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心為什麼沒有大城市?

地緣谷


仔細揣摩了下,題主的問題,發現題主在摳字眼。

成都是四川盆地當之無愧的中心城市,自從有了成都之後,幾千年都是四川盆地中心城市。

如果要摳字眼,成都確實不是大城市,因為他是特大城市。

國務院印發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是大城市,其中100到300萬屬於Ⅱ類大城市,300萬到500萬屬於Ⅰ類大城市。城區常駐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屬於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屬於超大城市。

成都城區常住人口850萬左右(2017年),屬於特大城市。

除了這個字眼題主又摳了一個字眼,四川盆地中心,他說的是地理中心,不是以行政經濟為主的城市中心。

四川盆地地形

四川盆地城市分佈

從圖中可以看出成都和重慶兩個大城市都在四川盆地的邊緣,並沒有在四川盆地的地理中心,中間都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小城市。但是細看的話就會發現成都所在的成都平原是整個四川盆地當中地形最好的一處,重慶所在位置有很多山,整座城都建在山之間和山上,所以又被稱為山城。四川盆地中心多是一些高低不平的丘陵,在古代如果要炸山建城消耗人力物力太大,所以成都所在位置的成都平原稱為四川盆地人民最好的歸處,自李冰修好都江堰之後,更是讓成都稱為天府之國。

四川盆地地形細節

所以總體看來

1.地理原因。四川盆地中心的地形不是整個盆地中最好的,所以本地人選擇了成都平原的成都。

2.人為原因。建成成都之後行政、經濟過於強悍,一直是四川盆地的老大,其他城市沒機會崛起。

3.四川盆地本身原因。有一句話說“天下未亂而蜀先亂,天下已治而蜀未治”,第一句可以簡單理解為四川盆地偏安一隅,容易形成以自己為主體的割據政權,第二句簡單理解為四川盆地易守難攻,同時和外界交流不暢,所以整個四川盆地沒有受到太多戰爭的摧殘,成都得以幾千年屹立不倒。老大不倒就沒有老二的份。

(關注城市區域發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城市觀察員Real陳


四川盆地中心為何沒有大城市?地緣谷

在人們印象中,西部城市大都小而狹長,往往被周圍的山無情地束縛在中間,就像戴了一個緊箍咒,難以突出“重圍”。蘭州和漢中算是這樣一個典型。由此可以認為,西部缺乏大城市的癥結在於缺少平原。然而,除了西安,西部另外兩大城市成都和重慶的分佈卻令人大跌眼鏡,不得不重新審視平原在西部城市崛起中起到的作用。

成都和重慶,尤其前者,雖坐落於西部僅有的廣闊平原上,但兩市的崛起似乎並不完全取決於平原之利。顯而易見,成都位於盆地西北邊緣,重慶則偏處東南。發達的成都重慶為什麼會偏居一隅、沒有“落戶”廣闊的盆地中心?或者說,四川盆地中心為何孕育不出大城市?

“天府之國”源自《史記·留侯世家》,是蘇秦對關中平原的描述。後來陳壽《三國志》中諸葛亮對劉備曾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此後,“天府之國”成為蜀地獨有標籤。然而它只單指成都平原,並不是整個四川盆地。

其實,四川盆地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平坦,它只是低於周邊的高原山地。除了成都平原,丘陵與山地才是四川盆地真正的“主角”,川中丘陵與川東平行嶺谷幾乎將整個盆地佔盡。

川中廣佈丘陵,這裡岩層整平或傾角甚微,經嘉陵江、涪江、沱江及其支流切割後,地表丘陵起伏,溝谷迂迴,海拔一般在250~600米,丘谷高差50~100米,其中,南部多淺丘,北部多深丘。

川中丘陵往西,三十多條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與河流依次平行排列,因此得名川東平行嶺谷。由於境內嶺谷相間,所以有“一山二嶺一槽”或“一山三嶺二槽”的說法。是地形地質研究的標本,與美洲的阿巴拉契亞山、安第斯-落基山並稱世界三大褶皺山系。

由於多山的地形地貌,川中川東很難孕育出大城市,因此在整個四川盆地城市群中暗淡許多。

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北邊緣,再加之都江堰工程的修建,使得這裡從“水旱從人、不知饑饉”變成千裡沃野,成都自然很快脫穎而出。

