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一、掐丝珐琅历史渊源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中国传统工艺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中国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如金胎掐丝珐琅等。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也称为掐丝珐琅。

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明景泰发展,被称"景泰蓝"。清达到顶峰!清朝设立珐琅作,专门研发珐琅器。康熙时期掐丝珐琅的风格,沿袭明代规范,掐丝细密釉色不及。只有到了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才全面兴盛,并正式达到巅峰,并形成了内府造办处、广州、扬州、苏州等几个工艺中心。

从阿拉伯地区的掐丝珐琅传入我国,应分为两个阶段:先是由彼地制作的掐丝珐琅器,经由东西贸易的兴起,随着一般番货传入我国;而后又由于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建立大元帝国,由于人种的迁徙与文化技艺频繁的交流,掐丝珐琅的制作技巧随着西方艺人传入我国。明初,掐丝珐琅已经被某阶层的人士使用,到了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

二、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

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制胎,即以红铜板制出器形;掐丝,即将压扁的铜丝依设计饰纹粘牢于胎体;烧焊,将其再次焊接牢实;点蓝,依饰纹中颜色依次上釉彩,先点地,次点花,再点蓝,后加亮白;烧蓝,点一次蓝即烧一次,重复多者可达3次;磨光,以细砂石、黄石及木炭分别逐次打磨光滑蓝料与铜丝的粗糙处;镀金,即抛光除锈的最后一道工序。

可以说,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三、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

1、元代的掐丝珐琅

元代的掐丝珐琅器以缠枝莲纹双连鼻烟壶为代表,可以看出,掐丝珐琅从元代起,就一直将特有的蓝色作为地色,其他颜色作为图案大致平均的分布于蓝地之上,比例只占到整个地色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这种疏密关系将蓝地的色彩很好的表现出来,形成掐丝珐琅特有的装饰风格,而这种色彩“黄金比例”的形成,也是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缠枝莲纹双连鼻烟壶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缠枝莲纹双连鼻烟壶(局部放大)


元代以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为例,此瓶为后改器,通体花卉纹结构异常,颈、上腹、下腹三部分原是由几样元代旧器的局部拼合而成,上腹与颈部衔接口径不合,采取了外加套口的办法,此款掐丝珐琅瓶颈部的双龙耳不仅是起到了美观的作用,也同时用以遮掩拼接痕迹,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


2、明代掐丝珐琅:

明早期掐丝珐琅葡萄纹绳耳鬲式三足炉,腹径13.3厘米、通高9.1厘米。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明早期 掐丝珐琅葡萄纹三足炉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明早期 掐丝珐琅葡萄纹三足炉(底部)


此款的掐丝珐琅器,色彩明快鲜艳,但制作上较为精细。器型为仿古代青铜器鬲的样式,浅裆三袋足,束颈,宽平口沿上立双绳耳。以掐丝珐琅技法装饰图案,纹饰布局疏朗,釉色明快鲜艳,雅致亮丽。颈部饰一周黑地,掐丝填红、黄、白三色如意纹,腹部施天蓝色釉为地,饰掐丝填五彩葡萄纹。

中期掐丝珐琅盏: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中期掐丝珐琅盏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中期掐丝珐琅盏(局部放大)

明代中期掐丝珐琅较早期制品的颜色趋于灰暗,表面光泽度不佳,有的不具备光泽,也是因为釉料烧制技术的不成熟,表面砂眼现象较严重,掐丝珐琅质量下降。

明代珐琅鉴赏:

明宣德时期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觚。

在这件掐丝珐琅盏中,主体色彩包括蓝地色、花瓣周围的绿色、花瓣的红色点缀、花心的黄色、茎叶的深绿色和铜胎镀金的金色。与元代掐丝珐琅器相同的是,主体装饰色彩:蓝色、绿色和红色的黑度和彩度几乎是相同的,并有其他几种色彩进行调和过渡,可见明代虽然在釉料和工艺方面与元代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掐丝珐琅器色彩装饰的配比面积与色彩的协调关系上面并无太大差异。在色彩面积配比方面,明代掐丝珐琅依然延续了元代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蓝地装饰,图案的颜色较元代更为丰富。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觚

