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相信各位家有寶寶上幼兒園的家長們,一定聽到不少誇大其詞的告狀,比如朋友跟我說過她的兒子曾經就這麼告狀過:

一次,她兒子從幼兒園回來說:“媽媽,我被老師打了。”,朋友反問“老師為什麼打你?”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她兒子說“因為我睡午覺時和小朋友玩,被老師抽了一嘴巴。”

朋友當時懵了,打算向園長電話投訴,但電話沒接通。

晚上睡覺的時候,兒子用手輕輕掃了掃朋友的臉頰,他說,老師就是這樣打我的。

朋友一下反應過來,兒子說的“打”原來是這麼回事啊,幸虧電話沒接通,要不就釀成大錯了。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聽完朋友的“控訴”,我記得李玫瑾老師有個視頻專門講孩子告狀的情況,我也是從她那裡學來的。

父母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必糾結於孩子之間的矛盾。

那幼兒園這個年齡的孩子故意撒謊是不會的,但是他的邏輯可能沒那麼清晰,描述不會很精準,記憶也是片段式的……總體就是單句話可信度不高。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那是不是說跟以前的父母一樣,孩子往學校一送,就任其自生自滅了?

肯定不行啊。父母要關心,但關注點不應該是別人對孩子做了什麼,而是孩子自己的感受。 我個人感覺,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吃虧,自己就受不了了,反而不關心孩子本身怎麼樣了。

我大女兒大班的時候,某個媽媽加我微信,非常嚴厲的要求我去學校處理我女兒打她女兒的事情。

我巴巴的跑過去了,她女兒莫名其妙,說昨晚跟她告狀時說錯了,是另外一個跟我們名字類似的女孩……我不知道那家媽媽後續怎麼處理的,反正我後來一次偶然看到她女兒和打她女兒的女孩開心友好玩耍在一起。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那我每次遇到告狀,前面會盡力還原現實,如果不能還原也不糾結,而是會問她的感受的:某老師/某某同學打你了,你還喜歡她嗎?你怕她嗎?你還想跟她上課嗎?還想跟她一起玩嗎?等等。

孩子受到了環境的傷害的時候,她最需要的是對父母的信任,信任自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信任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得到父母的保護。

所以,我的原則是先了解她的感受,是希望得到理解,還是希望得到保護。其實孩子大部分時候是前者,而非後者。所以,如果判斷沒有心理傷害,都聽孩子訴訴苦告告狀就結束了。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孩子話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孩子給我們說自己被欺負的事,其實是在“訴苦”,這種行為源自於孩子需要排解負面情緒的內心需要。

訴苦,就是把你的不開心說出來,講給別人聽。把你的遭遇、憤怒、悲慘、孤獨、寂寞、無助、絕望、受傷、委屈、無聊、迷茫,通通都說給別人聽。

一個人心理委屈需要排解時,把委屈說給最信任的人,可以讓吐露著內心更安全,這樣自我療愈的效果就會更好。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父母無疑是最重要和依賴的人。

所以,孩子來找我們訴苦、告狀了。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或許,不少爸媽內心會不自覺地抗拒訴苦,所以,他們會本能性的想盡早結束孩子反應的事:

不瞭解事情來龍去脈,就給出誰對誰錯的是非評價

不明白孩子需要回應什麼,而以自己的認知告訴孩子沒什麼,要堅強

不考慮孩子有什麼樣的處理方式(潛在思路),直接給出可以怎麼做的操作指南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4句話,讓委屈成為孩子高情商的起點

那麼,究竟該如何處理呢?通過對非暴力溝通、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唸的不斷實踐,我總結出6句話,經兩個孩子親測,效果不錯,分享給大家:

【第一句:你感到很委屈/很難過是麼?】

既然孩子是為了釋放情緒,那麼我們第一步就是要回應他的內心需求,讓孩子得到初步的安慰。

這時候,一句“所以,你感到很委屈/很難過是麼?”,再配以一個媽媽抱/爸爸抱,會讓孩子拘謹的心快速打開。

接下來,我看或者收穫孩子深深地點頭,或者收穫孩子嘩嘩的眼淚,也或者會收穫孩子默默的低頭。

雖然反饋不一,但傳遞了一個信號:孩子的心結在因我們的互動緩慢打開。

這時候,蹲/坐著和孩子同高,或拉著手或並著肩或深深的抱一會而,都是不錯且要跟進的選擇。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第二句:能不能告訴我,今天發生了什麼?】

