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創作個性,文化品格為什麼一直備受推崇?能具體說說嗎?

遙山書雁


蘇軾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更是以為我勇猛的戰士。他有著寬廣的胸懷和英雄的氣概而不會失去他的柔情。至於他的詩,像他自己一樣。——蘇軾三分,兩分驕傲,一分柔情。

生活的起伏,持續的愛,把蘇軾塑造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啊!蘇軾的生活確實就像用,蕭瑟,孤獨這幾個字來形容。

我覺得蘇軾,那強烈,那自信,那樂觀,所有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蘇軾一生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融會貫通儒釋道三家思想,建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和人生境界。他先從儒家入手,後感興趣於道家,最後以佛家思想超越貫通,終於得以博辯無礙、浩然無涯。從某種意義上講,蘇軾思想體系的形成發展,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發展的一個縮影。 蘇軾學識淵博,思想通達,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圍中如魚得水。蘇轍記述蘇軾的讀書過程是:“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既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後讀釋氏書,深悟實相,參之孔、老,博辯無礙,浩然不見其涯也。”(《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蘇軾不僅對儒、道、釋三種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認為它們本來就是相通的。他曾說“莊子蓋助孔子者”,莊子對孔學的態度是“陽擠而陰助之”(《莊子祠堂記》)。他又認為“儒釋不謀而同”、“相反而相為用”(《南華長老題名記》)。這種以儒學體系為根本而浸染釋、道的思想是蘇軾人生觀的哲學基礎。中國文化對佛家的吸收,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的儒、道諸家,其思想是從“仁”、“道”等極具形而上意味的概念發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在於:從內心自性體悟形而上的道。近代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曾反覆強調: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於“發明自心之義理”,並說:“須知教相多門,各有分齊,語其宗極,唯是一心。從上聖賢,唯有指歸自己一路是真血脈。”(馬一浮《爾雅臺答問》卷一《答張君》)在這一根本觀點上,熊十力、梁漱溟等大家與他也是一致的(蔡惠明《馬一浮居士的佛教因緣》,《法音》雜誌1988年第1期)。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對形而上本體的是有特別追求的,同樣,中國古典藝術對形上境界的也有著特別的興趣。 與儒、道諸家相比,佛家對形而上本體的闡發和認識更為精深細密。佛法的“實相論”是對形而上本體的描述,而“解脫論”則是認識體悟形而上本體的方法。對於對形而上本體有著特別追求的中國傳統文化來說,佛家思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李澤厚先生在《華夏美學》中講:“佛學禪宗的化出的確加強了中國文化的形上性格。”在二者互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文化著重吸收了佛家有關形而上本體的精髓,佛家思想則廣泛地影響了中國文化體系中的一切,包括中國古典藝術。 藝術的終極追求是表現形上本體的意境,而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獨特範疇,就如宗白華先生在《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中指出的:意境是“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世界貢獻的一方面”。作為中國古典藝術的代表,中國古典文學特別善於“澄懷觀道”,在超脫的襟懷裡體味最高心靈和宇宙境界,表達出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淵深靈境。 文學以意境表達美,而美則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佛家要求人“明心見性”,其領悟的自性本體,正是最深層次“人的本質力量”。佛學力求發掘“人的本質力量”,文學則力求表達“人的本質力量”,兩者手段和目的都是一致的。正是這種一致性,使佛家思想全面地影響了文學。作為一種精研形而上自性本體、追求“人的本質力量”的思想體系,佛家以其浩瀚的文獻向文學提供了新的素材;以其“解脫論”的諸多法門向文學提供了新的手法,更以其“實相論”影響了文學的主題和意境。佛家思想對中國古典文學的這種全方位影響,通過對蘇軾文學的分析,較好地得到了體現。





cloudylzy李智玉


《蘇軾蘇東坡》

東坡淡泊軾深情,黃州醒來悟滿城。

惆悵芒鞋一蓑翁,人生分得幾清明。

蘇軾:儒家思想,工作責任心強,關心民間疾苦。

大家好!我叫蘇軾,母親從小就教育我,要像範滂那樣做個剛正不阿,忠直敢言的人。

記得在嘉祜四年(1059)冬,我和弟弟蘇轍隨父親從老家眉山去汴京趕考途中,看到很多人在祭祀膜拜黃牛廟裡的神牛 ,那神牛高高在上,它不用拉車負重。再看山下的耕牛卻終年累月,勞苦飢寒。不免想到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整日不勞而獲,卻不關心百姓的疾苦,等自己考中當了官,一定多為老百姓做些實事。

