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驰?

柏杨同学


周星星绝对在国内绝对是路人粉最多的,虽然不敢说个个都是他的铁粉,但是他的电影一般的路人都会喜欢看,这也是为什么他不做主演只做导演也能票房大卖的原因,这样的演员号召力绝对没有第二个,简直就是免检产品只要一贴上周星星的标签票房基本不会低,就算再不好看也能有五六亿票房,如果本人亲自出山即使不怎么好看破战狼2我觉得绝对是分分钟的事情,完全就是金字招牌,但是真的很遗憾当导演让别人主演完全演不出他想要的搞笑风格,所以质量也大大折扣


乡村阿玉


周星驰1962年6月22日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宁波,华语喜剧演员,导演,编剧,监制,制片人,出品人。共累计:53部经典作品,288,9万粉丝。

草根出身的他,一生经历过无数的苦难,从跑龙套开始,磨励出自已过硬的功底。直到Ⅰ990年和王晶合作主演《赌圣》,才一举成名,创出了四千万的票房奇迹,慢慢地从星仔变成了星爷。

《大话西游》系列,《九品芝麻官》等等电影,他带给观众没有丝毫的扭捏,有的是快乐与搞笑。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喜剧电影达到巅峰。Ⅰ999年又一次主演了《喜剧之王》,剧中经典台词:虽然你们是扮演路人甲乙丙丁,但是一样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他的经典段子,是他作人的本色,认真地对待着每一个角色,成功的诠释着主人翁,让剧中人物笑中藏泪,活灵活现地深入人心。

《食神》,《长江七号》等等作品的演艺,把主角与本人又混为一体。喜悲剧,滑稽中渲染出生存者的无奈,艰辛及压力,他能在欢声笑语中展现无余。用他爆笑的肢体,独特的语音及特有的敏锐,造就了一个个时代的爆笑魔王。

《新喜剧之王》不仅延续了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而且提升了观众审美意识。如今的他,幕前转为幕后,编导演溶入一身,但出道39年的他,创出了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驰的观念。是他用青春,用热血,用爱情乃至于生命换来了千年一帝的美称。











一帆风顺jxh


“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驰”是对周星驰至高的评价,也是对其成就的肯定。这样称呼的原因有:

一、周星驰把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一个人什么都会不可能,只要把一件事做专即可。周星驰是电影演员、导演,是喜剧之王,关键他给喜剧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风格——无厘头。所以,他的喜剧就带着极具辨识度的周星驰标签。他的电影里人物说话、行为有时都很天马行空,但却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笑料。他的电影唐僧唱英文歌你会觉得正常,他的电影剑从嘴里插入从屁股出来你会认为搞笑,他的电影头被打到地里还能救活你会认为是理所当然。……这就是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二、周星驰的电影只有一个主角。周星驰早期的电影还能见到众星云集的场面。比如《整蛊专家》里面有刘德华、关之琳、邱淑贞等,《鹿鼎记》有林青霞、李嘉欣、汤镇业、邱淑贞等等,但到《喜剧之王》之后,和他配戏的不是他的御用配角们,就是启用新人。甚至连女主角都是用新人。比如《喜剧之王》的张柏芝,《功夫》的黄圣依,《长江七号》的张雨绮,等等。可能大牌们发现和他合作始终只是配角,只是衬托,他永远是最闪耀的那个。甚至请他去做配角,他都能把主角的戏“抢”来,如《行运一条龙》成功盖过葛民辉,《千王之王2000》成功盖过张家辉,《赌侠》成功盖过刘德华。等等。所以后来他的电影海报都习惯性的只放他自己的形象即可。因为有他参演就够了。

第三、只要有他的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证。近几年,周星驰退居幕后,不再参演,而是当起了导演。但对于喜欢他的影迷来说,他的名字就是票房的的保证。《西游记之降魔篇》、《美人鱼》、《新喜剧之王》等虽然影片质量不如周星驰参演的好,但还是取得了骄人的票房。《西游记之伏妖篇》甚至周星驰只是监制也有好多粉丝愿意冲他的名字去观看。

现在不难理解“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驰”了吧?





