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溼氣重有齒痕做運動可以改善嗎?

獸醫新同學


脾虛溼氣重,舌頭有齒痕做運動可以改善嗎?

答案是可以的。脾虛溼氣重的人,除了舌頭有很明顯的齒痕,還有就是一些其他症狀。

比如睡覺愛流口水,臉上容易出油,胃腸也總是不適;溼氣重的女性不僅老得快,皮膚也特別差,不僅油脂分泌旺盛,毛孔也比較粗大,而且容易冒痘長斑等。溼氣重其實帶給我們最大的變化就是身體睏倦乏力,總是犯困,頭暈,身體黏糊糊讓人心生煩躁。


那麼脾虛溼氣重的人做運動真的有改善嗎?

想要改善脾虛,做運動就是方法之一,除了做運動還有通過飲食調理。因為我們的溼氣排出的方式有兩個,一是排汗,二是排尿。那麼通過排汗來祛溼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汗出是我們陽氣宣通的表現。汗出後陰濁消散,心神宣揚,脾胃問題也能得到改善。

那麼什麼運動方式比較適合脾虛溼氣重體質呢?

這裡首先強調不要過度劇烈運動,為了大量排汗而過度運動的方式不提倡。因為脾虛久了的人本身體質就比較虛弱,再加上劇烈運動大汗淋漓,那麼大汗傷津,很容易出現其他問題。

這裡建議做一些舒緩的有氧運動,比如太極,瑜伽,老年人可以做一些太極,而年輕人如果對太極,五禽戲這類不感興趣,那麼久建議做瑜伽。如果平時沒時間運動,那麼每天就保證一定時間的快步行走,走到身體微微發汗即可。




感謝您的關注,為您推送實用的養生小知識!


脾胃範兒


有。

遇見過幾個病人。通過飲食、鍛鍊、針灸,脾虛有改善。

脾虛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比較常見的,就是脾胃功能影響。表現在吸收上面稍弱,可能胃口很好,但吸收功能弱,可能氣血不足、吃很多也不胖,膚色偏黃、容易拉肚子【胃強脾弱】

還可以出現脾虛溼困的現象,脾胃虛弱影響水的運化,水溼停留在體內而出現症狀,身體睏倦、胃口不佳,小便不爽、大便粘膩等症狀。

如何改善?

飲食:減少甜類食物和油膩食物的攝入。飲食清淡,清爽一點。

運動包括有氧運動+牽伸訓練

有氧運動:以微微出汗,通暢全身氣血。

牽伸運動:也是一個活氣血的作用。對慢性胃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嘗試。

圖片源於網絡

如果喜歡就點個贊關注我吧#清風計劃#


大腦梗知識


你好,個人行醫經驗分享一下。常言道:千寒易去,一溼難除!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很多人由於貪食寒涼食物與飲品導致溼氣過重的情況很多

首先堅持運動對於我們身體確實有很多方面的好處,常言道,動則生陽,動則運氣,運動能夠讓我們陽氣充沛,從而脾胃功能更強,脾臟的運化水谷,燥溼排毒功能肯定會更好的!其次最主要的比較直接的就是通過運動可以排汗,祛溼!大家談論的,對於各種祛溼方法當中,很多人都會提到的就是:平時生活中多運動出汗、薏苡仁煮水服用之類的......

而對於溼氣的調理,我們要通過症狀正確判斷,寒溼、溼熱、風溼的分型,要對症用藥、再配合多運動或者是通過汗蒸等方法祛溼,但是什麼樣的人更適合通過排汗排溼?排汗怎麼個排法?想祛溼的你,一定要明白這些!

怎麼個排汗法?需要注意什麼?

發大汗者,風氣去,而溼猶在

——《金匱要略》中記載

意思是出大汗不僅解決不了溼氣的問題,反而還會引起氣,血,津液的損傷。

在中醫五行學中人的心臟,屬於火屬性、對應五季當中的夏季,五液當中汗液!這就是為什麼中醫提倡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春養肝的緣故,在各自對應的季節是每個臟器調養的好時段,而同時也是容易損傷的季節!

像夏季如果大量出汗的話就損傷心臟,會出現,疲勞無力,心慌胸悶,頭暈眼花等現象。

西醫的說法是,大量出汗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及血容量的下降而導致的一系列症狀。

所以說發汗不能發大汗,做到微微出汗就行了!這個不管是祛溼的人,還是我們平時鍛鍊身體時都應該注意!