《黃牛廟 》宋 • 蘇軾

江邊石壁高無路,上有黃牛不服箱。

廟前行客拜且舞,擊鼓吹簫屠白羊。

山下耕牛苦磽确,兩角磨崖四蹄溼。

青芻半束長苦飢,仰看黃牛安可及!

後來我果然考中,21歲就中了進士,可以說是少年得志吧!

步入仕途後,我就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心,時刻關心百姓疾苦,開始了我的官場生涯。

我曾在徐州、湖州、杭州等地當過地方官。每到一地,我總要為當地百姓辦一些實事。比如在徐州和百姓一起抗洪,在杭州和百姓清理西湖,修壩築堤等等。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衙門裡的老爺毆打犯人,致使自家的孩子學壞,我就教育了他一番。

《古意》 宋 • 蘇軾

兒童鞭笞學官府,翁憐兒痴旁笑侮。

翁出坐曹鞭復呵,賢於群兒能幾何。

兒曹鞭人以為戲,公怒鞭人血流地。

等為戲劇誰能先,我笑謂翁兒更賢。

我對工作盡職盡責,就連大年三十除夕夜也不敢懈怠,陪一屋子犯人過了個年。

《熙寧中軾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廳囚繫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因題一詩於壁》。

除日當早歸,官事乃見留。

執筆對之泣,哀此係中囚。

小人營餱糧,墮網不知羞。

我亦戀薄祿,因循失歸休。

不須論賢愚,均是為食謀。

誰能暫縱遣,閔默愧前修。

二十年後,我又在此時此地值班。

《熙寧中軾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廳囚繫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因題一詩於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餘復忝郡寄再經除夜庭事蕭然三圄皆空蓋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呈公濟子侔二通守 今詩》

山川不改舊,歲月逝不留。

百年一俯仰,五勝更王囚。

同僚比岑範,德業前人羞。

坐令老鈍守,嘯諾獲少休。

卻思二十年,出處非人謀。

齒髮付天公,缺壞不可修。

記得在熙寧十年(1077)元日,我奉詔離密州移知河中府赴任途中大雪紛飛,我希望這場瑞雪預兆著豐年,使連年遭受蝗旱災害的農民能得到安樂。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東風吹宿酒,瘦馬兀殘夢。

蔥曨曉光開,旋轉餘花弄。

下馬成野酌,佳哉誰與共。

須臾晚雲合,亂灑無缺空。

鵝毛垂馬駿,自怪騎白鳳。

三年東方旱,逃戶連欹棟。

老農釋耒嘆,淚入飢腸痛。

春雪雖雲晚,春麥猶可種。

敢怨行役勞,助爾歌飯甕。

洗盡華靡見真淳。我創作的《浣溪沙》五首,第一次把農事寫入詞裡。

那還是我在徐州任太守時,求雨後到石潭謝雨途中對農村的所見、所聞與所感。就是普普通通的農村生活畫面,讀來清新可愛。

在這之前還沒有文人採用過這類題材,我能把我的創作視野擴展到農村方面,表明我在題材和詞境方面又有了新的拓展。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

其一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採桑姑。

其二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茜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

其三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飢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其四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其五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後來王安石搞改革變法,本來他的初心也是好的,可在實施過程中太急進,導致實行新法後對農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不是我非要唱反調,可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我就用寫實的手法作了《山村五絕》,希望有關領導看到後,能提高他們的愛民之心,將變法趨於利民的方向。

《山村五絕》(其一)

竹籬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處處花。

無象太平還有象,孤煙起處是人家。

《山村五絕》(其二)

煙雨濛濛雞犬聲,有生何處不安生。

但教黃犢無人佩,布穀何勞也勸耕。

《山村五絕》(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

豈是聞韻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山村五絕》(其四)