微妙唯笑艺乐杂谈


首先要指出,题目问的是“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句话是否合适,题设里却说他人品怎么怎么样,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啊?我想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着眼于他的电影,而且我们当代人还能聊聊八卦,真等百年之后,留下来的也只有作品和艺术评价而已。所以假定这里只讨论周星驰的电影地位是否当得起“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我的答案是没有过誉。下面很多说过誉的人在扯他现在作品怎么样啦,有人比他更好啦,你们没有错,但都跑偏了呀。

论演技,周星驰是好,但和他一样好的也有很多;论作品,周星驰有几部电影足够留名影史,但其他足够留名的也很多。然而他的强大和独创性恰恰在于,导演、演员、制片人、公司老板的混杂身份之下,他开创了一个流派、一种表演方式、以及影响深远的一种电影模式。没他不行,非他不可,少了他现在的华语电影圈一定不是这个样子。

无厘头喜剧算是从他那儿一手发扬光大的,无论这种喜剧将来还能否流行,过去它在整个华语圈几十年独占鳌头的地位已经足够让它留名影史。而要研究无厘头喜剧,周星驰的名字怎么都绕不过去。而他的电影,包括演的和导的,都对无数人产生了影响。就不说那些创作过程好了,光是看到的各种各样喜剧电影成品,数一数,多少桥段是从他那儿来的?以及,表演,这算是周星驰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了,独特的风格同样是无可替代。再延伸,还有由他开始运作的一些电影商业模式,票房意义,对香港和华语电影格局的影响等等等,多了去了。

从这个角度,说“百年周星驰”当然很合适。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他某部电影怎么怎么样,但真等若干年后,他就是注定在影史里躺着供人从宏观研究的那种,板上钉钉。就好像,你说卓别林、金凯瑞是美国那边的“百年影帝”也没什么不妥。因为这种人的印记早就不是某部电影、某个特色,而是化为了个人符号,在整个电影史上留下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汪子洋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周星驰可谓是家喻户晓,基本没有人不知道周星驰,无论人品还是演技都可以是是一流的。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在电影上达到的高度是没法衡量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标准之一。从一个小小的配角到现在靠着自己的名气,就能拿下票房的人,就知道他的号召力到底多强悍。但是在生活上,很多人认为他是孤寂的,其实这种孤寂是孩子气的代表。他实在没办法迎合所有人,甚至有点独立性去做事。所以得到了一个不好相处的标签,这个人的极端成就了一个周星驰。

先说他的成熟,他对自己的电影事业非常严厉。在他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设定,即使你爱美丽但是不按我的标准来也不行。例如在《功夫足球》中,两个嘻哈范的女足球队员大家都有印象吧,这就是他的设计,不想这么装扮也不行。而赵薇当时非常抗拒自己的形象,但是没办法你不能反抗。

他的真也是如此,他生活中是可爱并且有点真实的。比如在采访中被问道,为什么会用一个流量的新人来当主角,他认真的回答因为帅气啊。虽然让人尴尬,但这就是他的想法,所谓的给面子真的别想了。甚至在活动中,面对年轻演员抽到当众表演,他的表情也是不可描述的难看。

靠着自己的真与严厉,他可以不靠着宣传片,只看着一句要有电影,就能得到很夺人的支持。这就是魅力,也是相信,你的作品从来没能从我们生活中消失,所以我们相信。


永存精彩片段


周星驰是电影界的奇才,称得上千年一遇的奇才,他导演的电影和出演的电影真的是百看不厌,回味无穷,给观众们带来无限欢乐。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开始红遍大江南北,可以说是当时的超级网红,特别是“爱你一万年…”的台词,相信每个人都熟悉。

2002年凭借喜剧片《少林足球》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最佳导演奖 。2003年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2005年凭借喜剧动作片《功夫》获得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2008年自导自演的科幻喜剧片《长江7号》获得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2013年执导古装喜剧片《西游·降魔篇》,该片以2.18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打破华语电影在全球的票房纪录。2016年担任科幻喜剧片《美人鱼》的导演、编剧、制作人,该片以超过33亿元的票房创下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纪录 。