明宣德时期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觚。金色装饰结构也是后期加入进去的,它的功能与之前所介绍的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是相同的,试想如果将这一部分去掉之后,整个掐丝珐琅器无论是器型的完整程度或是色彩与金属色的比例关系方面都会逊色许多。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珐琅狮戏纹三足炉(左),八宝纹长方熏炉(右)

明代中期的掐丝珐琅狮戏纹三足炉,玉纽木盖替代了一部分铜胎的装饰,其作用与铜胎一样,起到一定的色彩调和的作用,它在整个器皿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这种装饰形式在当时是种创新,在以后的掐丝珐琅装饰上面也延续了这种其他材质代替金属胎的装饰形式。

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器拥有了更为广泛图案装饰题材,金属胎部分比例有所增加,如掐丝珐琅八宝纹长方熏炉,它具有双朝天耳,四云头足,它的金属胎部分就占了整个器皿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并且地色也尝试以白色代替传统的蓝色,这类掐丝珐琅器极为少见,这在色彩创新方面也是一大突破。

3、清代的掐丝珐琅:

到了清代,器物依然以蓝色釉为地色,但浅蓝色地釉较灰暗干涩,失透无光,其它釉色也不纯正。可以看出,这件清代掐丝珐琅花觚的色彩较明代又降低了其黑度和彩度,但在掐丝方面,工整流畅,线条粗细均匀,工艺较前面两个朝代有了较大的提高。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最大的“皇家工厂”——造办处,下设几十个作坊珐琅作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作坊之一。此外,扬州、广州、九江、北京等地也制作具有地方风格的掐丝珐琅。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胆瓶:清康熙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胆瓶:清康熙(底部)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高12.3cm,口径1.2cm,腹径6.7cm,足径5cm。清宫旧藏。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掐丝珐琅夔龙纹暖砚盒,清康熙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高5cm,长14.7cm,宽11.5cm。清宫旧藏。

康熙朝掐丝珐琅基本有三种风格:其一是具有晚明风格的大器,如故宫博物院藏龙纹大盘、仿汉壶等,这部分器物过去一直定为明晚期,但在造型釉色上已是清代康熙风格;其二是康熙时期的掐丝珐琅料颜色更纯、更鲜艳,虽然还是用的明代的一些剩料,但是纯度上更有提高。比如这时期掐丝珐琅器上一种蓝色,就是康熙朝特有的颜色。而且,康熙朝对铜的管制及使用都是由国家来掌控,所以不管康熙朝的掐丝珐琅器还是铜佛像,铜的纯度都非常高,密度大,重量也大。这也是康熙朝大件的掐丝珐琅器器形会更加饱满,看上去更有力度的原因。其三是掐丝细腻活泼,釉色纯正鲜亮。康熙朝掐丝珐琅有五供、炉、瓶、盘、盒、暖砚、笔架、香薰等,款识有“大清康熙年制”、“康熙年制”楷书、篆书阴刻款、铸款和镂空款。还有很多无款的康熙风格的作品流传于世。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形香熏,清康熙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直径16.2cm。清宫旧藏

雍正皇帝不喜欢掐丝珐琅,故其制品和传世品都较少,传世作品比较可靠的只有台北故宫收藏的金胎掐丝珐琅豆。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掐丝珐琅大佛塔,清乾隆

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通高231cm,底径94cm。清宫旧藏。

乾隆朝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据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包括宫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陈设品和文房清供等。宫廷典章用品有宝座、屏风、香筒、甪端、太平有象等;佛堂用品有佛塔、佛龛、佛像、坛城、五供、七珍、八宝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共制作了12座珐琅塔,分别陈设在紫禁城梵华楼、宝相楼内,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是所见最大的珐琅器。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通高17.4cm,口径8cm,足距2.6cm。清宫旧藏

这个时期的掐丝珐琅有几个特点,第一,除生活器之外,出现仿古器型,即是仿商周的青铜器造型,再以掐丝珐琅工艺做纹饰。这种掐丝珐琅器在同时期级别最高。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通高18.9cm,身长13.4cm,口径4.5cm

