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你的農村戶口還要嗎?農村戶口可以輕鬆轉到大城市,你最關心戶口遷移之後的哪些事情呢?

孟偉康


一定要留著農村戶口。年輕時喜歡到處闖,當你年紀越大的時候,就會越想在農村


馬上設計


現在很多城裡人都非常羨慕農村戶口,符合條件的都想方設法的往農村轉戶口,誰還會把農村的戶口往城裡轉吶。

前一段時間我的一個親戚就費了很多功夫把自己的城鎮戶口轉回了老家,還原了自己以前的身份,農業戶口。想當年家在農村,一個勞動力不僅要交公糧提留,還要出義務工挑河挖溝。一個整勞力一年下來的收入還不夠交這些費用的,有條件的想盡千方百計辦個非農業戶口,找個媳婦也容易。

可是時過境遷,祖國的變化實在太快了,現在的農業戶口不僅不用再去交公糧提留,不用再挑河挖溝,種地國家還有補貼,土地確權了,連溝渠路都確權了,農民不僅有充分的自主權,而且也有了更多的自由,喜歡種地的可以在家種地,不喜歡種地的可以選擇出去打工、經商,到了城裡戶口是農業的還是非農業的根本沒有人在乎。

現在到城裡買房子的農民是很多,但是那僅僅是一個戶主,根本沒有幾個人會把戶口往城裡轉,在城裡買房子一般也都是為了孩子上學,孩子上學看的僅僅是房產證,不管你是農業戶口還是非農業戶口,而以前城裡人有的紅利現在農村人一樣也可以有了,農村人有的紅利城裡人卻沒有。

說實在的,我也很想把自己的戶口轉回老家去,等到退了休包上幾畝地,種糧種菜養豬,自種自吃自足。食品安全放心,環境清新心舒。


人已醉夢難醒


國家既然這麼重視農民放棄目前的農村戶口,吸引有條件有意願的農民前往城市落戶,在做出選擇之前,我先來剖析一下,以作有考慮的農民在做決定時的參考。

國家目前已經完成戶籍制度的改革,嚴格意義來說,已經沒有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區分統稱為居民。但是實際操作中,國家戶籍信息裡仍然嚴格地將原戶籍性質進行區別!也就是原農村戶籍的仍然在享受村集體的相應福利,並享受國家對農民的各種補貼;而原市民也有著按地區差別對應的諸如購房補貼、失業保險保障等。同時,一些大城市如北上廣深等嚴格限制其他地區的人口遷入落戶,防止這樣城市的人口更加膨脹!



那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實際情況呢?

這應該是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人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的聚集,工廠的運轉,房地產的繁榮,服務業及消費業的興旺,沒有大量的人肯定不行,人口流入是一些中小城市能良性發展的第一需要!大城市病的形成同樣也是人過多集中產生的,像北上廣深因為產業鏈的完善,財富窪地效應就像抽水機一樣,自然地吸引全國人口的流入,所以國家和當地只能弱化這種趨勢,讓人口向其他中小城市分流,協同良性發展。

中國農村八億多農民,佔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三,加快農村人向中小城市遷移,就能夠消化這些地方過剩的房地產,為工業企業帶來勞動力,為繁榮這些城市的各行各業帶來新引擎的效果,為我國經濟平穩持續發展帶來想象空間!

而對於農民來說,遷入這些城市,就能獲得好的工作機會和財富機會,得到好的教育資源更好培養後代,看病就醫、購物娛樂等更加便利,能夠提高幸福指數。



那怎樣才能讓這麼多贏的局面形成,讓我們農民自願把戶口遷入這些城市呢?

首先,得改變農民的觀念並吃上一顆定心丸!當下農村戶口的含金量很高,特別是面臨拆遷徵收的,可以一夜致富!要讓農民放心離開農村,就要讓他們不認為遷出戶口就是放棄集體,放棄享受集體利益和福利了!

以前的做法簡直是一刀切,通過讀書或其他農轉非的,集體的一切立馬就喪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實際上已經進入城市了,但他們的戶口並沒遷走,這為戶籍人口管理帶來很大困擾,又要為一些外來人口的很多方面另行制定政策,如農民工子女就學等。

如果能夠讓農民進城而不取消集體待遇的話,很多農民將不再有顧慮而實現這種國家希望看到的戶口遷移!