周星驰是华语影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被誉为中国的查理·卓别林。20世纪90年代,由于他主演的电影屡破票房纪录,因此他与成龙、周润发并称为“双周一成”,意为香港电影的票房保证。他不仅在商业电影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还制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无厘头式喜剧,更缔造了“周星驰现象”。

周星驰既是传统喜剧的继承者,也是开拓者。他通过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无厘头的表演方式。电影《赌圣》让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他充满想象力的喜剧理念;而《大话西游》更让他的表演风格深入人心。

周星驰从来没有重复自己,其喜剧风格也经历了从夸张到内敛,从搞笑到温清,从肢体语言的表现到进入人物内心的转变过程。他以喜剧的叙事形式来表现悲剧性的主题意蕴,在给人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也能引起观众的反思 。











琼海二哥


我对这话的理解是:星爷的电影风格已经成为很多导演的样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从小就有演员梦的周星驰,曾和当年还是电器推销员的梁朝伟一同参加过TVB的选拔;最后梁朝伟被选中了,而周星驰却被淘汰。只是,周星驰依旧怀揣演员梦想,开始在众多电影里面跑龙套

实际上,很多配角之所以难以突破瓶颈,便是因为被某一类角色所定型。比如,李子雄演的角色,大多是斯文败类、奸诈无耻之徒,甚至你在屏幕上看到这个人,就已经预期到,30分钟后他肯定露出狐狸尾巴。

最重要的是,周星驰作为喜剧演员,突破了为笑而笑的喜剧窠臼,达到了笑中带泪的境界。这跟小人物逆袭的主题配合起来,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这种带自传性质的故事内核,加上风格化的表演,使得周星驰跟剧中的角色融为一体。人们看每一部戏都会觉得,那就是周星驰。

星驰的电影,他极具个人风格的演技,经典的表情和台词,不断重复的故事内核,成为经久不息的大众文化现象。


国家上门女婿


华语影坛关于周星驰最经典的一句评价是“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也是周星驰的影迷最为津津乐道的一句话,今年贺岁档周星驰推出电影《新喜剧之王》,由于这部电影来得很突然,让影迷们兴奋不已。然而今年的电影市场相对诡异,最初被炒的大热的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和韩寒的《飞驰人生》都未能取得如愿的成绩,反而之前很少宣传的《流浪地球》作为影坛黑马,一骑绝尘,一黑到底。而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就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但是客观的评价,这就是周星驰的作品,无论电影市场怎样的变化,他都会固执的保持自己对电影的本真。周星驰在华语影坛虽然被尊为“星爷”,但是他作风极为低调,即使是在和同行掐架的时候,他也依然保持着刻意的低调,这说明他在片场的那些愤怒和辱骂,只有一个目的,那就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虽然很多元素都是借鉴来的,但是小人物有理想,敢于追求理想的故事灵魂则是星爷作品中永远不变的主题。周星驰的成功不是天分,而是后天的勤奋和努力。而这种努力也创造出了只有他自己能够驾驭这种独特的,笑中带泪的周氏喜剧电影,所以才有了“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而这个评语对于周星驰是很中肯的,毫不夸张。





丁丁聊娱乐


周星驰这一生也拍过不少电影,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成为经典,为什么周星驰签约的艺人都连连解约呢?还有网友会疑问为什么周星驰会白了头发呢?曾经的搭档如今的形同陌路,甚至有生意伙伴现在对铺公堂,看着周星驰已经满头白发,也就不难理解了。周星驰表示:我拍了很多悲剧,但是你们却说是喜剧。




兵哥八卦网络


周星驰是一个被高度符号化的演员作者(actor auteur)。

香港拿奖拿到手软的几大影帝,比如梁朝伟、梁家辉、周润发等,都是全能演员,能驾驭各种电影类型及角色。梁家辉能演喜剧、黑帮片、文艺片、武侠片……周润发能演浪子、贩夫走卒、黑社会、武侠宗师、国王、哲学家(孔子)……梁朝伟在各种类型的大片——重庆森林(文艺)、无间道(警匪)、东成西就(搞笑)——都游刃有余。