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山村五絕》(其五)

竊祿忘歸我自羞,豐年底事汝憂愁。

不須更待飛鳶墜,方念平生馬少遊

我這個人吧,年輕氣盛,有什麼意見如果不說出來 ,就好像如鯁在喉,難受至極,其實說白了,我就是太年輕,不會掩藏自己的鋒芒。

終於有一天我的鋒芒刺中了皇上的逆鱗,他用他的龍爪一腳就把我給踢到了黃州這個鬼地方。

我蘇軾到了黃州已經摔得奄奄一息,尚有一絲氣息遊離在陰陽兩界,這個時候有個道士乘著仙鶴從東方向我翩翩而來,在我的頭頂上大聲呵道:“怎麼這麼點挫折就把你打到啦?想當年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到真經,你這點困難算什麼?”然後對我點化了一番,就駕鶴西去了,隨之蘇軾也跟著他一起消失了。

我終於破繭成蝶了,於是乎蘇東坡誕生了。

蘇東坡:道家佛家思想,看淡得失,瀟灑自如,樂觀曠達,富有哲理。

我用道家和佛家思想來武裝我自己,

你再也看不到我的鋒芒外漏,我感悟到人生的真滴,一步一步走向了成熟。

悟道的路上本來就是孤獨的,於是我“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後來我有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

我深刻思索出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

更有了“心安之處是吾鄉”的隨遇而安。

看透命運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 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我去赤壁遊玩,真正體味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從此,大自然成了我永恆的精神慰藉。

我寫下的具有哲學大境界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想必大家都背的滾瓜爛熟了吧?這裡就不多囉嗦了。

可以說在黃州的這四年,我的悟道境界越來越高,已經塞滿了整座城,你可以在我的詩詞書畫裡找到,有幽怨的,有幽默的,有達觀的,有清雅的……

對啦!我忘了告訴你們,在黃州我寫給別人的信《寒食帖》竟成了“天下第三行書”。我做夢都沒有想到!

此外我還能畫竹,跟文同學的,比較喜歡作枯木怪石。

我畫過〈枯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等。

可以說,是黃州成就了我蘇東坡,後來也是因為有我蘇東坡而使黃州的名氣遠揚。

你說我這個人吧,倒黴起來喝口水都塞牙。流年不利,職場遭遇了小人,我又被貶啦!這次夠狠!貶到了嶺南——廣東惠州。

在那裡我看到當朝統治者驕奢淫逸、時政腐敗,奸佞爭新買寵,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借楊貴妃愛吃荔枝所引發的勞民傷財,作了一首詩來諷諭他們:

《荔枝嘆》宋 • 蘇東坡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賤血流千載。

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為上瑞。

君不見,溪邊慄粒芽,前丁後蔡相籠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休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那幫奸佞小人看到後一怒之下,就把我貶至一座荒島上——海南儋州。誰怕?

《移廉州由澄邁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海南萬里真吾鄉》

九疑聯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煙樹裡,落月未落江蒼茫。

幽人撫枕坐嘆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邊父老能說子,白髮紅頰如君長。

天其以我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誰作地輿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後來我在海南開辦學堂,傳播知識,我真的把那裡當做我的家鄉,想老死在這裡。

誰知上蒼總是這麼眷顧我,流年大吉大利,趕上了新皇大赦天下,我可以回到大陸了。

《別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

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

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

然而天公不作美,沒能和弟弟蘇轍見上一面我就死在了迴歸的途中。

我用我的筆描繪了一個蘇軾,一個蘇東坡。而蘇軾和蘇東坡組成了我不同凡響的一生。

通過蘇軾寫的詩詞,你就可以瞭解他的創作風格。

通過蘇東坡寫的詩詞,你就可以瞭解他的創作風格。

到了元朝忽必烈時期,有人看到了我寫的詩詞,其中他們最喜歡這首:

《定風波 》 宋 • 蘇東坡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個元朝人就感嘆啊:這個蘇東坡真不簡單,他住著柺杖,穿著草鞋竟然說能勝過我們蒙古鐵騎,我們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他的詩詞。

