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华侨,著名军校毕业,曾放弃20万大洋的年薪,后成开国元帅

毛主席在接待西哈努克亲王时的一次谈话中,说:“你知不知道,我们党内也有华侨。”毛主席说完此话,就指着旁边陪同西哈努克的叶帅,又说:“他就是我们党内的华侨”。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189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与张国焘,开国上将陈奇涵以及建国前牺牲的著名革命家林育英(张浩)、谢子长、罗炳辉、阮啸仙、刘畴西、李子龙等同龄。

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是清朝武秀才,但很不得志,只得靠摆摊经营小本生意维持生计。他很重视对叶剑英的教育,让其5岁时入私塾,后入东山中学读书。

东山中学毕业后,叶剑英当过小学教员,19岁时来到马来西亚怡保(他的四个伯父都在马来西亚谋生)当教师,开始了其短暂的华侨生涯。

恰逢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代表赴南洋招收华侨子弟回云南讲武学堂就学,叶剑英就于1917年回国考入云南讲武堂,将名字宜伟改为了剑英。

他是华侨,著名军校毕业,曾放弃20万大洋的年薪,后成开国元帅

叶剑英入学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前的留影

云南讲武堂很厉害,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称为中国近代三大军校。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云南讲武堂竟然先后培养出了8313名毕业生,他们中不仅有开国元帅朱德(第3期步兵科学生)和叶剑英(第12期炮兵科学生)、国民党陆军上将朱培德、王钧、金汉鼎、唐淮源、范石生、胡瑛、孙渡、龙云、卢汉、盛世才等,而且还有韩国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李范奭、越南临时革命政府主席武海秋(讲武堂韶关分校毕业)、朝鲜人民军总司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元帅……

叶剑英步入军界时,初任粤军参谋、炮兵教官,后任海军陆战队营长。

谈到20世纪的中国,不能不提三个人,那就是孙中山、蒋介石、毛主席。而这三个人都曾器重的,惟有一人,那就是叶剑英。1922年粤军陈炯明叛变,炮击大总统府,25岁的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率部接应,护卫孙中山脱险。此后,他参加了筹备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他可以不用通报、佩剑出入蒋介石行营。

1926年,叶剑英参加了北伐战争,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因战功卓著而升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叶剑英后来回忆说:“如果我跟了蒋介石,根本不会发愁荣华富贵,师长一年光是明面的就是20万大洋!每天喝白兰地,用牛奶洗脸!”

1927年7月,叶剑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十大元帅中,他入党算比较晚的,仅早于贺龙与彭德怀,比贺龙早了一个月,比彭德怀早了7个月。

南昌起义前夕,叶剑英已是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了。

7月24日,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按照汪精卫的旨意,要贺龙的二十军集中到德安,并借邀请贺龙、叶挺到庐山“避暑”为名,准备抓捕。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从军长黄琪翔那里获悉朱培德的阴谋后,立即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叶挺。25日,贺龙、叶挺、叶剑英、高语罕、廖乾吾5人,在九江市区甘棠湖中一只小船里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小划子”会议)。会上决定:贺龙、叶挺部队立即开往南昌。同日,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四人在九江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叶、贺军队于28日晚(后推到了8月1日)举行起义。

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的这一果敢表现,对保证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安全和将起义的主力部队及时开往南昌,起了重要作用。

张发奎眼看自己的部队跟共产党跑了,气急败坏。他在九江召集黄琪翔、朱晖日、叶剑英等高级军官开会,决定派兵追击叶、贺部队。叶剑英决定利用张发奎想重回广东立足的企图,劝诱他放弃追击起义军,以保存革命实力。于是,他的建议被张发奎遂采纳了,使得南昌起义军减少了追击的压力,从而得以迅速打开南下广东的通道。

同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叶剑英任起义军副总指挥。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1年春,叶剑英进入赣南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委会的首任参谋部长。

从这时起,叶剑英就对毛主席卓越的领导才能由衷地佩服,他后来常对人说,那几个月,使他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关键性的“飞跃”。

1932年,叶剑英与刘伯承对调,任红军学校校长。长征中,叶剑英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指挥部参谋长。他曾向中央报告张国焘分裂党的企图,使党中央能够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迅速脱离险境,居功至伟。

他是华侨,著名军校毕业,曾放弃20万大洋的年薪,后成开国元帅

叶剑英在南泥湾兵场上

到达陕北后,叶剑英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任八路军参谋长。由于他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同周恩来、董必武并称为“中共外交三骑士”。叶剑英接触和谈判的对象,很多都是他在黄埔军校时期聘请的教官或是招收的学生,所以谈判起来也有优势,有利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1941年,叶剑英从重庆回延安主管总参谋部工作。1945年,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随后再赴国民党统治区,任美、国、共合组的军事三人小组的中共代表。

他是华侨,著名军校毕业,曾放弃20万大洋的年薪,后成开国元帅

1944年叶剑英与毛主席在延安

1947年初,随着党中央撤离延安的战略转移,中央后方委员会应运而生,中央前委、工委、后委成为党中央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三个工作中心。叶剑英任中央后方委员会的书记,可见其在我党内的地位之高。

作为中央的耳目,后委集中了绝大部分电台。一方面中央与各地、各战略区的来往电报,大多经过后委。另一方面还负责侦察敌情、向转战陕北的中央纵队提供情报。当年率部在陕北作战的王震曾经说过:有些同志以为中央和毛主席转战陕北期间,没有参谋部,这是一种误解,“毛主席在陕北之所以能够料事如神,指挥若定,后委起了重要作用。”

1949年北平解放后,叶剑英为中共中央派出的首任北平市长。同年秋,他又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率干部南下,广州解放后,任市长兼广东军区司令员。

1953年,叶剑英调回北京,主管军训等工作,并任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后来又长期主持军队工作。

1955年,叶剑英被授予开国元帅。

晚年,叶剑英曾多次谈到毛主席,说:“毛、刘、周、朱、陈、林、邓中的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从一定意义上讲,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只有毛主席,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难有术,能把我们这些人聚拢起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干掉蒋介石,建立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央开会,还要在法租界、英租界开呢。没有毛主席,长征过不去,到了陕北也站不住。后来,打日本,打蒋介石,没有毛主席是不行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和未来……”。

1977年5月14日,是叶剑英的八十寿辰。回忆起自己一生跟随毛主席,叶剑英在这一天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1986年,叶剑英去世,享年90岁。

叶剑英素有“儒将”之名,毛主席曾对陈毅说过:“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叶剑英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常说:“人家说我是个历史人物,我算什么历史人物呀?”他常对自己的子女们说:“我是一个打杂的,一切都听从党的,党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从不去计较什么名利地位。”有人问他:“毛主席不是称赞你‘吕端大事不糊涂’吗?”叶剑英说:“主席对我也是一个告诫:大事不糊涂,小事还有糊涂的地方呀。”(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