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五常大米的品牌,能控制住五常市以外的水稻进入五常市吗?

喻毛yumao


如果能这样做,那全国各地都可以各自为政,保护自己当地的水稻了。在整个中国,只要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产品合格的,没有全国性的法律法规禁止的,那么五常以外的大米就能正常进出五常市。

说这样话的人,我就想问一句,到底是五常以外的米出了问题,还是包括五常以内的某些不法商人出了问题?

如果说全国各地都采取这样的做法,我想那是不是各地政府都能有大过国家法律的政策了。

其次,这样的做法是最好的做法吗?难道口头上的控制五常市以外的水稻进入五常市就真的能保证所有五常市以外的稻米就真的不进入五常市了吗?我就想问,难道五常市就没有吃外地米的人,没有买不起你五常市大米的人吗?如果你说的奏效,那世界上遍没有了干走私这一行的了。只要有巨大利益,不法商人就会像飞蛾扑过去。

如果说能用这样的蠢方法就能解决支持五常大米的危机,那么坏人会偷着乐。

最后在问一句,这次五常大米参假的问题,五常市到底有没有商人参加能给个答案吗?不要把问题归咎在一个本来没有问题的东西上,去过各地的稻米都没有错,错就错在有人贪心不足败坏了五常大米的名声,这其中我相信有不少是五常市的稻米商人吧。


新农小伙


本人五常当地农民,家里主要是种植五常大米,自己也在销售五常大米,通过卖米是深有体会。五常大米的难处。

谁能控制住啊,关键是没人管那,每年新米下来的时候,外地水稻开始进入五常,都是当地米业去外地收购的水稻,然后在收点当地的水稻进行调和,这样就减少一半的成本,你们没吃过的根本吃不出来,就这样的调和米也要比外地的大米好吃的多。

要控制外地米不进入五常只有一种办法,当地政府出面,动真格的,不要真戏假做。

就在今年控制外地水稻进入五常,外地拉稻子大车被扣,前面抓后面找人就给放了,这样严打有啥用。

最好的办法就是抓到就扣,在罚款下次谁还敢这样做。

想要当地更好的发展就是保护当地大米的品牌,这样五常的老百姓才能有口饭吃,别等到当地农民谁也不想种地了,那时候在治理就啥都晚了。

最后讲的是,不是五常所有米业都做调和米,只是少部分,有些客户就想花少得钱买稻花香,客户本身也知道这是调和米,你不能全怪当地人。

总体来说,冒充五常大米外地经销商也都这样做,主要还是五常大米太有名气了,责任也不能全怪五常米业。

我是海龙专注于五常大米,以上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感谢关注阅读。


海龙五常大米


在国内,几乎任何一个名牌产品都会受到水货的冲击和困扰,五常大米做为一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自然也受到大量水货的冲击。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2015年,黑龙江五常市本身的五常大米年产量只有105万吨,但全国至少1000万吨五常大米在售!还有一个数字,大概在2000年左右,五常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大米企业为292家,产能达到400万吨。那么,五常市本身的水稻产量在100万吨左右,产能400万吨,这300万吨的缺口从哪里来?所以,正像本题所说的,有很多五常市以外的水稻进入五常市大米企业加工,被以五常大米的名义对外出售。从这一点上讲,是不是五常市有些企业,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据2015年记者调查,市场上大量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所谓的五常“调和米”,催生了拼缝造假行业,不少五常市的本事人大量从外地收购水稻,转手卖给加工企业,以此获得巨额利润。

据了解,五常大米中最优的品种是五优稻4号,但从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定义和范围看,所有在五常市区域内种植的大米,理论上都可以叫五常大米。2003年,五常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原产地保护产品,而保护范围明确规定五常市全部24个乡镇所生产的40多个品种大米,都可以叫五常大米。而五常全市水稻种植面积 在220万亩左右,按亩产750公斤水稻计算,年水稻总产量约150万吨,而水稻加工成大米,最高70%的出米率,以此来算,五常全年大米产量不会超过105万吨。那么,五常市本身年400万吨的大米产能,市场上1000万吨的五常大米,到底从哪里来的?

