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二十回合败给颜良,曹操问谁敢出战文丑,为何徐晃还敢抢着去?

灿烂千阳369


在白马之战中,曹操亲率五万大军,与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展开对决。颜良乃是河北四庭柱之首,武艺超群,锐不可当。三个回合斩了宋宪,一个回合劈魏续于马下,就连五子良将之一徐晃也只在颜良马前走了二十回合,就败下阵来。《三国演义》描述当时曹军的表情是:“诸将栗然”。



在后来的延津之战中,文丑率领大军来给颜良复仇。文丑也是河北四庭柱之一,武功与颜良不相上下。文丑与曹操带领运粮部队在半路不期而遇。为避其锋芒,曹操命令手下丢掉辎重粮草,引发文丑军队哄抢,顿时,阵型大乱。这时曹操在高坡之上,回顾身边众将问:“文丑乃河北名将,谁来擒之”?话音未落,徐晃与张辽飞马而出 ,直取文丑。


看到这里许多人都想不明白,当初徐晃20回合就败给颜良,这次为何还会争抢着去战文丑呢?是不是有些太不识时务。

有人说徐晃当初之所以败给颜良,不是打不过,而是故意败下来。这是曹操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让关羽斩杀颜良,已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因为那时刘备正在袁绍军中效力,只要颜良一死,袁绍必会迁怒于刘备而杀之。只要刘备死了,关羽就会死心塌地跟着自己。


我觉得这种说法太过勉强,徐晃之所以冒死出马力战颜良,其目的与宋宪、魏续如出一辙。因为这三个人都是降将,在曹军中即无威望,又被人看不起。要想赢得曹操器重,唯一的途径就是杀敌立功。徐晃跟颜良打了20回合就败下阵来,却毫发无损,阵脚不乱,颜良并没有追杀,这能叫败吗!只能叫保存实力。徐晃是久经沙场将军,与颜良交手后,就知道自己想战胜颜良几乎是不可能。徐晃不像许褚一打起仗来就玩命,他属于智慧型的将领。明白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如果自己拼到最后,像宋宪、魏续一样被杀掉,那就太不值得了。与其死战,还不如退下阵来,保存实力,待机而动。

至于这次徐晃为何这次应声而出,主要是他看准战机。此时,文丑的军队因为抢粮乱作一团,这必然分散文丑的注意力,自己这次跃马而出,很可能会取得像关羽一样的效果,一斧把文丑砍于马下。再者,上次与颜良交手后,徐晃深知河北四庭柱远非传说中的那么厉害,他心里已经有了底,这叫做不打无把握的仗。最终,他虽然没有斩杀文丑,却救回被文丑射伤张辽,也算是立了一大功。

其实历史上的徐晃,远比《三国演义》中徐晃牛多了。他治军严整,有勇有谋,曹操曾赞他带军有周亚夫之风。也就是在延津之战时,徐晃一马当先,杀入文丑的军中。赫赫有名的大将文丑,也在这次战斗中,死于乱军之中。至于是不是被徐晃杀死,《三国志》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文丑的死肯定和徐晃有关。《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关羽的高达形象,臆造了关羽诛文丑的情节。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徐晃和颜良、文丑,孰强孰弱?

徐晃和文丑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徐晃身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其实力自然非同凡响,足以跻身三国一流猛将之流,但是文丑却肯定是要比要更强的。

1,排位之比

文丑和颜良同为三国早期名将,虽然死得早,但毫无疑问都是凌驾于徐晃之上的。文丑和颜良都是“河北四庭柱”之一,而同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郃,很明显排名位于颜良、文丑之下,可是在“五子良将”的排位中,却是高于徐晃的。

2,徐晃战颜良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白马之战中,曹操带领五万大军,直接被袁绍的先锋颜良带领的前锋部队精兵十万围在了白马坡。

当时曹操麾下也有不少大将在,有之前吕布部下的猛将宋宪和魏续,以及张辽和徐晃等人。

当颜良出马挑战时,除了张辽之外,其余三人都和颜良进行了交战:

宋宪和颜良战不三合,被颜良手起刀落斩于阵前;

魏续为给宋宪报仇,和颜良大战,交马一合,照头一刀,被劈于马下。

随后曹操就派了徐晃当时手底下的王牌大将之一的徐晃,出马和颜良大战。可不成想,才二十回合却也败归了本阵。

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徐晃虽然打不过颜良,却也有自保之力,不像前头的两个,丧命于此。

3, 徐晃战文丑

在颜良战死之后,袁绍自然不甘心,随后就派出来文丑。这个文丑应该是更强于颜良的,毕竟在明知颜良给关羽斩杀了之后,还有信心给颜良报仇,也说明他的实力起码强于颜良。同理,文丑的武力值高于徐晃。

但是在文丑出马叫阵的时候,徐晃这个连颜良都打不过的家伙,再次自告奋勇地策马奔腾了,要和文丑一战。

可是在徐晃急轮大斧,截住文丑厮杀时,见到文丑后面军马齐到,也自知敌不过文丑,便拨马而回了。

那么问题来了,徐晃既然打不过颜良,也自知打不过文丑,为何还要出马和文丑大战呢?