後來我的詩詞明朝人、清朝人、以至於現代人也都很喜歡。

《琴詩》 宋 • 蘇東坡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當後人讀到這首飽含哲理的詩時,發人深思,感嘆這裡面的人生大智慧:相互配合,相互協作。

舉個例子,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是由文官和武將以及君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緊密相關的成果。

我們現代人工作,做事情同樣也離不開裡面的大智慧。

所以總得來說,這首詩就是一首讀後受用一生,流傳千古的名作。

還有這首也倍受人們喜愛:

《題西林壁》 宋 • 蘇東坡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後人感嘆啊:我說我怎麼看不清楚他的真面目,原來這個叫蘇東坡的早就知道這個道理,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slx孔雀東南飛


瞭解蘇軾的個性,可以先從一道菜著手――東坡肉。古人曾說:“君子遠庖廚”,可蘇軾不一樣,他毫不掩飾對美食的熱愛,他不僅愛吃,還會動手做,東坡肉就是這麼來的。即便是被流放到海南島的時候,只要看見有船隻靠岸,那就是他最開心的時候,因為他可以買到喜歡吃的豬肉。

他這種率真可愛的性格表現在生活上就是沒有架子、自來熟、好奇寶寶。就像一個孩子一樣對生活充滿驚喜感,再傷心難過的事情,都能很快放開。

這種率真可愛表現在文學創作上,就是不扭捏造作,以最真實的情感發覺最美的意像。

真正奠定蘇軾在文壇的地位是他被貶黃州之後,經過失意和孤寂的洗禮,他的人格沉澱下來,精神變得平靜厚實,海闊天空。

首先,他被貶黃州之後,在那沒有一個人認識他。於是他孤身一人,竹杖芒鞋,與樵夫、漁民相談甚歡。偶爾想起遠方的親友,也會寫信給他們,可是“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之前那麼多把酒言歡、信誓旦旦的朋友沒有主動問候倒也罷了,居然連信都不回。世態炎涼莫過於此。

蘇軾開始很難過,後來也想通了,把之前的情誼一筆勾銷。他說:他為這種一筆勾銷而幸運。從此不必在乎他們的喜怒哀樂,他的精神從此擺脫了羈絆而海闊天空。

其次,他也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自省,認識到自己最大的毛病就鋒芒畢露。他的這番自省讓他在精神上變得更平靜厚實,沉穩內斂。

他真正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文化宗師一樣,成熟於災難之後,成熟於孤寂之中。於是,千古傑作激昂迸發: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燕子的濤寶


蘇軾和陸游的詞屬於宋詞的豪放派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說是寫給男兒的,讓人讀後不禁神往,更加上蘇軾一生經歷豐富,對社會、仕途的感受更深刻,詞作品是真正的有感而發、感情真摯、細膩。而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從這兩點來說,應該是柳永、李清照等婉約派等詞人更多地關注花前月下和個人生活感受是不同的。


馬上說法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文豪,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勤政愛民的政治操守,寵辱不驚的處世態度,飄逸酒脫的寬廣襟懷,開朗幽默的"仙家“氣質,深為後世人景仰和傾慕。

超脫的人生態度

蘇軾雖有驚世之才,但一生命運坎坷。他生活的時代,正是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逐漸形成,社會危機急劇發展的時代。朝庭新舊黨爭激烈,蘇軾一方面支持王安石變法,另一方面又針對變法中出現的種種弊端而反對“急變",希望不要求之過急,這樣一來,深受兩黨排擠,飽受宦海沉浮。

蘇軾一生經歷了多次在朝到貶謫的過程,有順境也有逆境,榮辱、禍福、窮達、得失兼於一身。這種坎坷的人生際遇,使得他在詩詞方面取得了令人囑目的巨大成就。他獨特的思維和人格,無論在朝還是在野,都始終如一保持著自我,未曾有所改變。餘秋雨曾評價他是“中國古代最高貴、最親切、最有魅力的文人。"

浪漫、豪放的詩詞

蘇軾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章應該“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蘇詩題材廣闊,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如《洗兒》詩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詩如行文,恢諧有趣。又如《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看似淺顯實則蘊含哲理。