那麼我們可以去做汗蒸,快走、泡腳都是可以的,像汗蒸的話控制在30min即可,還要注意提前補充足夠的水分。

而快走,跑步,廣場舞等也是,如果力度不大的話,在20~60min都是可以的,感覺到有些累,微微出汗即可。

再者熱水泡腳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能活血,疏通經絡,舒緩心情及緩解疲勞,睡前泡腳,賽過活神仙啊!這裡給大家推薦,有溼氣,尤其是寒溼的人群可以再泡腳水裡先放入,具有溫經通脈、助陽化氣功效的花椒、桂枝等泡上20分鐘左右,再泡腳能夠事半功倍!

有的人通過出汗排溼沒感覺?

而實際的接待患者當中,上述的方法,也有“碰壁”的時候。

有位大姨就曾出現過:“我知道自己溼氣重,但是我天天晚上在廣場跳舞呀,按你說的每次都會出點汗,但是出完汗感覺下身更加潮溼了呢,腳也出好多汗,我沒感覺身上溼氣有多改善?這是為什麼?”

我問大姨:“您溼氣重都有哪些表現呢?您說說?”

她說:“就是總感覺身體沉重,腳愛涼,腰和下身總感覺潮的呼的,晚上睡覺前要是多喝點水的話,明早起床就會發現腳踝浮腫了”

原來是這樣......要是稍微有點馬虎的人這會兒就懵了,不知道怎麼回事。

諸有水(指的是溼)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 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說明!

跟我們講的是,有水溼的人,如果出現下半身(腰以下:比如下身,腳踝,腳部的)水腫,我們應該以利尿排溼為主,而上半身(腰部以上:比如臉,眼睛的)水腫,應該以排汗的方法除溼為宜!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上半身的水腫,溼氣重就像我們穿上浸泡了水的衣服一樣,想要弄乾就要出去運動,抖摟抖摟,曬曬太陽,把水分蒸發掉;

而下半身的水腫就像,裝滿了水的瓶子,已經爆滿了、很撐,需要及時打開瓶蓋把水排出去!

其中關於發汗的問題上面已經講完了,那麼如何利尿排溼呢?

中藥常用的利尿、通淋、排溼藥有:

薏苡仁——性涼、利尿通淋

赤小豆——性平、利尿消腫

通草——微寒,利尿通淋

金錢草——微寒、利尿通淋

淡竹葉——性寒、利尿、清熱瀉火

萹蓄——寒性,利尿通淋

冬瓜皮——性涼,利尿消腫較快

值得注意的是,我已經將藥性與功效的偏向,為大家羅列出來了,一定要注意自己身體陰陽虛實、寒涼溫熱體質來對症用藥!

比如溼氣重,舌苔白,手腳涼,惡寒喜熱的人肯定不推薦用薏苡仁、萹蓄、冬瓜皮等,會雪上加霜,我們可以選擇赤小豆、通草、金錢草等,或者!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與具有除溼而且藥性是溫性的生薑、蒼朮、陳皮、桂枝、半夏等交替服用能緩和寒涼藥性對身體的影響。

要注意的是利尿藥不可長時間,或者大劑量服用,會損傷人體正常的津液,應結合自己身體情況在執業醫藥師指導下服用,我一般推薦利尿藥使用不超過2周時間。

所以說各位“溼友”們注意了,祛溼不僅用藥需謹慎,排汗也需要謹慎啊!大汗淋漓不僅把溼排掉的同時,將你體內有用的津液也會帶走,而適當排汗才是,我們除溼排毒的是首選!希望能幫到大家!

點擊【關注】每天學習,百姓最實用健康知識!明天見


胡藥師談健康


你好,我是妙手小聖醫,每日為您分享養生乾貨!

運動是祛溼的一個方法之一,適當的運動可以很好地達到祛溼的功效。

首先溼氣一般在人體中喜歡往下走,如果平時 總覺得自己兩條小腿沉重,邁不開步子,走兩步腿就發酸,這都是因為溼邪下行的緣故。這種情況就一定要注意下肢保暖同時配合每天的適度運動。

對於脾虛的人來說,多氣血不足,而一般的劇烈無氧運動不僅使人大汗淋漓,還會損耗自身氣血,導致得不償失。這樣體質的人,平時多應採取有氧運動,運動量不需太大,但是卻要持之以恆。



平時多步行,儘量雙手雙腳都動起來,走個幾百米就會發現出汗,每天堅持,幾個月下來神清氣爽,不會有嚴重的溼氣症狀。

在這裡除了簡單的步行,還可以多做一些溫柔輕緩的運動,比如——瑜伽和太極


年輕人可以選擇瑜伽,在家裡隨時都可以做,通過全身筋骨的拉伸和舒展,不僅疏通了穴位,也達到了祛溼的功效。而老年人可以常識太極和站樁,或者平時做一些五禽戲等,動作比較輕緩,卻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用戶82314583398


