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雞鴨鵝遍地走,為何現在一些農村不養鵝了?

新大風歌


現在農村養雞鴨的比較多,養鵝的很少因為鵝比較難養,雛鵝的幼崽成活率很低,而且買幼鵝苗來養價格也很貴。

農村小養殖鵝很少,只有專業養殖戶才會鵝,養鵝一個是成本價格比較高,二就是成活率比較低,三就是我吃的量比較多,和的體型比較大,每天要吃的飼料和青菜,遠遠要比雞鴨吃多一倍,如果是成年的鵝和成年的雞相比,起碼要吃多兩倍。有就是鵝的價格在農村很少人吃鵝,聽說吃鵝會有毒性,如果不是很健康的人不能吃鵝肉,所以在農村鵝的價格我每斤14塊錢左右,而雞每斤的價格在18到20塊錢之間。所以說養鵝成本要高,回收的價格又低,沒有什麼市場,沒有銷售渠道是很難賣出去的,所以很多農民都沒在選擇養鵝還是養雞鴨。

這個就是我在我們幾個村發現的問題,如果你有好的見解,請在下方留言或評價,請關注我,有更好的內容




貴港鄉村雜談


過去農村雞鴨鵝諞地走,為什麼現在一些農村不養鵝了?

答案其實是很多方面的,試想,鵝長得大,一隻鵝可以當三隻左右的雞,而且鵝蛋也很大,差不多是雞蛋的兩倍,關鍵是很多農村老人都說吃鵝蛋有助於風溼,而且鵝和天鵝是近親,一隻大白鵝的顏值實在沒有沒有什麼話說,養鵝有如此種種好處,那為什麼有些農村不養鵝了呢?答案有四方面,吃得太多,拉得太多,叫聲太大,攻擊性太強。

吃得太多

農村人都說鵝是直腸子,吃了就拉,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記得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鵝,餵了幾隻,鵝小的時候最喜歡吃生菜,只要你給它,它就會吃,沒有停息,沒有生菜了,就喂他嫩豬草。等鵝長大了,就餵它豬草,只要給它,他就會不停的吃,給幾隻鵝割豬草都很費勁。而現在,農村小孩不去割豬草了,大人去割豬草又浪費時間,所以就只能放棄鵝。

拉得太多

吃得太多就意味著拉得太多,而鵝是乾的溼的一起拉,邊吃邊拉,給鵝的場地打掃衛生就非常麻煩,打掃頻率低點吧,太臭,環境不好,打掃頻率高點吧,人又受不了,養鵝又不是養寵物,誰有時間一天給它打掃好幾次衛生。


叫聲太大

如果雞鳴是叫人起床的話,那麼鵝嘎嘎叫就是噪聲了,每天早上,鵝都會嘎嘎叫,而且鵝喜歡邊跑邊叫,試想一群鵝一邊跑一邊嘎嘎叫的感覺,嚴重影響人的生活質量,而現在不比以前了,現在的農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是相當高的,自然忍受不了鵝的存在。

攻擊性太強

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農村最可怕的是狗,因為狗會咬人,但其實不然,很多狗是光叫不咬,而且一戶人家基本都是隻養一兩隻狗,很好對付。但鵝就不行了,鵝一般是一群,那是說咬人就咬人的狠角色,動輒就會把人身上夾得青白一片,是很多人的噩夢,而如果哪家家門口餵養一群鵝,絕對別人都會退避三里,門前冷清。

綜上,很多農村都不願意再養鵝了。


農家小說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媽家就養了幾隻大白鵝,前天還說讓我拿回來燉吃了,問他為啥不養了,媽說,這大鵝吃的多,下蛋少,個子大,關在籠子裡還特佔地方,關鍵是它總是叫,白天晚上只有稍有動靜,他就叫,就跟養條狗差不多,叫的心煩,問老媽明年還養不,媽說不養了,現在飼料啥的都太貴,指望養他們下蛋,都賠錢,所以現在養雞鴨鵝的越來越少了


小薇在鄉村


誰說不養了?