蘇軾詞的成就最高,他衝破了“詩莊詞媚“的藩蘺,對詞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形式內容上,突破了以往“詞為豔科“的束縛,凡是詩能表現的內容,他幾乎都用詞表達了出來,擴大了詞的創作視野,開拓了詞的境界。他把詩人慣寫的懷古感舊、傷時論世、說理議政等題材和內容全部納入詞的創作領域,凡可為詩者皆可入詞,詞達到了“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境地。

蘇軾恢宏雄邁的豪放詞風,是詞史上開創性的重大轉折,對南宋以辛棄疾為首的愛國詞派影響深遠。

瀟灑的人間過客

蘇軾一生雖多處逆境,但灑脫無拘,樂觀曠達,內心總能保持那傷平靜與安洋。

他在被貶“瘴癘之地"惠州時,作詩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以幽默的筆調化解了貶謫流放的痛苦。

他在謫任黃州團練使時,緣於對生活的熱愛,見黃州肉好價賤,自創美食"東坡肉",並作《燉肉歌》:“慢著火、少著水,柴火罨焰煙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侯足時它自美。"用樂觀豁達從容應對人生的低谷。

蘇軾最難能力貴的是無論遭受多少政治打擊,始終堅守那顆初心: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在被貶海南時“興教辦學"。在杭州任上清淤西湖,造福當代,也為後人留下了“三潭印月"、“蘇堤春曉"的美景。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這樣評價: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政治上的堅持已見者,是詩人,是詞家,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這樣的蘇軾,怎能不讓後世人推崇!


秋水長天H


蘇軾北宋文壇上傑出領袖人物,文學始上的之天才!

蘇軾的詩詞大氣,豪放,豪爽,借力打力,神出沒化!

意境意象,比喻形容恰到好處!

都充滿了,慷慨激昂的激情!

滄桑悲壯詞語,在蘇軾的筆下都顯得那麼有力度霸氣!

比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公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不應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真是氣勢軒昂,霸氣獨到之處!



草原雄鷹684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兩個仙一樣的人物,一個是詩仙李白,一個是坡仙蘇軾。中國人喜歡蘇軾,真是喜歡到骨子裡去了。我至今找不到一個人,能頂替蘇東坡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常常看到有人說: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為什麼蘇東坡歷經千年還有這麼大的魔力呢?

首先蘇東坡的才華是無與倫比的。詩詞書畫都堪稱一流。蘇東坡最拿手的就是文章。如果在整個宋朝中選三篇詩詞出來,其中必有蘇東坡。

蘇東坡雖然才華橫溢,但也不足以折服世人千年。最重要的應該是蘇東坡比較倒黴。烏臺詩案中,它是最早文字獄的受害者,幾乎喪命。有幸生還,再遭貶謫中,在黃州做了五年農夫,然後才有東坡之名。中間十年起復,因為高太后的去世,蘇軾兄弟兩人又一路被貶到海南島。這是宋朝貶謫罪人的最南端。你看就在被貶這件事上,蘇東坡也不甘人後。

世人忘不了蘇東坡,絕對不是因為同情,而是敬佩和讚美。面對苦難,蘇東坡有一種天生樂觀的心態。

在黃州沒有錢的時候,他會把錢用竹竿掛到高高的房樑上,然後每天只取一份,取完就把竹竿藏起來,以防再取。

沒有房子住的時候,他們就集全家之力,伐木壘磚,修築了一座五間房的農舍,並在正廳的四壁畫滿雪景,命名為雪堂。

想吃肉的時候,他就把當時價格低廉,貧富不喜的豬肉烹飪成美味千古的東坡肉。

看到清泉寺中的溪水西流,他信口而歌: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買田沒有成功,歸來的路上遇到下雨,眾人狼狽而逃,他悠閒地漫步風雨中,吟唱到: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面對赤壁,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想起自己一生坎坷不盡,仰天長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等到被貶海南島的時候,在政敵眼中,這個有來無回的地方,蘇東坡卻吃著荔枝,剝著生蠔,幽默調侃地熬到北返。

即使遇到接連不斷的打擊報復,無論是在貶謫還是在貶謫的路上,蘇東坡心裡卻沒有對敵人的怨恨。他說:上至玉皇大帝,下至卑田院乞兒,眼見沒一個不好人!