脾虛,溼氣重,有齒痕,做運動肯定是有效的,而且是必須做運動。只有堅持運動,效果才是最持久的。

脾虛體溼,首先要做到的改善就是運動。只有堅持運動,才能讓虛弱的脾活起來,才能保證正常的水谷運化。其次是在飲食上要注意少油炸,少冷食,多吃綠色蔬菜,多吃雜糧。最後才是尋求醫學手段的介入,不管是吃藥也好,針灸艾灸也好,這是在其他手段不見效或效果不明顯時才需要採用的手段。

萬不可一有問題就立馬打針吃藥,似乎只要花了錢用了藥,問題就神奇消失了一樣。不從體質上解決,依賴藥物濫用藥物,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糕。到時你傷的不僅是脾,還會影響你的胃,肺,你的肝,你的腎,最後所有機能都亮起紅燈。所以,脾虛體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立馬動起來,每天動起來,保證一定的運動量,尋找合適的運動方式,就可以讓身體自動恢復。


大象愛養生


脾虛,溼氣重有齒痕,做運動當然是可以改善的。

一般溼氣重的人群缺乏運動,運動量太少時,會讓大量的溼氣在身體中堆積。

多運動能加快身體細胞的運作,幫助溼氣排出體外,通過游泳、跑步、打太極拳或者跳繩的方式來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幫助水分的代謝,從而祛除溼氣。

但是儘量不要夜跑,因為到了晚上空氣溫度降低,運動完成之後毛孔擴大而且身體出汗,容易讓溼氣和寒氣趁虛而入,從而加劇溼氣。

持續分享健康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醫露


你好,運動對體內溼氣的祛除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這種作用微弱,想要真正看到效果,需要長時間的堅持運動。





適量的運動首先可以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強化四肢肌肉,增強心肺功能,增加腦部血液循環,改善健忘,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幾乎對身體的每個系統都有一定的好處;其次運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升高體溫,促進排汗,加速腸蠕動,促進排便,從這方面說有一定的排毒的作用;再次從中醫方面講運動可以振奮陽氣,溼為陰邪,陽氣振奮有助於溼氣的祛除。

但是真正想排毒祛溼,不僅要適量運動,還要節制飲食,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作息規律不熬夜,必要時輔助中藥調理。


骨醫小匠


當然可以了。人體有水谷兩條路。

水路,小腸溫度高蒸發大腸的水,通過脾到達肺,肺通百脈。

谷路,也就是血液。小腸溫度高,具有腐化功能,也就是吸收,這些東西到達心臟。心臟有體循環和肺循環,也就是左心房出體循環,到達右心室,然後右心室出,到達肺。而肺通百脈。

溼氣存在於水中,所以說,水路和谷路兩條路,都存在溼氣。至於外感暫不說,道理一樣。

所以溼氣來源就是三部分,第一水路,第二谷路,第三外感,例如毛孔進入或者肺進入。

無論水路谷路,都要經過肺。然後到達腎,過濾成尿液。

所以排溼的去處也是三部分,第一肺部,呼吸。第二,腎,也就是小便。第三,皮膚,出汗。至於大便的溼氣太少了。所以不探討。

搞清楚這些就明白了,溼氣怎麼控制與排除。

第一,保證小腸溫度。菌群溫度環境。

第二,大腸的水分要夠,這就是嗓子疼或者大便乾燥的原因。

第三,做好保暖工作。

以下是排溼。

第四,心臟溫度要夠,不然谷路溼氣就卡在心臟,心梗等。

第五,肺的溫度要夠,保證水路和谷路溼氣能通過肺蒸發出去。

第五,保證經絡通暢,也就是血液循環良好。既末梢循環要好,保證出汗正常,經絡溼氣排除。

第六,保證腎良好。腎濾出雜質及溼氣。血液循環一週二十秒到四十秒。所以腎排除溼氣的功能是最為強大的,也是最主要的溼氣排除通道,這也是同樣溼氣重,卻存在胖子和瘦子的主要原因。瘦人多陽亢,腎陽足,腎溫度高,濾出溼氣強。所以胖子首先要利溼。