鵝一次只下8~10抆蛋,年輕母鵝下蛋不會孵蛋,還得找母雞幫忙,母雞還得是抱窩期,鵝產蛋少,蛋白粗,還得養公鵝,一隻公鵝能管幾十只母鵝,有人家只養一隻公鵝,母鵝產蛋了,要及時送母鵝成親,第一抆蛋不知啥時產,未成親蛋廢了,找老公,付代價,不管有幾隻成品小鵝,必須給一隻為性服務費,。

我說得都頭暈了,誰家還養一隻母鵝.。

安徽六安,無為,大規模飼養,鵝肉高於雞鴨肉3~4倍,五十年前鵝肝出口香港,每磅(454克)12元人民幣,24港幣(匯率,一港幣換0.5元人民幣)

鵝毛,收入更大,

還有大羽毛,正宗羽毛球銷往世界,無為羽毛球,國際大賽指定用球,市場賣的多為塑料人造毛。



有個朋友說鵝的叫聲大、拉得多、攻擊性強,這些我都承認,但這都是鵝的特徵之一。在農村那種複雜的環境下,叫聲比鵝大、拉的比鵝多、攻擊性比鵝強的物種又不是沒有,而鵝之所以被淘汰的原因是它原來的作用被替代了,並非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導致。

70、80後,在農村呆過的都應該知道。早些年的農村,每家每戶種植、養殖的東西都是比較齊全的,像玉米、大豆、小麥、紅小豆、高粱等都會穿插著種,等到了收穫之後賣糧時,自家也會留個幾百斤備用;而養殖的東西也是一樣,豬、貓、狗、雞、鴨、鵝、馬、牛、羊等。貓用來抓耗子,狗用來看家護院,牛、馬用來耕地,羊用來擠奶或繁殖,至於其他的像雞、鴨、鵝、豬等,就是農村的肉食主要來源,它們作為“肉儲備”存在的。

實際上自家種的各種糧食以及飼養的各種肉類牲畜、禽類是一樣的,要知道剛解放那會兒農村的資源並沒有現在那麼豐富,大多數老百姓都會自己種植各種各樣的糧食來豐富自家的食物儲備,哪怕到了80年代,糧食產量穩定的時候,也會自己再留出幾百斤糧食,目的就是怕寒冬、初春,不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季節裡捱餓而做的儲備。

肉製品儲備也一樣,每年飼養的畜類、禽類實際上就是為了儲備食材而存在,但隨著社會的安定發展,各行各業的發展越來越迅速,農村與城鎮之間靠著一條又一條的公路連接起來,各種物資交互也越來越迅速頻繁,那麼原來的自產自消的供應鏈就被強行改變了,就像馬、牛被機械替代,各種自養的畜類、禽類也被規模養殖替代,人們獲取食物的方式雖然有一些還是自家種植,但像豬、雞、鴨、鵝這些肉製品食物都可以通過金錢購買,所以現在在農村養殖這些禽畜的人家越來越少了。

而本著優中選優,省中節省的原則,這幾種動物中雞是最好養的,其次是鴨、鵝、豬等,所以雞在農村還是又很多人家養,而基於鵝的一些特性,尤其是在食量方面,它屬於吃得多產的少的類型,所以大多數人都不想飼養大鵝。至於攻擊性、叫聲、排便問題,這在農村真的不算什麼大問題。


新農志


在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養雞鴨鵝的,那時候農村每戶人家,都是人口挺多的,一家最少的都得五個孩子,那時候雞鴨鵝它們也不吃什麼好糧食,都值著這幫孩子們,下學以後,到地裡挖野菜,割青草來餵雞鴨鵝,那時候的雞鴨喂什麼,就喂點剩飯剩菜,還有各種野菜,穀糠,高粱糠,少量擱點兒玉米麵,大鵝吃什麼?它主要就吃青草,哪裡有糧食餵它呀?


