色彩調和的作用,它在整個器皿中所佔的比例也比較大,這種裝飾形式在當時是種創新,在以後的掐絲琺琅裝飾上面也延續了這種其他材質代替金屬胎的裝飾形式。

明萬曆年間的掐絲琺琅器擁有了更為廣泛圖案裝飾題材,金屬胎部分比例有所增加,如掐絲琺琅八寶紋長方燻爐,它具有雙朝天耳,四雲頭足,它的金屬胎部分就佔了整個器皿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並且地色也嘗試以白色代替傳統的藍色,這類掐絲琺琅器極為少見,這在色彩創新方面也是一大突破。

3、清代的掐絲琺琅:

到了清代,器物依然以藍色釉為地色,但淺藍色地釉較灰暗乾澀,失透無光,其它釉色也不純正。可以看出,這件清代掐絲琺琅花觚的色彩較明代又降低了其黑度和彩度,但在掐絲方面,工整流暢,線條粗細均勻,工藝較前面兩個朝代有了較大的提高。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最大的“皇家工廠”——造辦處,下設幾十個作坊琺琅作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作坊之一。此外,揚州、廣州、九江、北京等地也製作具有地方風格的掐絲琺琅。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清康熙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清康熙(底部)


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製造,高12.3cm,口徑1.2cm,腹徑6.7cm,足徑5cm。清宮舊藏。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掐絲琺琅夔龍紋暖硯盒,清康熙


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製造,高5cm,長14.7cm,寬11.5cm。清宮舊藏。

康熙朝掐絲琺琅基本有三種風格:其一是具有晚明風格的大器,如故宮博物院藏龍紋大盤、仿漢壺等,這部分器物過去一直定為明晚期,但在造型釉色上已是清代康熙風格;其二是康熙時期的掐絲琺琅料顏色更純、更鮮豔,雖然還是用的明代的一些剩料,但是純度上更有提高。比如這時期掐絲琺琅器上一種藍色,就是康熙朝特有的顏色。而且,康熙朝對銅的管制及使用都是由國家來掌控,所以不管康熙朝的掐絲琺琅器還是銅佛像,銅的純度都非常高,密度大,重量也大。這也是康熙朝大件的掐絲琺琅器器形會更加飽滿,看上去更有力度的原因。其三是掐絲細膩活潑,釉色純正鮮亮。康熙朝掐絲琺琅有五供、爐、瓶、盤、盒、暖硯、筆架、香薰等,款識有“大清康熙年制”、“康熙年制”楷書、篆書陰刻款、鑄款和鏤空款。還有很多無款的康熙風格的作品流傳於世。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球形香薰,清康熙

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製造,直徑16.2cm。清宮舊藏

雍正皇帝不喜歡掐絲琺琅,故其製品和傳世品都較少,傳世作品比較可靠的只有臺北故宮收藏的金胎掐絲琺琅豆。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掐絲琺琅大佛塔,清乾隆

造辦處琺琅作製造,通高231cm,底徑94cm。清宮舊藏。

乾隆朝是掐絲琺琅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據檔案記載,造辦處製作了數量可觀的琺琅器,包括宮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陳設品和文房清供等。宮廷典章用品有寶座、屏風、香筒、甪端、太平有象等;佛堂用品有佛塔、佛龕、佛像、壇城、五供、七珍、八寶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共製作了12座琺琅塔,分別陳設在紫禁城梵華樓、寶相樓內,氣勢恢宏,工藝精湛,是所見最大的琺琅器。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通高17.4cm,口徑8cm,足距2.6cm。清宮舊藏

這個時期的掐絲琺琅有幾個特點,第一,除生活器之外,出現仿古器型,即是仿商周的青銅器造型,再以掐絲琺琅工藝做紋飾。這種掐絲琺琅器在同時期級別最高。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通高18.9cm,身長13.4cm,口徑4.5cm

乾隆時期的第二類掐絲琺琅器是用於裝飾陳設用的大件器。其作為陳設擺放於廳堂的,因此器物造型較大,數量也較多。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通高15.5cm,盤徑19.5cm。清宮舊藏