关于两人的大战,出自于《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袁本初损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正射张辽......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

1, 来自于武将的尊严

作为武将都有自己的尊严,他们的尊严不容许自己轻易低头,不打就认输。武将,争的有时候并不是输赢,而是一口气。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打斗可以输,但是气势不能输。所以就算明知是输,徐晃也不可能不试试就认输,这是武将的尊严。

徐晃作为当时曹魏在白马坡最强的武将之一,如果打斗不敢打,那输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尊严,还有曹操和曹操大军的尊敬,被一个人唬住大军,连和人家打一场的勇气都没有,这说出去怎么都不会好听。

2, 为曹军拖延时间不至于弱了威风

此前和颜良一战已经输了颜面,这次如果打斗不打,曹操的面子上也不会好看。徐晃肯定会想这可能会让曹操轻视自己,所以就算是硬着头皮,徐晃也要顶上。

再者,两军相斗,如果敌方武将挑战,己方连接战的人都没有,这未免也太丢人了吧,简直是丢尽了脸面!而且袁绍大军前来,也需要有人去进行武将单挑拖延时间,不管是排兵布阵,或者是叫援军,时间都更加充分。

3, 自信有自保之力

徐晃虽然知道自己打不过文丑,通过颜良事件就知道了,但是他也自信文丑杀不了自己。既然性命无忧,上去打一场又有什么问题呢?

保住性命的同时,也可以在曹操面前显露一下自己的本事,总不至于所有的风头都让关羽夺走了吧?

4, 有张辽一起出手

从《三国演义》的原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是徐晃和张辽两人一起出手和文丑大战的,虽然最后的结果依旧让人唏嘘,不怎么好看。

但是我们从原文中可以得知,这两人是一起出手的,这说明事先极有可能是商量好了的。这两人的武艺都非同一般,尤其是张辽,甚至还要高于徐晃,在关羽的口中都和自己不相上下,而关羽轻松地斩了颜良。所以一开始在当时的两人看来,他们联手应该是可以打得过文丑的。


历史龙元阁


就是因为上一次输了,这次得把面子赢回来,咱做人都有虚荣心,更何况一国将军了



gy航


徐晃本是杨奉帐下的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之后,徐晃投靠了曹操,成了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初降曹操,当然希望有一定的建树,对战颜良和文丑两位大将,如果成功,曹操定会对他刮目相看。所以出于这个目的,徐晃竭力在曹操面前表现自己。

徐晃败给了颜良之后,在曹操阵营中颜面扫地,徐晃为了找回一点面子,但是,他没想到文丑比颜良还厉害,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其实徐晃出战颜良和文丑,内心也没有多大的底气,但为了在新的军营中获得一席之地,为了让曹操给予自己多一分的信任只能冒死一战。

其次,徐晃敢于独战颜良和文丑,有可能他已经找准了时机,并不是冒冒失失就上前应战。

他应战颜良时,当时颜良已经消耗了巨大的精力。颜良刚刚斩杀了宋宪和魏续,所以颜良的体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此时徐晃出战颜良,胜算把握非常大。但事与愿违,他还是失败了。而出战文丑更是一个人人窥探的好机会,并且还和张辽一同。

再来看徐晃、张辽二人大战文丑的情况,两人是在延津之战中应战文丑的,当时文丑率大军遇到曹操本人和他带领的运粮队,曹操躲藏不及,只得使用计谋,故意解甲下马休息,将粮食故意露在跟前,引诱文丑军抢夺,文丑大乱。

当时文丑中了曹操的阴谋,军心涣散,逃兵四处可见。所有很多人都认为文丑已经无力对战,即使文丑平死一搏,他的战斗力也一定大不如前。徐晃选择此时出战,也一定是看准了这个时机。但是结局又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打败文丑,反而还输得很惨,最终功名归了关羽。所以,徐晃并没有多少能力,而是他善于寻找时机!