这是大多数影帝级别演员所具备的素质。只有挑战不同的角色类型,才能在演技上不断突破,并有更多得奖的机会。因此,大牌演员大多不会多次接同一类型的角色。他们不希望自己被定义为某一类型的演员。正如体育运动员都不喜欢自己被标签化。詹姆斯当年不参加扣篮大赛,因为不希望被人认定为扣将。很多人都认定库里只会投三分,他便在鞋上写下“I can do all thing”……

实际上,很多配角之所以难以突破瓶颈,便是因为被某一类角色所定型。比如,李子雄演的角色,大多是斯文败类、奸诈无耻之徒,甚至你在屏幕上看到这个人,就已经预期到,30分钟后他肯定露出狐狸尾巴。

哪怕是对于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种功夫巨星,影帝奖杯也不是太友好。成龙甚至悲催地提名十次金像奖无一次命中。

正因如此,你无法将梁朝伟、周润发等影帝简单地标签化,也无法用一两个简单的词组去定义他们是什么样的演员。

周星驰则不一样,他身上有鲜明的标签——无厘头喜剧演员(尽管他本人非常不喜欢这个标签)。他的电影,有很多不断重复的母题——小人物逆袭,污浊的世界里坚持真,奋不顾身的爱情……经典的配角群——吴孟达、黄一飞、罗家英、苑琼丹等,也是提升周星驰识别度的重要元素。

最重要的是,周星驰作为喜剧演员,突破了为笑而笑的喜剧窠臼,达到了笑中带泪的境界。这跟小人物逆袭的主题配合起来,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这种带自传性质的故事内核,加上风格化的表演,使得周星驰跟剧中的角色融为一体。人们看每一部戏都会觉得,那就是周星驰。

在香港电影圈的天皇巨星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周星驰,就是张国荣了。张国荣演的程蝶衣、阿飞、十二少等角色,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而梁朝伟和周润发等则不一样,他们是演什么像什么。你会觉得尹天仇、五师兄、至尊宝就是周星驰,但你不会觉得《色戒》的易先生就是梁朝伟,也不会觉得李慕白就是周润发。

李子雄、成圭安等配角只是简单的类型化,难以聚合观众的归属感。而周星驰则是符号化。他电影的惊人票房,正是来自于高度的符号化。信息过载的时代,标签带来识别度,形成宗教般的认同和归属感。

从传播的角度来讲,符号化的威力是惊人的。《英雄本色》的主角是狄龙和张国荣,但估计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以为周润发才是主角。小马哥的风衣墨镜,双枪击杀,以及那句经典的“……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成为二次创作的经典源泉。小马哥的符号,其实就是英雄。

对于吴宇森的电影,很多电影专业者其实更认可《喋血街头》、《喋血双雄》,但《英雄本色》却更有名,小马哥这个临时补戏救场的经典角色功不可没。尽管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讲,抢戏多少是一种硬伤。

周星驰的电影同样如此,他极具个人风格的演技,经典的表情和台词,不断重复的故事内核,成为经久不息的大众文化现象。

这带来的磁场效应也是惊人的,很多配角都在周星驰的电影里达到个人巅峰。人们只记得他们角色的名字,而很少记得他们本人叫什么。《赌侠》里的大军扮演者程东,微博名就叫大军程东;酱爆的微博名,也叫酱爆何文辉。很多人也不记得(甚至不关心),石榴姐的本名叫苑琼丹。元秋、元华在出演《功夫》前都是很有名的功夫演员,但很多人称呼他们,都是直呼“包租公”、“包租婆”(百度图片搜索“包租婆”,出来的几乎是满头卷筒的元秋)……

这些经典又风格化的元素,形成了周星驰的作者气质。那些周星驰主演但不是他导演的作品,我们都会说那是周星驰的电影。但我们不会说《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春光乍泄》是梁朝伟的电影,而更多会说那是王家卫的电影。