鴨鵝適應環境

在過去的時候養鴨鵝,因為鴨子和鵝它們是喜歡水的,那個時候,農村小河溝都是有水的,水裡有青草還有小魚小蝦,大鵝吃青草,鴨子吃河裡的小魚和小蝦,這樣就喂不了多少糧食,就是鴨子和鵝兩天下一個蛋,也是值得的,因為根本沒喂什麼主要的糧食,它們都是自己打野,自給自足,晚上回來喂點穀糠康和高粱糠,再少加點兒玉米麵,把這些摻在野菜裡,就給鴨鵝吃上一頓晚餐,鴨鵝還真願意吃呢,因為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好食物。


雞的適應環境

雞是不喜歡任何水的,它喜歡乾乾淨淨的地方,過去農村養雞,都是由自家老母親孵化的,因為這樣能省去買雞苗的錢,還能省去很多麻煩,因為小雞出殼後,是由老母雞領養一個月,一個月後才母雞脫離關係,母雞可以休整半個月後,繼續下蛋,小雞崽一個月後就獨立了,但是也不能讓它們走遠了,因為小雞仔太小,再過一個月,就很可以出入自由了,只是晚上喂一遍,主要還是谷糖和高粱糠,少量加點兒玉米麵,把它們摻在野菜裡,這樣雞就慢慢長大了,長大後也是每天喂一遍,剩下時間都是它們自己找食物。
現在為什麼沒人養鵝呢因為現在人口都少了,再說現在的孩子,誰還去給你挖野菜和割青草,再說鵝它是喜歡水的,現在的農村小河溝,都已經乾枯了,再說把鵝放到外邊去,那會丟的一個都不剩的。尤其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到外邊去打工了,只留下一些留守婦女和老年人,它們還得照看孩子和種地,哪有時間養鵝的,只能養點好管理的小鴨小雞,下點鴨蛋和雞蛋就可以了,尤其現在買什麼都方便,只要有錢吃什麼都買的到,誰還養活那麼多活物幹什麼,尤其是鵝,還會大聲的鳴叫,吵的人不能休息,它們滿當院拉屎,你們說埋汰不埋汰。


三農剛子


居住在農村,有地理環境之便,自然是要養些雞鴨鵝馬牛羊的,養這些動物一則是為家庭生活改善,二則是以物易錢改善經濟狀況。

那麼,現在的許多農村養鵝的卻越來越少了,甚至沒有了呢?事實上目前的肉鵝價格也可以,零售在18-20元/斤左右,這樣的價格是有利可圖的,可是為什麼還是在農村養的人很少呢?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農村的整體環境可以用"十村九空"來形容,留守的是老人和兒童,誰來養鵝呢?第二個原因是鵝苗價格高揚不跌,如果大量養殖風險很大,目前的鵝苗價在38-40元/只,雖然說鵝以草為食,但也是需要飼餵一些精飼料的。鵝苗價高加上飼料成本,到賣鵝時如遇價格波動,很容易虧本。第三個原因是鵝算是大體型家禽,鵝的平均體重在8-10公斤/只,目前的四口之家買一隻鵝真心對付不了。所以,養鵝也愁賣的問題的。

有了上面的幾個方面的原因,農村養鵝的人自然是少了,甚至沒人養了。

朋友,你認為是哪些原因呢?