孩子回應了我們理解他的言語,就等於他做好了進一步吐露心聲的準備。

所以,接下來我們並不急於評價是非或者支招。因為事情還沒呈現,而孩子還沒明白到底為何會這樣。

所以,第二句我們要去搞清來龍去脈。

說一句“能不能告訴我,今天發生了什麼?”,是對嚴陣以待的孩子發出開講命令的絕好語言。詢問中,溫柔、急切不言而喻。

這時候,孩子會斷斷續續的講他眼中的“事實”,這個事實是導致他難過的原因。不論孩子說的是什麼,都不要評價。比如我覺得吧,這件事是你對不對,他對不對。因為評價會阻礙溝通。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第三句:哦,原來是這樣啊。在……時候,他……了你(如何對待),但你卻不喜歡他的這種做法,對麼?】

第三句,很長,也很關鍵。他是你從回應情緒,到引領孩子解決問題的轉折。而這句話中,每一部分,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哦,原來是這樣啊。

表明你很認真的聽了。我們知道,很多時候,鬱悶的情緒只要有個專注的聽眾,就解決了大半。

在……時候,他搶走了你的玩具/打了你。

複述是一種澄清,用來矯正你和孩子之間,可能存在的那些理解差距,這對於確定解決方案,十分重要。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可是,你不喜歡他這樣對待你,對麼?

這句反問,是你給孩子的一劑強心針,是打開孩子勇氣之門的鑰匙。

他來找你訴苦,往往是當時過不去那個坎,而過不去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內心力量不足,不能自信的直接面對和處理。

這個時候,我可以再次刻意的嵌入身體語言,拍拍肩膀、拉拉手、摸摸頭,都可以讓孩子接收到你懂他,而他也可以。

經過這一輪,不少孩子會給出確定的回應。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第四句: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你認為怎樣能夠避免別人這樣對你?】

當孩子心理處理差不多時,就要解決未來再遇到該怎麼辦了。那麼,該如何讓孩子掌握處理方式呢?

幼兒園的孩子一般是2-6歲,著名兒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將感知動作內化為符號,並通過符號進行思維。

也就是說,我們讓孩子感受如何處理,他們會把這個方法記錄下來,到需要用的時候,進行調用。

這時,我們可以用“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你認為怎樣能夠避免別人這樣對你?”,來開啟孩子的路演模式。當孩子心裡有數時,再遇到這類情況才可能自己去面對和解決。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也許正在上幼兒園的寶貝不懂得如何表達出心中的困惑和委屈,只知道用哭鬧向我們傳遞情緒,或者我們可以用講故事聽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們學會去如何表達自己,以及和日常小朋友的相處模式,這也是他們未來養成的情商性格的重要部分。

其實,孩子最愛看的動畫片裡面的動物的擬人性格也和孩子一樣,有的調皮,有的靦腆,記得我曾經在《愛上語言表達系列繪本》看到過這樣的場景。

“有這麼一群小動物,他們每天生活在同一片森林裡面,卻有著不一樣的性格特點。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性格呢?這樣的性格特點給他們帶來了哪些困擾呢?他們又是如何通過語言表達來克服這些缺點呢?”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裡面一共有8個主題,能夠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一說話就臉紅、聲音小的像“蚊子叫”的孩子;或者說話聲音特別大、不顧及比別人感受、不能保守秘密的孩子。

事前馬馬虎虎不認真、事後才醒悟後悔的孩子;在外面懦弱、在家窩裡橫沒點好脾氣的孩子;膽小怕事,什麼都不敢問、不敢說的孩子;平時說話很流利、一著急就結結巴巴的孩子。這些現象可以說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再普通不過了。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這套繪本的經典手繪大圖,孩子們最愛的動物可愛形象,豐富的情感也活靈活現,即使孩子認字不全,看圖也能夠理解故事的內容。

而且每一冊都有寫給家長的話,是從科學的角度為家長分析孩子出現這個語言習慣的原因、過程和改善的方法,家長們不用再束手無策啦!

寶寶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挫折鍛鍊他們情商

難得的是,這套繪本還

贈送音頻二維碼,我們可以同步伴讀免費聽故事, 省去了爸爸媽媽費口舌的功夫給孩子去一一講述小故事。

58元全8冊的兒童情緒情商管理培養繪本書籍,平均一本也才7.25,連10塊錢不到!現在10塊錢對於給孩子買到的零食,又或者爸爸自己買的煙錢和媽媽買的化妝品錢來說,只能算個零頭,為了寶貝們的情商情緒管理,沉下心來和孩子一起享受親子時光吧!

需要購買的朋友點擊下方的商品卡就可以了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