大多数时候,导演对整部电影的介入程度是最大的。这就是所谓的作者气质。而周星驰对电影的介入程度,大多数时候都超过了导演,这是他的厉害之处。

事实上,演员作者太耀眼,所以常常反过来成就导演。李力持导演的电影里,有没有周星驰票房差距是惊人的。

与此同时,他们还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张国荣的许多电影,都触及了性别多元化这个重要的议题。意义已经超出了电影本身,难以用是否得奖来衡量价值。

当然,高度符号化,本身也是一种画地为牢。

杜琪峰曾说,王家卫实际上只拍了这一部电影(阿飞正传),后来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题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疏离与亲近,拒绝与接纳,追求与失落,忘却与铭记,逃离故土与寻找自由。

确实,王家卫的电影极度风格化,甚至不看署名都能猜出是他的电影。这是风格化的好处。周星驰的表演极富魅力,观众甚至愿意为他前期很多实际上不怎样的片买单,仅仅就是为了看他的表演。

而这其实便是一种身份危机:人们以为你只会干这件事,并且只应该干这件事。

周星驰说,他拍的是正剧,人们却以为是喜剧。

自封为脑残粉的人,都以为周星驰只是一个逗人笑的滑稽小丑,而不知道他滑稽背后掩藏的悲伤和深刻,这是周星驰的悲哀之处。

并且,粉丝的宗教认同,后果就是对他的转型不买账。梁朝伟可以拍《捉妖记》和《摆渡人》。但周星驰拍《长江七号》,却遭到骂声一片。事实上他08年后的几部影片岁谈不上上乘,但也比早期的纯搞笑片质量高得多。怎么也是7分左右的水准。

事实上,周星驰一直在自己的喜剧里寻求突破,比如,从《国产凌凌漆》开始,他的表演减少了很多夸张,而更像一个冷面笑匠。像《喜剧之王》、《功夫》则可以算是完全的正剧,刻意逗人笑的片段已经很少了。此外,他自己执导的片子里,比如尹天仇、何金银、五师兄等都是正直善良的人,少了王晶执导的片子里的那种痞气。《少林足球》、《美人鱼》里,周星驰则用起了特技。

这是他的喜剧可以20余年经久不衰的原因。只是,他依旧摘不掉“无厘头喜剧演员”的帽子。

这里面也有自身的创作瓶颈问题。周星驰尽管一直在寻求突破,但依旧对自传性质的题材太过执着,以至于到了2010年以后,《西游·降魔》、《美人鱼》汇聚了大量前期电影的老梗,人物形象上也难以脱离寻求真善美、小人物逆袭的格局。

纵观周星驰确定无厘头标签后的几十部电影,个人化程度比较低的,应该是和杜琪峰合作的《济公》、《审死官》,以及黄百鸣拍的两部《家有喜事》。《审死官》还让他拿到了亚太影帝。《家有喜事92》,也是非周星驰执导的电影中评价较高的。

如果,周星驰能跟更多的大牌导演和演员合作的话,也许在创作上就能突破风格化的束缚。后期作为导演也能减少母题的重复。只是,周星驰对电影的介入程度太高,对风格化的追求太过苛刻,因此很难做到这一点。他的电影里极少大牌男演员,自己执导的片更是完全看不到和自己等量齐观的男演员。像《功夫》、《少林足球》,甚至制片、导演、编剧、主演清一色写着周星驰的名字。

但实际上,各人的选择,本身就是各得其所。周星驰选择做一个符号化的演员,因此收获了票房,以及天价的片酬(97年演《家有喜事》就已经1500万),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美人鱼的宣传,全部打着“周星驰”三个字),但他提名7次金像奖影帝,只获奖1次。而梁朝伟等不断突破角色类型,成为多面型的演员,拿奖拿到手软。梁朝伟拿了5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3次金马奖,甚至还有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这样极具分量的奖项。周润发则从香港打到了好莱坞。

只是,如果周星驰一会拍《大话西游》,一会又拍《花样年华》,那他还是周星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