你看,蘇東坡一直在把生活中的不幸變現成美好的路上,無暇傷悲,無暇抱怨。

與其說我們喜歡蘇東坡樂觀的態度,不如說他有一顆耿直赤子般的心靈。至死歸來,仍如少年!


太尉讀書


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書法家、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

千百年來,迷東坡、愛東坡、說東坡、寫東坡的人,數不勝數。可以說,蘇軾是中國歷史上“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之人,是最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典型符號,有著跨越時空的恆遠活力和無盡張力。蘇軾會通百家,冠絕千古,在眾多領域上堪稱大家、大師。是全才、通才、奇才、天才,是百科全書式、全能型的文化巨人 ,是中國文人心儀神往的人格典範。

主要成就

在蘇軾66年的生命旅程中,留下了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4800多篇文章,加起來近8000篇,約200多萬字的著述,內容涉及書法、繪畫、醫學、古董、發明、金彝,無不精通。

  • 在散文方面,他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 在詩歌方面,他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 在詞作方面,他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 在書法方面,他被尊為“宋四家”之首;
  • 在繪畫方面,他是中國文人畫開創者之一。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全能型文化巨人。千古之後,再無蘇軾,千年之間,唯此一人!

他似乎窮盡了生命的可能性,窮盡了中國文化的可能性。他抵達了生存的廣度與深度的極限。

蘇軾是中國士大夫完美個性和人格的化身,他才華橫溢、瀟灑不羈、仁愛慈柔、個性不隨。

他的曠達、堅韌、正直、寬容等獨特的人格魅力,使他流芳千古,更讓後人在感動之餘,有所沉思、有所感悟、有所啟迪。


川上六公子


蘇東坡的詩,宏放當如李白,而沒有李白之飄逸,渾涵似杜甫,卻不似杜甫之深沉,勁拔如韓愈,而避韓愈之奇險,流麗似樂天,而異樂天之平易!故坡公之詩,筆力豪,境界大,變化多,氣勢宏!奔放自由,開合有度!其筆似天馬脫羈,飛仙神遊,而至窮極變幻,識意而出,個性和文化品味都很強!



逸人李旭東


首先推薦你看一下林語堂先生寫的《東坡傳》,相信看完此書你會對蘇軾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歐陽修死後,蘇軾就是北宋當時的文壇領袖。蘇軾一生起起伏伏,少年得志,就已經小有名氣,但他在政壇上卻並不得意。我們在學校讀的他的許多詩詞,都是蘇軾被貶時寫下。蘇軾詞豪放曠達,即使被貶,政途不順,他依舊可以寫出絕句,這也是很多人喜歡他的原因。

蘇軾為人耿直,不喜歡說假話,所以他寫詩詞一向無所顧忌,但也因為這點,他的政敵總是從他的詩詞中雞蛋裡面挑骨頭,以期來扳倒他。而他的政敵確實做到了,那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即使蘇軾被下了大獄或是被貶,他寫的每一篇詩詞每一篇文章,都會在第一時間送到皇帝面前,北宋皇帝也常常會在眾臣面前誇讚蘇軾的文章。不過有一點可惜,由於政治鬥爭的原因,王安石焚燬了蘇軾許多的手稿、親筆書畫。如果可以流傳至今,那一定價值連城。

蘇軾除了他的文采讓眾人推崇,他在做官做人方面都值得稱讚。他在被貶期間,常常主持一些地方基建建設,可以說是一名務實派,這要比那些滿嘴空話的官員好太多。另外,筆者更喜歡他的處事態度,不是神仙甚似神仙,他愛遊玩,愛結交好友,工作之餘遊山玩水寫詩作畫,令人羨慕。

蘇軾也試過煉丹,也學過辟穀,也很注重養生,總之蘇軾這個人深入去了解他之後,你會覺得他不光文章詩詞寫得好,其人本身也很有趣。

最後還是推薦去看《東坡傳》,很有意思,值得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