乾隆時期第三類是觀賞類器,這類的掐絲琺琅器尺寸比較小,器形上看,既有仿古也有乾隆朝創新的器形。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掐絲琺琅牧羊人筆架,清乾隆

高15cm,長16cm,寬7.8cm

第四類是實用器,如清乾隆掐絲琺琅花卉幾何紋海棠式盒和清乾隆掐絲琺琅夔龍團壽紋高足杯,但這種級別較低。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掐絲琺琅摩羯紋立耳三足爐,清乾隆

通高20.5cm,口徑18.3cm,底徑17.7cm

最後一類就是就是佛教類型器物。比如佛塔,供盤,還有像這次專場中“十相自在”小盤,這種都是佛前供器,在乾隆時期也製作很多,主要用於宮廷和皇家寺廟的陳設。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高45cm,長28cm,寬22.5cm

乾隆朝掐絲琺琅的胎子,銅質精純,胎骨厚重,無輕飄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貴的黃金制胎;琺琅釉料均無透明感,沙眼減少,細膩光滑,琺琅釉色彩之豐富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在圖案裝飾上,除繼承了明代勾蓮花的做法以外,還運用了仿古的獸面紋、幾何紋,並將山水亭榭、花鳥蟲魚、人物故事作為裝飾,追求繪畫的意趣,取得了較好的裝飾效果;在鍍金、鏨刻方面,不惜財力、功力,金色濃重,刻飾精美;這一時期的掐絲琺琅工藝還常與畫琺琅工藝相結合,並鑲嵌珠寶,具有典型的金碧輝煌的皇家藝術風格。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

“景泰藍”掐絲琺琅彩:歷史上各朝代的掐絲琺琅的解讀

高9.5cm,口徑8.5cm,足徑6.7cm

嘉慶,同治,光緒朝的官造掐絲琺琅數量減少,做工粗糙。晚清民國時期有“印鑄局勳章製造所老天利”“靜遠堂寶華生德興成德成和志遠堂”等官營與私營製造掐絲琺琅的機構和作坊。達古齋”款掐絲琺琅袱系紋筆筒屬首次發現的又一個晚清琺琅作坊名號,其筆筒的造型與風格與“志遠堂”款筆筒如出一轍!

四、掐絲琺琅不斷髮展和變化在現代的意義

從掐絲琺琅到景泰藍再進入宮廷,便首先借鑑和模仿了中國古典的藝術中青銅器的工藝和形制,包括器物名稱,同時也融進其近親西亞的文化以及宗教,逐漸壯大和豐美了自身的體魄。

由於它的裝飾內容與形式絕對符合這皇家的意志和理念,歌頌功德,納壽祈福,國泰民安等為主,彰顯著皇威和權力。

現代工藝的發展,使得技術進一步的改革,如掐絲工藝,出現了多種型號的絲和線,釉的種類增加例如更多的新色系,並且“目”數越來越高,向更精更細的方向發展,磨活除異形為手工操作外,現基本都是機械化加工,器型種類越來越多,徹底打破了常規的束縛。而紋飾則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由於景泰藍藝術迴歸了人民,多元化的審美情志和愛好使景泰藍不再是單一的皇家文化內容,出古代較優秀的傳統題材被保留外,更多的表現是國家昌盛、人民安樂和諧的盛世題材以及積極向上的傳統文化題材,是現代風格形成的表現。再者就是點藍工藝,注重了色彩的表情,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從技法上講,比元、明、清時期更上了一層樓,增加了繪畫內容,如“暈染”,在圖案的色彩塑造及環境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造,看上去有很高的技巧水平和審美格調,與掐絲紋飾一樣,表現出了新時代的風格特

不難看出,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風格,都在傳承和發展的框架內進行,而發展的新東西與舊東西沒有截然分開,是屬於循序漸進。無論如何發展,要讓同時代接受,這是藝術的時代作用,也是藝術的時代特點,同時也註定了它的藝術使命。這些規律性的事物是不能打破的,否則,藝術就無味、無情、無分量、無價值。它的發展和輝煌的經歷。還有它那金碧輝煌、珍重華貴的容顏博得了歷朝歷代王公貴族們的青睞乃至眾多大眾人民的喜愛。它的藝術的正在散發迷人的光芒,作用發展還在繼續,今後一定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