如果說優越的天然條件是今天強大成都的基礎,那麼人為因素則讓這種先天條件有了發揮到極致的機會。這人為因素就是成都自始至終所扮演的行政中心的角色。

自公元前四世紀,開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命名,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成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到了漢時,成都躋身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時為中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史稱“揚一益二”。

北宋更是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會,在發達的工商業中湧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往後明清至民國,成都一直保持四川“省會”地位不變。建國後,成都成為川西行署區的駐地。1952年國家撤銷各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後,又以成都為省會。

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歷來重視首都及“省會”,強大的“省會”不僅意味著足以號令全省而且可以在經濟上影響全省。

2000年以來,國家逐步加大了對成都的支持力度。經過十幾年發展,成都成為重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2014年10月2日,四川天府新區正式獲批成為中國第11個國家級新區。2016年4月,國務院明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盆地中心沒有可以匹敵成都的城市,旗鼓相當的對手同樣暗藏於邊緣。

近年來,成都與重慶爭奪西南第一把交椅的競賽日趨激烈。回到1997年前,重慶還只是四川省內一座普通的城市。三峽工程的建立使得重慶戰略價值與經濟機遇陡升,由此成功晉級國家第四個也是西部唯一直轄市,高出成都與四川省平起平坐。

重慶位於盆地東南川東平行嶺谷,介於華鎣山與銅鑼山之間,只看地勢,似乎沒有成為大城市的潛質。然而,長江之利是其崛起的最大因素。整個城市發端於嘉陵江與長江匯合處,依託於長江強大的河運能力,天生內陸的重慶享受到了“沿海”城市的待遇。

1895年,甲午戰敗,重慶成為內陸最早的開放城市。1926年至1934年,重慶兩江沿岸共有渡船碼頭40個;1935年,先後修建了江北、千廝門、太平門、飛機壩、金紫門、儲奇門碼頭。河運開始成為重慶主要交通及貿易方式。

三峽工程建成以來,短短二十來年,重慶躍升長江上游乃至中國西部最大的內陸港口城市,是名副其實的上游航運中心。域內長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形成了以重慶市區為中心的長江上游水運網,通航河流達136條。

沿江建有萬州、涪陵等港口和客貨碼頭數十個,千(萬)噸級輪船可終年通航。自2016年以來,重慶“一干兩支十線”航道體系和“四樞紐九重點”現代化港口集群建設加快推進,重慶航道里程4472公里,其中四級以上航道1400公里;建成投用全國最大鐵公水聯運樞紐港(重慶果園港),龍頭港建成開港。

2017年,全市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9721.84萬噸,比上年增長13.5%。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141.76萬標準箱,增長11.7%。超過大多數沿海城市。

和成都一樣,行政優勢及歷史機遇也在一路助推重慶發展。民國二十八年(1939)5月5日,遷都至重慶的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甲等中央院轄市(即直轄市),析出四川省。重慶成為繼南京、上海、天津、青島、北平後的第六個中央院轄市。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發佈命令明定重慶為中華民國陪都。雖然1945年還都南京,但在後來的制憲國大中,重慶仍以法律形式確立“永久陪都”地位。加上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至今。三十多年的直轄“生涯”使得重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支持重慶建設的政策鋪天而來。

如今,由國家支持的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等戰略項目蒸蒸日上。重慶成功躍升為西部第一大城市,超過成都比肩北上廣等一線城市。

回到四川盆地中間,遂寧、資陽、內江和南充可以算作盆地的中心城市,但它們沒有一個不是丘陵城市,作為幾何中心的中心,遂寧丘陵佔比更是高達百分之七十,竟像個不折不扣的“山地”城市。

除了南充經濟實力尚好,排位四川第五,其餘皆差強人意。與同處盆地的成都相去甚遠。

先天條件雖是塑造城市樣貌和經濟實力的決定因素,但四川盆地中心城市經濟落後的原因不止於此。

改革開放以來,日益強大的鄰居使得盆地中心愈加暗淡無光。作為遂寧、資陽、南充和內江的“左鄰右舍”。發達的成渝在輻射四川盆地的同時也形成了巨大的虹吸作用。有人甚至把這種現象叫“吸血“。

這並非聳人聽聞,2018年成都GDP佔四川全省近四成,全省近一半高等院校在成都,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建設更是遙遙領先四川其他城市,成都區域首位度年年高居不下。網上一度冒出“成都省四川市“。

