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隶书书法,从什么碑帖开始练起?

胸外科医生黄壮士


学习隶书首先应该从《曹全碑》下手,曹全碑是汉四碑代表作之一,是优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经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其他三碑分别是《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其他三碑相对来讲都不适合初学者使用,原因有三:

1,相比较其他三碑来讲,曹全碑笔法完整,笔法特点明朗,易于归纳,比如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等等。

2,相对于其他三碑来讲,曹全碑碑体本身更为完整,字迹相对清晰,易于辨认,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得法。

3,相对于其他三碑来讲,曹全碑结体优美,字形呈宽扁形,初学者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辨识。

综上初学汉碑从曹全碑入手是相对来讲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遇到好的老师,这些都自然不在话下,学什么碑老师来定最好,每一个碑都自有特点,对比学习效果更佳。

附上一张平时用中性笔临写的曹全碑









林夕堂小朱老师


一、初学者,最好先选择平正一路的字帖。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虽然是讲初学字的结体,应先求得结体平正。那么欲求结体平正,只有先选择平正一路的字帖,如《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都是初学隶书的好范本。而结体平正、布白匀称,这本身也是一种风格,它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美感。结体平正的隶书,它有无限拓展的余地,倘若你要追求险奇,平正便是险奇的基础。险奇一路的字帖如《张迁碑》,虽然艺术性较高,但初学者由于对此类碑帖的美感体味不深,从感情上就难以接受,在临写时自然也得不到要领,技法上也不易把握。待到对书法的认识逐渐深化,功力逐渐加深,对这类碑帖美学特征有了较深的体味,再转换碑帖不迟。

二、选择你喜欢的隶书字帖。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所处环境等因素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爱好各异,这正如对穿衣的选择,有人喜欢庄重,有人喜欢潇洒,有人喜欢华贵,有人喜欢淡雅一样,对书法的爱好也是如此。汉代,尤其是东汉丧葬立埤、表功刻石之风盛行,因而流传下来的碑刻极丰,这些碑刻虽然同属汉隶,但风格确有很大差异。粗略地分,不外乎两大类型,一类是端庄隽秀,如《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曹全碑》等;一类是雄浑古朴,如《张迁碑》、《好大王碑》、《衡方碑》等等。不同的风格,给人的感受不一样,你喜欢哪一种风格,你就选择哪种风格的碑帖。时下书坛比较推崇的是苍劲古朴的一路的隶书,过于秀润的碑帖如《曹全碑》,掌握不好会滑入甜俗。

  要选择,就要有比较,多选购一些隶书碑帖放在案头,是很有必要的。

 三、取法乎上。书法中的“法”不像其它学科那样,可用公式、定律、原理、法则,把它规定出来,只要按书本上的方法步骤去做,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书法中的“法”是历代公认的前贤留下来的名碑、名帖。碑帖上的笔法、结构、章法就是规矩,就是我们要遵循的尺度。初学者,就是要以碑帖为法度,去规范自己那些不合法度的字,所以名帖又称法帖。所谓“取法乎上”,就是要师法第一流的碑帖。明·丰坊《书诀》:“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初学者眼力不高,见到的碑帖也有限,对于何为上,心中是无数的。往往是得到一本隶书字帖就急于临学,这也是容易走弯路的。

  那么何为上呢?在常见到的近百种隶书碑帖中,当首推汉隶。从文字发展史上看,隶书到东汉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从时空上看,这种近二千年前先贤们的遗迹,必然古趣盎然,而清代隶书虽不乏新意,但古趣却淡薄了。在汉碑中,虽然书论家们对个别碑刻有不同的评价,但对大部分名碑的评价是基本相同的,这些公认的名碑,就是上。如前面谈到的几中隶书字帖。

  既然有上就必然有下,何为下?有两种字帖是不足取的。一是后人临古人碑又拓印成的帖,这种帖上的字经过二道手,甚至三道手,已经失去了原碑的神采,不如选原拓碑帖。二是对书坛上评价不高,或“名不见经传”的碑帖,要谨慎对待,不可以为逢古便是好。对于今人的字是否可学,是有争议的,笔者认为,今人的字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但不宜深学,因为学起来容易上手,而在创新阶段,又不易摆脱今人的影子,这是应该注意的。





老董说会计


曹全碑吧











虎哥数学物理


曹全碑或张迁碑都挺好,也可以先学学邓石如篆书。曹全碑的起笔是圆的,张迁碑的起笔是方的。邓石如的篆书的每个笔画都是中锋行笔,刚开始学有利于学习用笔。


教子有方的芳姐


我认为应该从张迁碑学起,


老楚19


到成店买隶书帖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