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普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戰“疫”日記

記者:萬笑笑、高天和

就在半年前,汪文芳和同事們打贏了9號颱風“利奇馬”帶來的洪災。2020年剛開始,他們又不得不迎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汪文芳是一名“80後”基層醫務工作者,供職於安徽省寧國市河瀝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所在的河瀝溪街道正處於寧國市東大門,有溧黃高速出口和G233國道連接外省市,疫情防控任務繁重。

根據上級的部署,河瀝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中心疫情防控領導組,培訓轄區全體醫務人員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識,隨訪工作武漢返寧人員以及24小時晝夜駐點值守。

“只要不倒下,就要接著幹”

在寧國市長途汽車站、溧黃高速寧國站、G233國道長虹段,分別駐守著河瀝社衛中心的醫務人員,他們晝夜不息、24小時把守著寧國的東大門。

自1月24日開始,為了阻止疫情大面積擴散,河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先後接到了駐點長途汽車站等對來寧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的指令。作為醫務工作者,大家更加清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危害,但疫情就是命令、駐點就是戰場中心的醫務人員沒有退縮的,都在踴躍報名。

一家普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战“疫”日记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衛健委的統籌安排,加上兄弟單位支援,派駐10餘名醫務人員駐點對汽車站旅客進行體溫監測,從凌晨6點多的第一班車直到第二天凌晨2點的最後一班車的旅客出站,20個小時輪班連戰。

在凜冽的寒風中,天上還飄著細雨,在四面透風的涼棚裡,由於工作的特殊性,駐點醫務人員的白大褂和防護服外不能罩大衣、頭上不能戴棉帽、手上只能帶著冰冷的乳膠手套。冷了,跺著腳取暖;餓了,泡一桶方便麵;困了,輪流靠著椅子打個盹......

他們沒有叫一聲苦、喊一聲累,在中心領導問候是否需要調整時,卻是“只要不倒下,就要接著幹”的回答,繼續揮動著手中的紅外線測量儀認真的對來寧人員檢測著體溫......

守護鄉親父老的平安

河瀝溪街道轄區共有8個村(居),其中7個村(居)裡16個村(居)民組截止目前共摸排出59位武漢返寧人員,59位武漢返寧人員意味著59個甚至更多的家庭存在著潛在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風險。

而村衛生室及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務人員對他們的體溫和疫情檢測構築了轄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的第一道防線。這些村衛生室、衛生服務站的醫務人員不但承擔著武漢返寧人員及其家庭成員的體溫檢測,還要進行轄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宣傳、還要進行日常的基礎醫療、還要輪班到轄區溧黃高速寧國站和G233國道長虹段的監檢卡點駐點執行體溫檢測任務,有時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有時從半夜12點又起床頂班.......

一家普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战“疫”日记

他們是畈村村燕山衛生室吳文政、三里亭衛生室田存芳、高橋衛生室汪建生、長虹村衛生室劉先國、橋西社區衛生服務站黃瑾、橋東社區衛生服務站錢民玉、嵩合村衛生室張平、平興村衛生室陳秀琴。他們中有共產黨員也有普通的鄉村醫生,有的白髮蒼蒼,兒孫繞膝臨近退休,有的本身體弱多病、靠藥物支撐著身體,但在疫情面前都義無反顧地履行著自己的天職。

從平興村到畈村,從橋東社區到橋西社區,在濛濛細雨和瑟瑟寒風中,他們身著白色衣服、帶著藍色口罩和帽子走街串巷,叩門叫戶。

為了能在早上9點之前把轄區武漢返寧人員及其家庭成員的體溫情況檢測清楚並把疫情監測數據彙總上報,河瀝溪街道村衛生室和服務站的醫務人員一邊熱情的新年恭賀,一邊認真的核對著人員信息,規範的測量著武漢返寧人員及家屬的體溫,在嚴肅的告誡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注意事項後,匆匆告別,又接著奔向了轄區的下一家。

The End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