從農村角度來看,已經完全具備讓絕大部分人口遷出的條件!一是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水平提高,農業對勞動力的依賴降低;二是農業生產效益的低下不再對農民有吸引力,需要外出謀生的大有人在;三是土地流轉加快和農業規模化的出現,讓部分農民脫離農村不會危及農業整體,相反讓部分農民外流有利於土地的集中和規模化!

綜上所述,國家希望農民放棄農村戶口遷入中小城市落戶的歷史時機已經成熟,而最有效促成的辦法就是讓遷戶農民仍然保留集體福利!這是問題的關鍵,具體操作辦法是啟動廣大農村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進行反向操作,讓農民與集體再籤一次土地承包權的流轉合同,或者叫土地入股合同,讓集體或有實力的農業企業來經營,讓這些遷出戶口的農民成為農村歷史上第一批真正的股民!



這個場景出現,必然是各方喜聞樂見的好局面!

歡迎不同意見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


原生態鄉村


選擇大城市,首先是考慮的是下一代能接受到教育資源,特別是我們這些70,80,90後的農村青年,如果有一技之長能在城市立足,為了下一代有更高的起點,落戶大城市更有利,目前實際情況就是教育資源在大城市和農村差別極大。以同一個省內中考來說,農村學校學生一般400多分是正常,市級學校600多分才能入學,差別極大。所以說,如果在城市有穩定工作,社保、醫療都有了保障,落戶大城市,是很好的選擇。

而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一代農民工,建議還是保留農村戶口,因為農村戶口目前是和很多政策捆綁的,如承包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資產收益,都是和戶口掛鉤的。如果你們村集體資產多、或者有上級支持的大項目投產,村集體每年都取得很好的收益,只要你的戶口在村裡,就有資格參與分紅,有的時候村裡還給交醫保、發養老錢。而如果落戶到大城市,是沒有人給發退休金的,生活成本高、生活習慣不適應,對於上了年紀的農村人,還是保留農村戶口更有利。

對於我來說,因為當年畢業後貪圖安逸,落戶到了縣城,雖然競爭壓力小,但逐步的也給感覺到對下一代培養不利,而且很多大市的市區高中取消錄取下面縣區學校的生源,為了孩子早晚還得去上一級市區買房落戶,其實我個人是有田園夢的😀。

如果發生戶口遷移,最關心的首先是孩子入學的問題,其次是社保和醫療政策如何銜接,最後關心居住後周邊配套服務的建設問題。


農業技術服務號


我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這個選擇就像單程票,不能回頭,國家允許農民城市買房,不允許城市人在農村擁有宅基地和土地(租的除外)。


如果我的農村戶口可以輕鬆轉到北京,上海。我是絕對同意的。但是基本上是奢望,這個情況是絕對是不會發生的。

相對於其他城市的戶口,像青海,西藏,雲南,新疆這些城市,我想對於河南的很多高考生的家長和考生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落戶後可以直接參加當地的高考,我想如果是農村的家鄉,知道了其中的好處以後,都會毫不猶豫的去落戶。

現在的城市戶口,對於所在地的農民吸引力不是特別大,一方面國家在大力發展鄉村,建設新農村。農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很多人在落戶的時候都會權衡利弊,農民落戶到城市,一沒有相關的技術,二沒有相關就業的優惠政策,三你農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都沒了,

所以很多農村人買房,戶口都是在農村!因為他落戶城市以後,失去的更多,而他對於城市來說,只是拉動了當地房地產的價格,幫助城市去了庫存,剩下的只是一地雞毛!


月季公社


關於大城市放寬落戶,還要不要保留農村戶口的問題,我認為是這樣的,如果能遷到大城市裡,自然不會保留農村戶口了。

原因很簡單,

首先,大城市裡的資源不是農村可以相提並論的,在就業,子女教育,生活環境,法治公平程度,政府服務態度等各方面甚至可以說是天壤之別!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這裡有個小村子,原來人口有300多人吧,現在常住村裡的不到6個了,而且都是老弱病殘,其實就是在村裡等著養老百年呢。其他人口早就都流動到外地了,天涯海角吧。這還是以前不能落戶的時候,人們都要流動。何況現在,放開落戶呢?人們肯定流動會更強的。所以,我相信大部分人是不會保留農村戶口的。

其次,很多農村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鏈沒有發展起來。如果要是產業鏈發展起來,當地經濟搞好了,那麼或許會有人願意保留農村戶口,分享紅利。不過,要是人口流動到大城市,再結合當地農村搞產銷供應鏈,那麼,效果會更好!