自蜀漢以來,歷經千年發展,四川盆地已然成為南方乃至全國經濟重要一極,它與珠三角長三角和中三角一道,正在重構中國南方。點亮著中國經濟的夜空。

作為四川盆地的雙核,成渝兩市發揮著引擎的作用。但也扮演了“兩家獨大”的角色。盆地中心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川渝兩省市在那裡完全可以大有作為。也許區域均衡發展的蘇南(靠河吃海),將是四川盆地未來學習的榜樣。

加快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路徑探索 .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四川盆地地域分異及其開發與保護 . 鍾永明

重慶陪都城市規劃研究 . 王輝









地緣谷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分以下兩個方面闡述:

一、打開地圖,我們就清晰發現:四川省版圖的中心就是成都,成都剛好位於四川省版圖的正中心!成都是國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所以我可以明確的告訴題主:四川省版圖的正中心有一個特大城市,它就是成都。

二、題主或許想表達的意思是成渝兩城之間沒有特大城市吧?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因為成渝兩城都是特大城市,且相距僅300公里,所以在這中間自然就不大容易再發展出一個特大城市。不過,由於重慶所處地形為不便的山區,制約了它的向前發展;再加上重慶氣候酷熱,不適合聚集太多人口;所以,可以考慮將重慶的產業、人口向優越的成渝中部區域轉移;這樣更有利於科學規劃發展;未來成渝中部區域或將會出現大城市。


用戶2665921072483


樓主問題的正確問法是,在四川盆地的地理區位中心位置,為什麼沒有一個特大城市?

當然,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多餘的,因為任何特大的中心城市並不一定取決於地理單元的經緯度的中心位置,而是有其它方面的偶然和必然原因。就好像你說,北京為什麼沒有處在華北平原的中心位置?上海為什麼沒有處在長三角的中心位置?這種問題,問的沒有必要,也並不好回答😔

如果一定強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四川盆地這個地理單元來講,在古代形成中心城市的原因,一是農耕,二是交通。這兩個因數分別造成了成都和重慶的崛起。

四川盆地雖然很大,有20多萬平方公里,但盆地內部,山河縱橫,丘陵廣佈,並不是一個均勻的平原。最適合農業生產的成都平原,位於四川盆地的西側,位於龍門山和龍泉山之間。這個平原的面積不大,總共只有一萬平方公里左右。而成都恰好處在成都平原的中心位置。平原上豐富的農業生產和縱橫的水網古道,成就了成都平原作為四川盆地的第一個特大城市的基礎。

重慶是一座山城,位於四川盆地的東南角。中國的地形就是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所以江河都是從西北向東南流淌的,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在盆地的東南角切穿巫山形成長江三峽,流出四川盆地。重慶的地理區位,正好處在長江和最大的支流嘉陵江兩條黃金水道的交匯點,重慶再向東就是長江三峽,正好是盆地的出川門戶,就交通區位來講,是四川交通條件最好的碼頭😊

以上兩個原因形成了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也形成了成都的農耕文化和重慶的碼頭文化兩種完全不同的城市性格。在成都和重慶取得歷史地位以後,它們的輻射區已經填滿了整個四川盆地,甚至經常有一山不容二虎之爭,別的城市再想崛起,恐怕不可能再有資源了😳


萬里蜀江客


四川盆地就應該再重新劃分一下,川東川北和川中位置的地區就沒有怎麼得到大力規劃和發展人才和資源都被吸走了,就成都和重慶周邊牛,離這兩個地方越遠經濟發展越困難…




用戶129201163



葉落1127177665


重慶市主城區就在盆底。歷來是大西南工商及水陸交通中心。要評論四川盆地,自已去走走,最好住幾年。光看地圖沒有用。


王祖蔭1


國家對城市大小劃分,城區非農業常住人口在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和城市建城區面積一百平方公里的這兩個指標達到了就有資格叫大城市了,,並不是非要像成都那麼大才是大城市,那成都沒有上海大,在上海的眼裡成都也是小城市嗎,,什麼都是有標準的!


誠信潤哥


四川盆地中心,全是密密麻麻連成片的丘陵。作為建設大城市的條件,與川西壩子相比稍微差了那麼一點。當然了,要建大城市也不是不可能的,歷史上就有過先例,宋代的梓州也就是今天的三臺曾經就是全國排名前幾且位居四川盆地第一的“大城市”。


金沙碧浪1


成都算大城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