通過以上的分析,再來說明題主說的,運動對排除溼氣的作用。

運動會使得呼吸加快,心臟循環加快,小腸蠕動加快,同時毛孔張開,血管加粗。

所以,第一,呼吸加快,增加氣體交換能力,有利於排溼。

第二心臟循環加快,加快腎過濾速度和呼吸氣體交換速度。

第三。小腸蠕動加快,利於溼氣的運化和水谷的吸收。

第四,毛孔張開,利於溼氣排除,當然了毛孔排出的溼氣是很少的,可以忽略,只可以當做毛孔清潔。

第五,血管加粗。這樣末梢的毛細血管裡面的雜質溼氣,因為血管擴張可以通過血液循環以及出汗排出。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心得,希望對你有用。


初心不改155997473


脾的功能,主運化,升清氣,是指對營養物質消化,吸收與運輸的功能!主統血,是指具有統攝血液,使其不致溢出脈外的作,脾氣充盈則能統攝血管循環於經脈之內!主肌肉,凡有肌肉的器官如果出了問題,都可能出現中醫的脾虛,脾虛是中醫的概念,很多人把它等同於消化不良,這就狹義了!但中醫治療都要健脾,就是通過健脾,來增加分散在不同器官中的肌肉的張力!我們平常吃的食物,飯菜,只要是易消化的,溫熱的,而不是冰涼的,一般都有健脾作用,或者說都是在健脾因為中醫的脾,包括消化吸收功能,健脾就是幫助提高消化吸收功能,也就是說,如果減少了消耗,節約了脾氣,也就是健脾了!

心的憂思,肝的氣鬱都可以導致脾氣減弱,免疫力下降!明代的名醫張景嶽說過,“思本乎心,經日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然思生於心,脾必應之,故思之不已則勞傷在脾!經曰:思傷脾”——憂思這種情緒是跟心相關的,在五行排序中,心是脾之母火生土,心生脾,心總是憂慮著就要被耗傷,可以直接傷脾!脾氣在五臟中,和心,肝都有關係,火生土,木克土,心是脾之母,而肝是克伐脾氣的,所以脾氣的強健情況和心是否憂思,肝是否氣鬱有直接關係!

久坐傷肉,中醫說的脾是主肌肉的,久坐意味著不運動,肌肉用進廢退,反過來會影響脾氣,比如抵抗力低,很容易生病!久視傷血,意思是長久地用眼是要消耗氣血的,因為在中醫裡,眼睛為肝血滋養,用眼過度就要消耗肝血,而肝血的來源同樣是脾,一個脾虛的人,很容易肝血虧虛,反過來,能消耗肝血的一般也會殃及脾氣!麻句話還有久立傷骨,久臥傷氣,都提示不要長久地停留在一個動作上,小而言之是對局部肌肉骨骼的消耗,大而言之,往往伴隨著其他部位的閒置,靜止,是一種身體整體的不平衡,違背中醫最講究的中庸和諧的大法!由此類推,久坐不好,但長久過分的運動也是違背生理的消耗,因此,講究運動,但從不講究消耗性的運動,在感覺上只是微微出汗即可!

現代人累的多是心,能消耗脂肪的身體卻總是閒置的,累心本身是傷脾的,因為中醫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火土金水,火生土,火就是心,土就是脾,心是脾之母,心累過了,脾氣自然要虛,在過去中國的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就是因為讀書是累心的事,所以多是脾虛!不管是不是讀書人,對於現代累心都在所難免,不為求知,旦為求生,兩者差不了多少,於是都有了過去讀書人才有的斯文病,過勞肥也就由此開始!中醫裡的脾,肩負著運化,就如負責物流的一樣,要把有營養的東西輸布全身,還要把毒素及時清理出去!過勞時缺少運動,而疲憊的感覺也給了一個錯覺,很累了就不用鍛鍊了!這種累是消極的,具體到中醫,是心血的消耗,只有運動到肌肉的累才是積極的,不光是能消耗熱量,而且還能放鬆心情,前者能健脾,後者可清心!

場地,最重要的一點儘量減少消耗自己的意志力,自由選擇,如散步也就是走路,最好選擇走路舒服的鞋子,每天也不用走太長時間,如果每天都走的話,可以選擇上下班時有時間可以走一走,或者不乘手扶樓走樓梯都是不錯的選擇,大家可以利用一下!這種輕鬆的運動不但不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負擔,還可以改善我們的身體狀況,提高內臟功能和身體的代謝功能!走路過程中,身體最大的肌肉群參與其中,對身體整體環境的改變也是最大的,邁大步,腿部的肌肉體裡最大,比散步,漫步都要大,而肌肉中含有負責人體能量代謝的線粒體,肌肉運動時它就開始工作,能量供應就得以增加,氣血的運輸會隨著運動而充足順暢!


倩婷匠於心


可以的。通過動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份代謝。如加上食療效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