最后一点原因,应该是徐晃的品质。

徐晃一生爱国,当初效力于杨奉,舍命保护汉献帝。后来效力于曹操,曹操又是汉丞相,颜良与文丑是地方性军阀。为了国家徐晃和他们殊死搏斗,也是在情理之中。即使当时的颜良与文丑处于巅峰时期,但是徐晃也明白为了自己的国家他愿意一试。

综上所述,徐晃敢于应战战巅峰时期的颜良和文丑,并不是因为他的武力值很高,也不是因为徐晃没有头脑。而是徐晃有自己的考虑,他是善于找准时机才敢于应战颜良与文丑。同时他为了在曹营能有一席之地,今后安身立命。而且他是拥护汉室的,为了自己国家的安稳统一鞠躬尽瘁,在所不惜!


公元前


徐晃和颜良打了20回合就主动败退,这是一个严重违反战场纪律的行为。二人并没有分出胜负,颜良连徐晃的毫毛都没碰到,曹操也没有鸣金收兵,徐晃自己就主动撤了。而且曹操也没有追究他的任何责任,就收兵回营了。要知道,就算是现在打仗,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主动撤退也是要追责的。这个事情怎么看都透着古怪。今古讲堂为您做个分析,感兴趣的朋友,我们以后可以继续讨论:

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里的原文:“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 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 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 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

之所以引用了这一大段。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个细节:这一场对战颜良,曹操阵营一共出了三名将领。首先出场的是宋宪和魏续,这两个人是吕布的降将,刚归顺不久,上去就送死。第三个出场的才是徐晃,打了20回合,就退下来了。此时,徐晃已经归顺曹操有几年了,已经成为曹操的核心将领。奇怪的是,曹操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损失,也就是死了两个降将而已。曹操就不打了,收军回营。这根本不符合曹操的性格。等到再次对阵时,就让关羽上了,而关羽恰巧又是还没有归顺曹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故意让宋宪和魏续先上,就是把他们当成试验品。反正这是两个投降兵,先检验检验这两个人行不行?这两个人刚归顺,也想拿个表现。稀里糊涂就送了命。所谓“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其实是故作惊讶,说穿了是一个表演秀,目的是让魏续也上去交手。

我们也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心:作为一个领导,往往都很偏心。什么苦活脏活,领导都是首先让自己不太信任的人去做。而自己的亲信,领导总让他去做一些关键的事情。出力的、不讨好的事就让自己不信任的人去做好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徐晃为什么20回会就战败?

一,徐晃明显保存实力。徐晃战颜良、文丑,其实都没有使用全力,他都是上去打了几十个回合,就主动败下阵来了。其实他完全有能力继续战斗。如果真的跟对方拼命,鹿死谁手就很难说。 像这种情况在徐晃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徐晃战庞德时,也是打几个回合,就诈败退走。

徐晃实力有多强?他能和许褚打个平手。而许褚是曹营中武力值相当高的的大将,许褚曾和吕布大战20回合不分胜败,许褚裸衣斗马超,和马超武力值相当。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蜀汉五虎大将武力处于同一档次,很难分出谁高谁低。这样比较的话,徐晃自身的武力值并不低于关羽多少。在襄樊之战中,徐晃甚至击败了关羽。

二、曹操事先关照了徐晃,让他故意放水。由于颜良也是袁绍营中一员很猛的战将。曹操不愿意自己手下的大将太冒风险。关羽作为一个外来户尚未归顺,让他去斩杀颜良非常合适。这就和让吕布的降将去出战一个意思。但是曹操不好一开始就让关羽出场。故意让两个不重要的降将去打一打,再让徐晃去做个样子。这样就可以让关羽出马了。其实曹操阵营中,猛将如云,对付一个颜良,并不一定要关羽出马。

三、这是曹操的一石三鸟之计。一是让关羽杀了颜良;二是因为当时刘备在袁绍军中,关羽杀颜良可以起到离间袁绍和刘备的作用。说不定袁绍就能杀了刘备,这样曹操就少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但他想不到颜良被杀后,刘备几句话,就把袁绍忽悠了;三是可以让关羽归顺。如果袁绍杀了刘备,关羽就只好死心塌地的跟着曹操了。关羽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肯定要为大哥报仇。怎样才能报得了仇?显而易见,只有在曹操帐下卖命了。

关羽能那么快斩了颜良,并非两人实力悬殊太大。一是颜良以为关羽是来投奔刘备的,少了防范之心,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关羽杀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二是关羽的赤兔马太快。一下子冲了下来,颜良来不及反应。

说穿了,关羽斩颜良,听上去很威猛。其实是关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被曹操当枪使,受人利用而不自知。






历史回放机999


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合情理的章节,可能是罗老爷子写书的时候,间隔太长,前面写什么,后面以记不住了!以徐晃的武艺,吕布都不可以二十回合打败他,何况颜良!只能说,徐晃去战文丑,没有心里负担,徐晃也没有二十回合败给颜良!


小楼听雨71514


徐晃武艺高强弓马娴熟,在铜雀台比试骑射就可以看到(三国演义书籍原著)里就生动描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