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人有多痴迷读古书:即便死后,魂魄依然在念这六个字

提起赵括,我们立马会想到小时候书本上那个纸上谈兵的赵国将领。在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太过急于求成,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把骁勇善战的老将廉颇换成了熟读兵书却缺乏作战经验的赵括。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赵括被秦军射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皆被坑杀。

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古往今来,“纸上谈兵”的人,并不少见,但若论比较出名的寥寥无几,而小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在纪晓岚先生的笔记《阅微草堂》卷三《滦阳消夏录》中,一位“尽信书,屡碰壁”最后抑郁不得志病死的文人的故事。

这个文人有多痴迷读古书:即便死后,魂魄依然在念这六个字


这个人姓刘,字羽冲,名字没有记载了,河北沧州人。

刘羽冲是纪晓岚已故的高祖父厚斋公的好友,这个人性格比较迂腐,他喜欢看古代关于制度的书,看完了就喜欢和别人说地方制度应该怎么实行,丝毫不切合实际。

以前文人聚会时,刘羽冲会请一个叫董天士的人为他做一副画,又让纪晓岚的高祖父厚斋公在画上题诗,其中有一副画叫《秋林读书》,厚斋公公提了这样一首诗:

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

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

这诗是委婉的规劝他尽心书,不如无书,不要把书中所写的都按部就班到生活中来。

这个文人有多痴迷读古书:即便死后,魂魄依然在念这六个字


1、读兵书,全军覆没

可是这个欣书如命的人他,听不下去,依旧经年累月的伏案诵读,读起兵书,孜孜不倦,觉得自己能带十万士兵横扫敌方。碰巧沧州地方有强盗,他组织乡民后操练乡兵去和强盗较量,想来这真是一个敢带兵,一群人就敢信。

结果呢,全军覆没,活活搭上了百姓的性命,他自己也差点被活捉。


这个文人有多痴迷读古书:即便死后,魂魄依然在念这六个字


2、读水利,殃及池鱼

就这样,依旧不改,又读了很多关于水利的古籍后,他来劲儿了,觉得自己的家乡千里之地,也能成为肥沃的土壤。

于是就兴致勃勃的画地图,陈述意见,上报州官,想实施一下。

这个州官,还挺听的进去民情,就让他先在一个村子里试验下,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田间的水道刚刚开挖成功后,他不懂得控制力道,大水如同冲了龙王庙,田间的垄被冲毁,甚至村子里也遭受了水灾。

因为这个事情,抑郁不得志后,可能精神受到了刺激,经常一个人在庭院里自言自语:“故人岂欺我哉!”这六个字,一天要念上千百遍,最后浑浑噩噩,得了急病就这样死了。


这个文人有多痴迷读古书:即便死后,魂魄依然在念这六个字


3、执念太深,身死魂在

可是说来也怪,大概是他的执念太深,晚上走夜路的人,路过他的坟墓旁,就会看到他的魂在松柏之下摇头不行,侧耳一听,依旧在念那六个字:“故人岂欺我哉!”

如果有人笑话他,他的魂就会隐去,但下次,还是这样,心魔实在太深,蠢不可及,纪晓岚的先师阿文勤公常常拿此事来教诲纪晓岚:

满肚装的书,尽信书的人容易坏事,但肚中没有一点笔墨没看过一卷书的人也会坏事,比如下棋的国棋手不会扔掉旧棋谱,但也不会在下棋的技法上全信旧棋谱。

大夫不拘泥于古药方,但也不会离开古药方,这个道理告诉我们的就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或是”能与人规矩,但不能使人巧。”


这个文人有多痴迷读古书:即便死后,魂魄依然在念这六个字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读书人而言,千万不能把书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有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在前,这个叫刘羽冲的文人为何还是有这么深的执念呢,应当以此为鉴,反思自己了。

对于这个故事,你觉得刘羽冲死的可惜么,欢迎下方留言,和小主一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