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的徒弟死的死傷的傷,金庸為什麼這樣寫?

用戶8353188763595


序言:《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座下七大弟子,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其中俞岱巖遭人暗算,致使淪為廢人,六大派苦苦相逼,張翠山無可奈何,又愧對俞岱巖,故而自刎謝罪,至於莫聲谷,也死在武當後輩宋青書的手上。

許多人深感疑問,武當七俠威名遠揚,為何結局非死即傷,若非張無忌相救,恐怕殷梨亭也會終生殘廢,既然如此,咱們深度剖析,來解釋一下前因後果。



一、俞岱巖


俞岱巖身受重傷,極好的鋪墊了劇情,同時牽出屠龍刀這條主線,好令故事順利發展。倚天開篇主講張三丰,但是小說的劇情要跌宕起伏,否則讀者毫無興趣,此時將俞岱巖寫傷,正是絕佳導火索,令小說故事情節緊湊、合理、以及埋下伏筆。

同時俞岱巖淪為殘廢,也側面描寫了張三丰的心理,更加突出其人物性格,倘若俞岱巖重傷,張三丰恨得咬牙切齒,那麼倚天時期的故事,就會變成“張三丰復仇”。從某種角度而言,俞岱巖或者七俠中的任意一位,都只能淪為“背景牆”,推動整部小說的走向。


二、張翠山


張翠山自刎武當山,淪為“犧牲品”,按照劇情發展,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畢竟六大派齊聚武當,勢必要逼問出金毛獅王謝遜的下落。此時張翠山知道妻子殷素素暗算俞岱巖,心中無比的愧疚,甚至欲殺死妻子,來彌補俞岱巖。只是夫妻情深,難下殺手,同時六大派咄咄逼人,一死了之後,不僅守住了義兄謝遜的下落,還能向俞岱巖謝罪。

武當七俠兩死兩傷,目的在於將小說推向高潮,同時也側面描寫其它人的心理活動,也為劇情的發展,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否則未能行得通。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假設張翠山沒有自盡,而是告訴六大派假消息,眾人聽聞之後,必然手持兵器,逼他就範,使其成為帶路人,以此尋找獅王的下落。只是如此一來,故事的偏重點就會發生偏移,莫忘了主角是張無忌,故而張翠山必死無疑,甚至為了襯托他的甚至,母親殷素素也自盡而亡。


三、殷梨亭


殷梨亭重傷,引出楊不悔,冥冥中二人走到一起,其實也是金庸先生的安排,此處的描寫,自然是衝破世俗的愛戀,沒有因為眾人的反對,而畏首畏尾。

如果殷梨亭沒有受傷,楊不悔的出現就會顯得唐突,況且殷六俠性格靦腆,斷然不會主動追求楊不悔。許多朋友說既然如此,若刻畫成外向性格,豈不更好,若是如此,當年為何沒有追求到紀曉芙?這於理不合,亦或者感情失敗之後,他也能很快走出陰影,不會如此的痴情。


從小說情節發展,殷梨亭遭到重創,顯然是必不可少的,如同此前兩位,都是不可或缺的。楊不悔和殷梨亭相遇,才能擦出愛情的火花,同時也為痴情畫上圓滿的句號。


四、莫聲谷


莫聲谷遭到宋青書的毒手,其實我認為這個情節,主要是突出趙敏和張無忌。因為武當七俠,已經誤認為此事乃是二人所為,正與邪的界定,又豈能僅僅停留表面,宋遠橋是武當,自然是名門正派,而張無忌掌管明教,在正派人眼中,屬於邪魔外道。

當然莫聲谷的慘死,也是加快了宋青書的成長,只是這個代價太大,武當眾人難以接受。但是沒有莫聲谷的死,又何來宋青書的背叛師門,以及後來和周芷若同仇敵愾呢?


結語:


武當七俠威名遠播,相信非死即傷,都是為了小說的劇情發展,不然影響整體性,以及讀者閱讀感受。同時這些人的離世,都讓張無忌成長迅速,也看清了江湖中事。


古鏞武俠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

1.不管是在金庸哪本書中,武當派都沒在整個故事的主線中,而張三丰只起到一個“啟下”作用。

2.弟子天賦不夠,張三丰自己曾親口提到,弟子中張翠山的天賦最高,卻跟著趙敏跑了,大徒弟早早結婚生娃,老大心思沒在修煉上,使勁兒培養下一代,然而宋青書。。。老七竟然玩兒起幼女養成,娶了個小蘿莉,其他幾位更是菜的一批。

3.是金庸先生故意而為之,你想想,在小說中配角比主角還厲害,看著能有爽點嗎?在我的認識裡,主角就該牛,幹啥都牛,配角就該菜,幹啥都菜!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江湖故事


我們知道張三丰是很有威名的,在歷史上也是被稱為是一代宗師。因為他的武功高強,而且人的天賦還高,最讓人欣賞到的是他可以自己自創武功。因為他的威名,所以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好多的人想要拜他為師。而且他的七個弟子裡面對他都非常的好,正因為這樣的張三丰最後才說自己只是盡職而已。


宇天少


因為張三丰的徒弟都是主角張無忌的長輩,為了磨鍊主角的意志,主角以及主角身邊的人大多是多災多難的,假如沒有這麼多矛盾衝突,沒有反派拉仇恨,張三丰一大家子和和美美,完完整整,劇情無法進行下去。


武鵬飛90


首先要看時代背景,《射鵰英雄傳》時是北宋晚期,除了武林門派間的爭鬥不休,還有抗金的使命,比如當時楊康,還是金朝小王爺完顏康,到了《倚天屠龍記》時,張翠山之死,張三丰視如己出的愛徒被逼死。他完全可以出手掀起武林的腥風血雨,但是他卻沒有那樣做。蒙古族入侵中原,朝廷卻南遷臨安,偏安一隅,夜夜笙歌。武林人士更需要團結起來,共同抗敵。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江湖兒女私情,都是挑起爭鬥不休的禍根。

比如本來可以接替成為武當派掌門的宋青書,偏偏因為兒女情長而慘死。

人才凋零,武當沒落。這也是時代背景下的縮影。


陽明山下青藤狗


死的死傷的傷,為什麼不能這麼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好如今朝之流疫,該怎麼寫就怎麼寫,還需要別出心裁另外寫嗎?,咱有抗擊災難的信心,有抵擋來敵的能力。正如九陽真經所載,由它兇來由它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滇海無涯


金庸不喜歡道士。據說他小的時候,生過一場病,被一個道士忽悠了,差點兒丟命。


紅雲文化社


這就是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