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樱桃要想年年高产,棚内管理及撤膜后管理技术,都需先记牢

樱桃设施栽培上市早,效益高,露地栽培4月底-5月初成熟,大棚樱桃在3月底至4月初成熟,价格可以提高10-20 倍。同时可以克服露地栽培难以解决的花期低温冻害问题,产量稳定,效益较高,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

1、大棚内管理技术

1.1 温、湿度的调控

1.1.1 温度调控

人工调节温度,主要包括棚内增温、降温、防冻等 3 项措施。大棚增温:主要是棚内配备电暖气设备,利用酿热物提高土温,促使气温升高。常用酿热物主要是鲜马粪和鲜厩肥等, 施入土壤中酿热;大棚降温:是因为在天气晴朗,光照充足的中午大棚内的温度高于樱桃生长的最适温度,必须通风降温, 主要采取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两种方法;大棚防冻:可采取棚外盖草帘,寒流期间棚内加热水、霜冻前棚外熏烟等方法防止冻害的发生。

1.1.2 湿度调控

大棚内的湿度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两个方面。人工调节湿度条件时,土壤湿度多通过换气和控制灌水等 2 项措施调节。采取改变温度调节空气湿度时,要注意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可升高气温。棚内相对湿度为 100 %时,温度每升高 1 ℃,相对湿度降低 5 %,在 5 ~ 10 ℃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 ℃,相对湿度降低 3%~ 4 %。大棚内相对湿度太大时,可采取通风的方法降低空气湿度。

应注意的是,通风换气降湿,应不影响棚内温度为准。大棚内灌溉宜采取分次轮流穴灌的方法进行,以免因灌溉引起棚内空气湿度增加过大,或因灌溉大幅度降低土温。

大棚樱桃要想年年高产,棚内管理及撤膜后管理技术,都需先记牢

1 .2 花果管理

花果管理是大棚栽培樱桃提高产量、增进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授粉、蜜蜂和壁蜂授粉,疏蕾疏果、促进果实着色和预防裂果等内容。

1.2.1 疏蕾疏果

疏蕾一般在开花前进行,主要是疏除细弱果枝上的小花和畸形花,每花束状果枝上保留 2-3个饱满健壮花蕾即可。疏果一般在生理落果后进行,要把小果、畸形果和着色不良的下垂果疏除。一般1 个花束状果枝留3-4 个果即可,最多 4-5 个。

1.2.2 促进果实着色的措施

摘叶:在合理整形修剪、改善冠内通风透光条件的基础上,在果实着色期将遮挡果实浴光的叶片摘除即可。果枝上的叶片对花芽分化的重要作用,切忌摘叶过重;铺设反光材料:果实采收前10-15天,在树冠下铺设反光膜, 增强果实的浴光程度,促进果实着色。

1.2.3 防止裂果的措施

稳定土壤水分状况:在樱桃果实硬核期至第2 次速长期,要使 10 ~ 30 cm 深土壤的含水量稳定在12 %左右;采收前喷布钙盐:

采果前每周喷布 1 次 0.1%流体钙镁或氯化钙液,共 3 次,能增加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裂果率。

大棚樱桃要想年年高产,棚内管理及撤膜后管理技术,都需先记牢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3.1 赤霉素

樱桃施用赤霉素,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增大果个和改善果实品质。

提高坐果率:盛花期和盛花后10天,连续喷布2 次20 ×10-6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可显著提高坐果率。使用时,宜在赤霉素溶液中加入 0.01%吐温80;

改进果实品质:在樱桃果实第1 次速长期,用浓度为 3 000×10-6的赤霉素涂布幼果果柄,可使单果重增加17%。采果前喷布赤霉素和流体钙混合液,有利于提高单果重和果肉硬度。

1.3.2 多效唑

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可控制旺长,诱导成花,提高坐果率和增加产量,使用时,一般以树龄 4年左右的幼旺树比较适宜。使用方法宜选用叶面喷布,在新梢速长期对树冠外围新梢喷布 1 次 700 ×10-6浓度的多效唑液。土壤首次施用,可在萌芽前进行。

4~ 5年生树, 一般每株施用有效成分为 15 %的多效唑2~ 3 g 。施用部位,在树冠外用新梢垂直投影处,开环状沟,对水浇灌。注意应避免施用过量,以免发生药害。

1.4 采收与包装

适期采收是大棚樱桃优质丰产、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当地销售的果实,一般是在果实成熟, 充分表现出该品种的果实性状时采收;外地销售的,一般是在果实成熟度 8 成时采收。采收时要轻采轻放,避免损伤果面,降低果实等级;避免损伤花束状果枝,以免降低来年产量。采收后的樱桃果实,要先在园内集中初选,挑除青绿小果、病裂僵果、虫蛀果、霉烂果等,然后进行分选包装。

大棚樱桃要想年年高产,棚内管理及撤膜后管理技术,都需先记牢

2、撤膜后的管理技术

果实采收后,撤除棚膜。及时除草,追施复合肥,并及时浇水。降雨量较大时,注意园内排水, 防止涝灾。要切实搞好采果后的夏季管理,尽量疏除直立、旺长枝,采取摘心的方法控制好多次生长枝梢的生长势力,使树体保持中庸。同时注意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和秋季施肥,以提高树体的贮藏营养水平。

在6 月中上旬(花芽形成期)主要防治:红颈天牛、介壳虫、红蜘蛛等虫害及叶部病害、流胶病等病害。

在 6月下旬至8 月份(新梢生长期)主要防治:黄刺蛾、舟形毛虫、梨小食心虫等虫害及叶部病害。

在9~ 10 月份(新梢缓慢生长期),结合扩穴,秋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幼树25 ~ 30 kg/株,大树 60 kg/株),可掺入适量的复合肥或微量元素。秋施基肥后应及时浇水,覆草。

在 11 月份(营养贮藏期),保护好叶片是此时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所以要注意防治早期落叶病,适时适量浇水,防止干旱。注意天气的变化,掌握好落叶期, 在落叶的前一周可喷 5 %的尿素溶液,以增加树体营养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