乾隆时期的第二类掐丝珐琅器是用于装饰陈设用的大件器。其作为陈设摆放于厅堂的,因此器物造型较大,数量也较多。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通高15.5cm,盘径19.5cm。清宫旧藏

乾隆时期第三类是观赏类器,这类的掐丝珐琅器尺寸比较小,器形上看,既有仿古也有乾隆朝创新的器形。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掐丝珐琅牧羊人笔架,清乾隆

高15cm,长16cm,宽7.8cm

第四类是实用器,如清乾隆掐丝珐琅花卉几何纹海棠式盒和清乾隆掐丝珐琅夔龙团寿纹高足杯,但这种级别较低。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掐丝珐琅摩羯纹立耳三足炉,清乾隆

通高20.5cm,口径18.3cm,底径17.7cm

最后一类就是就是佛教类型器物。比如佛塔,供盘,还有像这次专场中“十相自在”小盘,这种都是佛前供器,在乾隆时期也制作很多,主要用于宫廷和皇家寺庙的陈设。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高45cm,长28cm,宽22.5cm

乾隆朝掐丝珐琅的胎子,铜质精纯,胎骨厚重,无轻飘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贵的黄金制胎;珐琅釉料均无透明感,沙眼减少,细腻光滑,珐琅釉色彩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图案装饰上,除继承了明代勾莲花的做法以外,还运用了仿古的兽面纹、几何纹,并将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作为装饰,追求绘画的意趣,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在镀金、錾刻方面,不惜财力、功力,金色浓重,刻饰精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家艺术风格。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高49.2cm,口径6.7cm,足径13.3cm。清宫旧藏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历史上各朝代的掐丝珐琅的解读

高9.5cm,口径8.5cm,足径6.7cm

嘉庆,同治,光绪朝的官造掐丝珐琅数量减少,做工粗糙。晚清民国时期有“印铸局勋章制造所老天利”“静远堂宝华生德兴成德成和志远堂”等官营与私营制造掐丝珐琅的机构和作坊。达古斋”款掐丝珐琅袱系纹笔筒属首次发现的又一个晚清珐琅作坊名号,其笔筒的造型与风格与“志远堂”款笔筒如出一辙!

四、掐丝珐琅不断发展和变化在现代的意义

从掐丝珐琅到景泰蓝再进入宫廷,便首先借鉴和模仿了中国古典的艺术中青铜器的工艺和形制,包括器物名称,同时也融进其近亲西亚的文化以及宗教,逐渐壮大和丰美了自身的体魄。

由于它的装饰内容与形式绝对符合这皇家的意志和理念,歌颂功德,纳寿祈福,国泰民安等为主,彰显着皇威和权力。

现代工艺的发展,使得技术进一步的改革,如掐丝工艺,出现了多种型号的丝和线,釉的种类增加例如更多的新色系,并且“目”数越来越高,向更精更细的方向发展,磨活除异形为手工操作外,现基本都是机械化加工,器型种类越来越多,彻底打破了常规的束缚。而纹饰则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由于景泰蓝艺术回归了人民,多元化的审美情志和爱好使景泰蓝不再是单一的皇家文化内容,出古代较优秀的传统题材被保留外,更多的表现是国家昌盛、人民安乐和谐的盛世题材以及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题材,是现代风格形成的表现。再者就是点蓝工艺,注重了色彩的表情,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从技法上讲,比元、明、清时期更上了一层楼,增加了绘画内容,如“晕染”,在图案的色彩塑造及环境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造,看上去有很高的技巧水平和审美格调,与掐丝纹饰一样,表现出了新时代的风格特

不难看出,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风格,都在传承和发展的框架内进行,而发展的新东西与旧东西没有截然分开,是属于循序渐进。无论如何发展,要让同时代接受,这是艺术的时代作用,也是艺术的时代特点,同时也注定了它的艺术使命。这些规律性的事物是不能打破的,否则,艺术就无味、无情、无分量、无价值。它的发展和辉煌的经历。还有它那金碧辉煌、珍重华贵的容颜博得了历朝历代王公贵族们的青睐乃至众多大众人民的喜爱。它的艺术的正在散发迷人的光芒,作用发展还在继续,今后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