大概2010年,五常大米道度被暴出掺假问题,五常大米开始遭遇品牌危机。而五常市本身,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调和米,很多大米加工企业都在做调和米。有的是由外地所产水稻和五常的稻花香调和而成,有的是由五常地产其他品牌水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有的是外地所产水稻和五常其他品种水稻调和而成,这些大米,往往都被当做五常大米对外出售。五常市稻米企业只所有这样做,大概也是为了满足其产能吧?由于五常市自身生产调和米,就需要大量购进外地水稻,因此五常市周边县市,甚至吉林省个别乡镇,都在专门种植一些水稻,用来给五常的水稻做“配套”。而这些配套,不但使五常稻米企业满足生产,取得效益,配套的地区也得到较高的收入,甚至一些原来质量也不错的大米,比如牡丹江大米和庆安大米,也甘愿卖入给五常充当配角。

那么,五常市生产的这些调和米,到底在市场中起到什么作用?不可否认,调和米本身存在掺假行为,这些企业做调和米,可以获取高额利润。而另一方面,调和米和正宗的五常大米价格上还有差距,所以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需求。你出什么价,我就给你调什么价格的米。五常做调和米的企业,迟早会砸了五常大米的牌子。


但是,如果五常本身不做调和米,坚决杜绝外地大米流入五常加工,五常大米的品牌,就不会受到冲击吗?显然不是,外地企业加工的大米,打上五常大米的标签出售,这种纯造假行为,监管起来难度也很大,会很大程度地冲击五常大米。事实上,国内销售的相当一部分五常大米是外地企业直接包装而成的,甚至一些和东北大米相去甚远的大米产地,也在包装出售五常大米,江西和福建等一些地方就非常猖獗。对于这些假冒产品的打击,单单五常市,那是做不到的。你的品牌叫五常大米,人家变通一下,叫个“五常御贡”,或者“五常稻花香”,这就打了擦边球,使打假更加困难。异地打假受高成本和管辖权受限制,这一点也深深地困扰着五常市。

综上,小编以为,五常大米要重塑品牌,首先自己坚持做正品,坚决不做收购外地水稻的调和米,同时,全国市场监督单位要有一盘棋意识,彻底摒弃地方保护主义,逢假必打,决不手软。只能这样,才能使五常大米在内的所有名牌产品,不受水货的冲击。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齐东晏子


保护五常大米的品牌,但是想要控制五常市外的大米过来,真的很难。

现在不仅仅是很多地方的产品很次充好,而且还有很多人偷梁换柱。现在在某宝上销售的五常大米价格不一,有的几天五元多一斤,也有的二十多一斤,到底五元多一斤的大米是不是五常产的,谁也说不清楚。即使是二十多元一斤的五常大米也未必是真的。

以前我在某平台某几家店买过几次五常大米,但是每次购买的大米吃起来口感也有很大差别,可见品质差距很大,所以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购买过任何的五常大米。

想要限制外地大米进入五常,或者说杜绝网上销售假的五常大米,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地方都无法限制外地的车辆进入城别的城市。其实浙江就做的不错,在龙井茶的地标性产品上就加强了对龙井茶的保护,从而杜绝了安徽、湖北和江西等地茶叶冒充龙井茶。但是这香益于当地对龙井茶的何护,那么五常有这个魄力吗?


十方印记


为了保护五常大米的品牌,能控制住五常市以外的水稻进入五常市吗?

五常大米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产地五常市取自“三纲五常”,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继承,又表明了城市的文化形象。五常大米作为五常市标志之一,自然受到广大消费和顾客的青睐。然而如今因为利益的诱惑,不少商人打着“五常大米”的幌子卖着其它地区的大米。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使得五常大米的形象受损,致使农户生产的正牌“五常大米”无法销售出去。于是不少人提出禁止其他地区水稻进入五常市,以保护本地品牌的做法,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

  • 增强五常大米的品牌力

对外来水稻限制,可以减少劣质大米对市场的侵入,从源头上断绝“山寨货”。五常大米以五优稻1号和4号为主,目前有“五常大米”、“五常糯米”、“五常黑米”和“五常香米”四个品牌,而对外来稻米的限制,可以有效地保护本地品种,提升五常稻米的附加值,增加其品牌力。