南江夜雨


即便是以前的農村,養雞的多,養鴨子、大鵝的也不是很多。到了現在,養大鵝的更少了。一方面大鵝、鴨子對養殖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另一方面養大鵝的成本高,還有一點就是鵝蛋和鵝肉的銷路明顯沒有雞和雞蛋的銷路好。

1、養大鵝的成本高。大鵝的體型大,產蛋量低,相應的用鵝蛋孵育出的鵝雛也比較貴。小雞雛的價格大概只有幾元就算貴的吧,但是鵝雛的價格遠遠的高於雞雛的價格;其次是大鵝的食量比較大,曾經有人開玩笑說養5只大鵝消耗的飼料能趕上一頭豬消耗的飼料。由此可見,養大鵝的飼料成本是多高;大鵝的飼料主要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如果農村飼養的話,會在飼料中搭配一些剁碎的青草或者菜葉子,以提高飼料中的養分種類,也是為了減輕飼料的消耗量。但是,添加的青菜、青草消耗量也是挺大的。

2、養大鵝對環境的需求。大鵝和鴨子,都是喜歡有活動水域的家禽。有了可以活動的水域,鴨子和大鵝的產蛋量能有一定的提高,蛋的品質也能大幅的提高。市面上很多的蛋黃呈橙色的醃漬鹹鴨蛋,就是養殖環境中有活動水域養殖的鴨子。大鵝也是如此,大鵝每天都會在水域裡活動、清理羽毛。而且,大鵝的活動空間比較大,我記著高中的時候家裡養的幾隻大鵝,每天都需要趕到山腳下,讓其自由的覓食,天快黑的時候就會自己回來。如果養殖區域小的話,有可能會對大鵝的生長有一些影響。

3、大鵝和鵝蛋的銷路問題。準確的說,大鵝的除了肉食和鵝蛋之外,還可以出售鵝肝、鵝絨。但是,能夠從事這類規模化養殖用途的一般都是地區性的大規模飼養,個人養殖很難找到有效的銷路,特別是從事鵝絨、鵝肝用途的養殖是更難。相對來說,肉食和鵝蛋的銷售還是相對容易一些。

4、產出比的問題。說實話,養殖大鵝的利潤真的不如養雞高、也不如養雞的成本回收的快。 大鵝的生長速度慢、投資期長、投入大,但是產出比較有限。同樣是投入50萬進行雞或者鵝的養殖,基本上是養雞的利潤會好一些。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過去農村雞鴨鵝遍地走,家家戶戶都多少養幾隻。雞鴨鵝的蛋可以改善孩子們的伙食,每頓飯要是能吃上個雞蛋,生活條件就很好了。小孩子每天放了學,書包一放就去拔草餵雞餵鵝。大人給的獎勵也只有雞蛋,一年到頭想吃雞鴨鵝的肉不太容易。雞鴨鵝不捨得殺,等大了賣錢,買油鹽醬醋等。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農民生活基本實現了小康,再不為吃飯犯難。農民也不指望養雞鴨鵝掙錢,自有掙錢的門路。所以現在養雞鴨鵝的人少了。

另外,隨著農村生活環境的改善,農民也變得很講究衛生。養雞鴨鵝到處是糞便,很髒,愛乾淨的農民都不願養了。

所以,現在的農村不僅養鵝的少了,養雞鴨的也少了,農村的環境衛生變得更好了。


農民草上飛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過去農村雞鴨鵝遍地走,現在卻少了,而且基本上看不到鵝的蹤跡了,有一下幾點原因。

1 農村人現在青壯勞力都在外上班,老人在家裡就養幾個關在圈裡面下點蛋吃吃就夠了,就沒有養很多。

2 現在農村環境也在提高,誰都不想家門口都是雞鴨鵝糞便,所以沒有遍地走的現象了。

3 現在要是想吃的話,可以直接街上買,自己養殖雖然說肉好吃,但是費事費力,還有留糧食喂。

4 還有就是現在農村都是上年紀的老人行動不便,就放棄養這些了。

5 就算家裡還養,雞鴨為什麼不養鵝的原因首先鵝的食量大,成本大,也許年輕人不知道,但是上了年紀的人知道,鵝是大型家禽黃鼠狼怕他,因為以前農村黃鼠狼,老鼠多會偷吃雞蛋,吃雞,如果養兩隻大鵝放在一起就沒事了。

這就是我對你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滿意關注一下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