所以,我認為,城市放開戶口限制後,放棄農村戶口,去城市的人會很多!應該是大多數會去的!這也是符合我國提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國策的。



田家風味


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你的農村戶囗還要嗎?農村戶口可以輕鬆轉到大城市,你最關心戶囗遷移之後的哪些事情呢?

隨著城市落戶政策的放寬,農民進城買房安家的門檻降低了,輕輕鬆鬆就能成為城裡人,雖然這對於想落戶到城裡的那些農民朋友是個好消息,但是對於咱們多數農民來說,還不不敢輕易把戶口遷出村集體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戶口遷出農村了以後,在農村老家的承包地、宅基地,以及國家對農村的各種惠農政策,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畢竟當前農村各種權益大多與農村戶口有直接關係。

如果戶口遷移到城鎮,他們又不去城鎮生活,這有什麼必要呢?即便是去城鎮生活了,又拿什麼來保障日常生活呢?大部分農民是靠土地生活的。

鄉鑑最關心這些問題:

1、在農村的大好發展形勢下,鼓勵農民落戶進城到底有什麼好處?

2、農民落戶城鎮以後,老家的承包地和宅基地還有保障嗎?

3、如何保障進城農民的城鎮戶口賦予的各種權益?

4、如何保障進城農民融入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5、如何保證能為進城農民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

6、多數農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如何保障進城農民活得有尊嚴?

儘管當前國家層面提出了一些保障進城農民權益的相關要求,但各地具體實施上還存在很多空白和不足,進城農民的權益無法保障,盲目鼓勵支持農民落戶城市,既不利於城市發展,又不利於進城農民的生活工作。其實,鄉鑑覺得農村生活也挺好,自家有幾畝地,吃飯全靠自給自足,生活環境好,空氣質量高。如果不是因為工作在城市,沒必要把戶口遷移出去。今後農村發展好了,要想回來就難了!


鄉鑑


國家公佈的《2019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明確定位了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鄉村振興和區域發展的有力支撐。因此,隨著國家對戶籍改革制度的強力推進、以及城市戶籍人口都享有一樣的基本公共服務等等政策法規的逐步落實執行,農村人口市民化的時代終將到來。

那麼,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你的農村戶口還要嗎?這個問題應因人而宜來看待。四十歲以上的農村人戶口應該要、二十五至四十歲之間的農村人戶口可要可不要、二十五歲以下的農村人戶口可不要。

四十歲以上的農村人上有小下有老,且農村有固定的住所,對於城市戶口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二十五至四十歲之間的農村人正是奮鬥拼搏的年齡,如果己在城市混得風聲水起戶口當然可以不要,這部分人落戶城市對於孩子的就學擇校,購買房產等都會帶來很大的便利。如果混得一般,農村戶口當然不能捨棄,給自己留條生存的後路,二十五歲以下的農村年青人大部分都己不會種地,他們不僅嚮往城市的生活,也是城市發展的主力軍。

那麼農村戶口遷移到城市以後,最關心的有那些事情呢?

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包括三大方面,即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農村土地改革給農民帶來的增量財富如何能透明的、公正的發到農民的手中,是農村戶口遷移到城市戶口過程中每一個農村人最關心的問題。

其次,進城以後農村己交的社保、醫療如何轉化,能否和以前的惠民政策銜接到位,讓農民變成市民後沒有後顧之優,也是農村人睡覺都得想的問題。

還有,農民變成市民以後能幹什麼、靠什麼生存,也就是如何就業問題也是重中之重。

總之,城鎮化建設任重道遠。



雲幽蘭清1


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你的農村戶口還要嗎?