  • 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

某地农产品如果有劣质产品的冒充,那么其市场价格会受到影响,朝着劣质品的低价走动。这样会造成正牌产品销售额下降,也不利于其出售,影响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保护本地种,不允许外来产品进入,则可以提升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让他们种植出更多的正牌农产品。

  • 不利于五常稻米的发展

在一个市场上如果没有其它种类的竞争,那么这个产品也会很快消失。因为一旦形成垄断,其价格会水涨船高,这个时候人们就会转而寻求其替代品。禁止其它种类稻米进入五常市,而正宗的五常大米又只有那么多,且大多数还要对外出售。那么本地人则可能面临吃不起大米的情况,毕竟五常市也不是人人都种植大米的。

  • 引起矛盾

禁止外来水稻进入五常市并不是一件只要动动嘴皮子的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触及到不少人的利益。因为禁止外来稻米进入五常市,使得这部分人的收入减少,由此会引起一些可以避免的矛盾。

所以一味地禁止外来稻米进入五常市场是不可行的,因为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而且也没有能力和经历下如此大工夫禁止外来稻米进入五常市。

<strong>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鄙之见,其实就我个人几十年的茶叶销售来说,五常大米有劣质品注册也是从侧面证明其有了较大的名气,受到市场欢迎。至于今后五常大米的道路如何走,就不是我等平民百姓能左右的。


爱茶者九号


我是五常当地农民,我说说我的切身感受,到底为啥控制不住!

第一,说到底就是利益驱使,近年来五常稻花香大米由于口感好深受全国人民追捧,价格也逐年上涨,造成五常本地出产的正宗稻花香大米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由于五常稻花香大米畅销,价格高,商家见有利可图,于是就用外地的普通长粒大米和五常稻花香大米按比例勾兑掺假,这样的勾兑大米消费者根本看不出来,口感上当然也下降了,但是一般南方的朋友也吃不出来。

第三,近年来吉林省种植稻花香二号这个品种水稻也逐年增多,虽然品种一样,但是大家知道,农产品是有严格地域区别的,且不说品质的好坏,但也是属于假冒的五常大米,这一点不可否认。由于价格比五常当地的水稻价格低得多,这两年很多商家更是直接拿外地稻花香直接罐装五常稻花香大米的包装,鱼目混珠!

第四,水稻也属于商品,是允许买卖流通的,米厂为了生存不可能不做生意,五常当地就产那么点粮食,怎么可能够养活他们的?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五,很多小粮贩子看到外地粮食和五常本地粮的差价很大,明目张胆的收购外地粮拉回五常当地销售,这也是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总而言之,都是利益驱使。政府也严抓猛打,但是毕竟人力有限,防不胜防!

其实我最担心的就是五常大米这个品牌。这个品牌就是我们五常的命脉,我们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继续这样假货横行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五常农民小季


难难难,难于上青天,受益是各大米业,我在哈尔滨同泰药店卖见过的,五常葵花阳光米业出产的五常大米十斤装29.8元,是十斤的价格不是一斤,这就是当年评出来第一品牌。苦的是广大种地的老百姓,真苦逼啊,春天大旱,秋天大涝,受苦受难忙了一年,水稻卖不出去,见不到钱~


直供五常安家大米


以前的五常大米都是哪里的?五常的大米全国都有市场,五常究竟每年能生产多少长粒米?卖米的人不知道,吃米的人更不知道,只有五常人心知肚明,现在不是外地水稻进不进五常的事了,而是市场经济下粮食流通是否合法的问题了,同样的品质,同一品种,同样的水源,一样的粮食,不一样的价格,你叫米业怎么选择,米业是个人的,没有利益赔钱的买卖谁做?个人控制违法,政府控制无法可依,抄来抄去,最后吃亏的还是生产者。


六八年一线农民


粮油都不卖自己农民就知足看你成里 人吃什么🤔?


梦1523754


☞ 不可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