要與不要農村戶口,這個還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我個人角度看,還是要的好。畢竟大部分農村人祖祖輩輩生活在固定的這片土地,已經習慣了農村生活的方式,況且多數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幾乎沒有多少農民有專業性技術,就算有了城市戶口,又能怎麼樣,還不是以打工為生,和農民又有多大的區別呢?你還別說農民以打工為生沒什麼不好,當下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假如農民沒文化和特長,就被社會淘汰了。生活在農村,不但可以外出打工,還有自己的宅基地和良田,就算無法勝任這份工作,或者老了幹不動了,還能在農村少量的種一些農作物,供自己食用,而城市土地比黃金還貴,一但自己被淘汰,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說對於農民來說;農村戶口還是比市民戶口好。

再者說:城市生活雖然比農村環境、醫療、教育、公共設施都要好,但城市生存方式和農村有很大區別 ,鄰里之間走動較少,生活節湊又快,噪音也大,交流圈子又相對狹小,如農民進入城市,光一個適量期就得很長時間,尤其年齡大的老年人。



農村戶口可以輕鬆轉到大城市,你最關心遷移之後的哪些事情呢?

至於戶口輕鬆轉到大城市,作為農民最關心的莫過於就業、住房、醫療、孩子上學、養老等問題,就拿就業、住房來說,目前大多數農村打工者,收入較低,高收入的工作自己又無能力去做,只能從事簡單枯燥的工作,假如真到了城市,由於收入低,怎麼解決住房都是個大問題,更別說其它的了。即使成了市民,就得大力解決以上問題,最好有組織免費培訓機構,國家出臺一聯繫的農民落戶惠民政策,不然就會出現,城市人口氾濫還不能自足,農村荒蕪沒人現象。還有中國人都講究落葉歸根,又怎會完全歸根於城市,不顧於農村呢?




以上是鄉村隴原個人觀點,如您有好建議不妨在評論區留言,點擊關注「鄉村隴原」我們一起探討三農。


鄉村隴原


斗轉星移,所謂“30年河東30年河西”, 這句話用在農村戶口,這個上面也非常的恰當。

記得小的時候,村裡面稍微有點錢或者是勢力的人,都想辦法將自己孩子的戶口往城裡遷,哪怕是鄉鎮上也行,就能吃所謂的商品糧。



現在情況恰恰相反,很多已經將戶口遷到城市的人想盡辦法將戶口遷回到農村。戶口的背後其實是利益的分配。2006年之前,農村的交糧納稅跟戶口是掛鉤的,繁重的稅費讓很多人想盡辦法逃離農村,而2006年取消農業稅之後。不僅不需要交稅。還有一定的政策補貼,並且隨著 對農村發展的越來越重視,可能農業戶口背後包含的利益會越來越多。

城市戶口現在出了幾個一線城市之外,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含金量,背後的福利越來越少。而且很多城市只要通過買房就可以解決基本的問題,比如子女教育。

在農村戶口越來越有含金量的情況下,城市落戶已經顯得並不那麼重要。最重要的問題是,即使有城市戶口,如果沒有穩定的工作比較好的收入來源作為支撐,城市巨大的生活成本會讓生活變得非常艱難。

目前雖然農村的收益特別低,但是它作為一種存在,能夠為我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開展,農村未來,應該是中國經濟再一次騰飛的基礎,農村的發展空間也會越來越廣闊。

從現實情況來說,由農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更是經濟消費水平的轉變,城市生活所需要的經濟支出要遠遠大於農村。



首先是住房,現在農村基本上每家都有自己的住房,是好是壞姑且不論,但是遮風擋雨沒有任何問題。面對如此高的城市房價,面對動輒大幾十萬的房子,有多少農村人能夠在城市買房安家?沒有自己的住所,人在城市那種孤獨漂泊的感覺會更加強烈。

其次是教育,當然城市的教育水平現在,肯定要比農村好,但是也意味著城市教育所花費的資金會更多。

醫療就更不用說了,農村小診所治療一個感冒,幾十塊錢可能就可以,如果在城市沒有三五百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後一個是養老問題,如何解決?國家能夠給所有進城的農民基本的養老保險嗎?肯定是不可能的。目前農民依託土地,雖然養老問題也比較嚴重,但是起碼的溫飽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進城以後如果沒有自己買的養老保險,那麼他們的養老又該怎麼辦?

無論是從現實情況,還是農村未來的發展空間來說,城市戶口目前對農村開放都不會有太強的吸引力,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是由其自身的條件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